守护文物、铭记历史,解放邓县突破口规划完毕,修复在即

近日,笔者高兴地看到下面几张图:

守护文物、铭记历史,解放邓县突破口规划完毕,修复在即

新旧城区对比图


守护文物、铭记历史,解放邓县突破口规划完毕,修复在即

定位于红色文化旅游精品


守护文物、铭记历史,解放邓县突破口规划完毕,修复在即

规划的面积


在2019年10月14日,本号曾发布:邓州市关于迁移解放邓县突破口区域坟墓的通告

守护文物、铭记历史,解放邓县突破口规划完毕,修复在即

邓州市关于迁移解放邓县突破口区域坟墓的通告

相关信息:

2019年7月10日上午,邓州市召开市委2019年下半年经济工作会议,会议确定,今年要强力推进五个方面的重点工作:一是要以“突破口”为突破口,撕开古城建设口子;二是打造“水为基底、生态宜居”的美丽城市;三是聚焦、聚力、聚效湍北新区建设;四是高标准启动国家级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建设;五是建设“四个邓州”,做强环境支撑。

守护文物、铭记历史,解放邓县突破口规划完毕,修复在即

邓州市召开市委2019年下半年经济工作会议

一是要以“突破口”为突破口,撕开古城建设口子。

“回”字形城河在北方城市中独一无二,这也是邓州群众最浓的乡愁。市委已经做出决定,启动古城复兴行动,利用3—5年时间,建点、连线、成面,把“回”字形城河建设成为邓州人民休闲娱乐健身的水绿空间、以水绿为基底的历史人文廊道。

这项工程的突破口就是——1948年,中原野战军解放邓县的“突破口”。以“突破口”为突破口,就是要传承革命先烈逢山开路、遇水搭桥,藐视困难、不怕牺牲的精神,把邓州古城建设,乃至水系连通工作的口子一把撕开,让“八河五渠润邓州,一城水色满城绿”的优美环境,渐次呈现在邓州人的眼前。

守护文物、铭记历史,解放邓县突破口规划完毕,修复在即

邓州解放邓县突破口遗址与古城墙修复背后的历史故事与意义

守护文物、铭记历史,解放邓县突破口规划完毕,修复在即

守护文物、铭记历史,解放邓县突破口规划完毕,修复在即

解放邓县突破口遗址纪念碑位于邓州市城区英雄广场对面的土城墙上。

守护文物、铭记历史,解放邓县突破口规划完毕,修复在即

1947年12月3日,为挫败国民党军队对大别山的围攻,扩大解放区,刘伯承、邓小平决定实施战略再展开,命令刘邓大军麾下第10纵队西越平汉铁路,开辟桐柏解放区。

守护文物、铭记历史,解放邓县突破口规划完毕,修复在即

12月13日,刘伯承、邓小平在湖北省应山县的浆溪店召开10纵团以上干部会议,下达进军桐柏地区的命令,宣布成立中共桐柏区委员会、桐柏区行政公署和桐柏军区;下设的3个地委、专署和军分区同时宣布成立。会后,桐柏军区各部队神速分兵,分别向指定地区进发。12月15日,28旅84团远程奔袭桐柏县城,经1个多小时激战,首战告捷。桐柏宣布解放,县爱国民主政府宣告成立。16日,桐柏区党委、军区机关进驻桐柏县平氏镇。20日,唐河县城解放,21日,新野县城解放。至此,8天时间内桐柏军区部队连克桐柏、枣阳、泌阳、唐河、新野5座县城。中共中央致电刘邓,庆祝10纵在桐柏之胜利。此时,邓县(今邓州市)县城成了桐柏区腹心唯一的一颗“钉子”,对桐柏新区的开辟与巩固构成严重威胁。桐柏区党委决定发起邓县战役,拔掉这颗“钉子”。

1948年1月9日至16日,桐柏军区发起邓县战役,以丁叔恒为首的地方武装盘踞邓县县城,凭借城高水深,负隅顽抗。

邓县是南阳、襄阳、老河口3个军事重镇的联结点,战略地位极为重要。盘踞在县城的丁叔恒身兼宛西4县(邓县、内乡、镇平、淅川)联防第2支队长、邓(县)新(野)联防指挥官。当时,丁叔恒纠集11个民团和1个敢死队计1.3万人守邓县城。邓县城有内、外两城,外城土筑,内城砖砌,且有6丈宽、一丈多水深的护城河环绕。城墙至护城河之间密布鹿砦、地雷和明碉暗堡,易守难攻。

