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逼明星、名人、知名企业捐款成为一种风气,你怎么看?

每逢自然灾难来临的时候,总会有很多的正能量的感人事迹,普通民众大部分都会转发各类加油、鼓励的信息,而一些社会名人、明星以及知名企业也往往会慷慨解囊,捐助不菲的金额或是救灾物资,这些捐赠者一般都会在自媒体平台上,向公众展示自己的捐赠金额,此举自然也赢得了不少的美誉度。

为什么逼明星、名人、知名企业捐款成为一种风气,你怎么看?

但这其中,也有一些不和谐的声音传出,比如有质疑个人或企业捐得太少了的,有质疑捐得太慢了的,也有把明星与明星、企业与企业之间拿来做对比的。还有如果是之前出了啥丑闻或不好风评事件的,又有人出来质疑其捐款动机是不是要"借机洗白”的。

当然,如果有暂时还没捐的,那面对的舆论压力就更惨,一帮人会在其直播间里、自媒体下面留言质问、嘲讽,甚至谩骂、攻击的言论的都有。最后的结果是,也有人会迫于舆论压力后选择捐款,也有部分人会继续沉默,还会有极个别的名人会选择和这些人怒怼、硬钢,如这两天相声演员周某就是一个例子,他的一句“回去问你妈,我捐了你”也算是传遍了网络。同样的还有一个潘姓知名企业家,每次也都会遭到大众折辱一番。

那么如何看待这种现象呢?笔者观点如下:

首先,任何人捐款与否都是自由的,不应受到网络暴力“逼捐”的待遇。明星、企业的收入再高,只要是合法收入、依法纳税就行,那种“仇富”的阴暗心态是要不得的,如果个人是迫于大众的舆论压力而被迫捐款,这种慈善行为也就失去了其本质意义。我们可以类比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给同事捐款、给孩子班级的同学捐款等,如果同样是被“逼捐”,大家的心态会是如何?又会做出何种反应?

为什么逼明星、名人、知名企业捐款成为一种风气,你怎么看?

其次,捐多捐少更不要去做无谓的比较,善心、善行比金额更重要。每次捐款信息一出,总有‘好事者’会列出一个名单,然后不是按时间顺序、而是按金额多少顺序做一个排列。这其实也是非常不公平的,明星、名人的个人收入差距其实也是非常大的,企业之间更是如此。一个收入1000万的人捐100万和一个收入10亿的人捐500万,二者比较有什么意义?你能证明哪个人更有爱心吗?此外,有些名人或企业也未必想大众想象当中那么“有钱”,本来大家都是在做善事,大众何必要为难他们陷入"慈善攀比”的尴尬境地呢?也正因有些大众的心态如此,所以也不乏有借慈善之名来沽名钓誉、炒作自己的,可以说这都与真正的慈善精神背道而驰的。

再次,从明星