1948年1月9日,参加邓县战役的桐柏军区主力28旅和3分区86团、85团(4个连)到达指定地区。恰在这时,原中共豫西南工委委员孙鼎转来邓县城防工事的重要情报,这对战役的部署起到很大作用。桐柏军区首长据此拟订了作战方案。

1948年1月11日,各参战部队进入攻击位置,立即构筑工事,组织火力,组编突击队,进行攻城准备。邓县县委、县政府动员群众支援部队一批木箱和柜子,战士们将其装满泥土,放在堑壕前沿作掩护,一边挖土一边向前推进。城墙上守敌只见箱子、柜子移动,新土往上翻,却不见人影,打又打不着,眼睁睁看着堑壕往前延伸。经过4天4夜的连续作业,纵横交错的堑壕直通到护城河边。

水一丈多深的护城河是攻城的最大障碍。要想取得攻城成功,就必须先破闸放掉护城河水。位于城东北角的护城河泄水闸,水下设有铁丝网,岸上碉堡密布,火力封锁严密。在担任主攻的28旅84团团长亲自指挥下,3营战士郭永生冒着严寒,跳入刺骨的河水里,机智地躲过敌人的火力射击,摸清了水闸的情况。

随后,18名水性好的战士组成突击队,在1连指导员苏有信和郭永生带领下潜入水下,经过连续爆破,于1月14日炸开了水闸,护城河水随之滚滚流走。1月15日,水位下降到1米以下,消除了攻城的障碍。15日下午5时30分,总攻开始。84团的轻重机枪、迫击炮和28旅的炮兵,在各团爆破组炸掉外围碉堡后,集中火力射击。攻城部队跃过护城河,搭好梯子,迅猛登城,奋勇冲杀。

1月15日17时,攻城部队发起总攻,84团3营于16日晨在此率先攻入内城。此役共歼敌11个团、1个直属大队计6900余人,邓县首次解放。毛泽东主席闻讯,以中共中央名义致电刘(伯承)、邓(小平)、李(达):“庆祝你们攻克邓县,歼敌6000余”。

至16日,我军以伤亡300人的代价歼敌6900余人,解放了邓县县城。

守护文物、铭记历史,解放邓县突破口规划完毕,修复在即


守护文物、铭记历史,解放邓县突破口规划完毕,修复在即

为纪念这一重要的历史事件和战斗中牺牲的烈士,邓州市人民政府将此处辟为纪念地,并确定为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守护文物、铭记历史,解放邓县突破口规划完毕,修复在即

邓州中心城区“回”字形内外城河形成于明朝,为北方城市所独有近年来,因为保护不够,污染严重,水城景观特色不明显,古城墙也因保护不够,大多墙段被毁,历史古迹被破坏。目前市政府已经制订计划,既要对古城风貌修补,也要对生态进行修复,启动古城修复工程。

邓州市建置较早,出土文物表明,人类在此定居,距今至少6000多年,文字记载也有4000余年,约公元前21世纪,夏帝仲康封其子于邓,始建邓国;公元前16世纪,邓为商朝诸侯国之一,周朝初期,邓为晏姓侯国;公元前301年,秦伐韩,取穰,邓为秦地。

公元前272年,秦置郡县,以穰为县,汉承秦制,三国时期(220——265年),邓地归魏国。隋开皇3年(583年),置邓州,治穰。隋大业3年(607年),改邓州为南阳郡,治穰。唐武德2年(619年),改南阳郡为邓州。唐天宝元年(742),改邓州为南阳郡,治穰。唐乾元元年(758年),复为邓州。


守护文物、铭记历史,解放邓县突破口规划完毕,修复在即

现存的几段土城,依稀可以看到以前的雄姿

古邓州城古迹遗址▲

守护文物、铭记历史,解放邓县突破口规划完毕,修复在即

已经倾斜,摇摇欲倒,必须尽快修复

为了使现代邓州人了解邓州城区古文化的灿烂文明,除已修复的古迹、文化遗迹外,笔者经多年搜集整理和访问尚健在的老城区人,撰写此文,旨在现代的邓州人对古邓州的了解。

邓州市政府公布修缮恢复古城旅游景区工程,能更好的宣传邓州历史文化,让邓州仍铭记自己土生土长的这座城市古老的文化底蕴!你怎么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8

标签:邓县   唐河   邓州市   突破口   桐柏   邓州   新野   土城   堑壕   南阳   护城河   军区   火力   铭记   县城   古城   文物   体育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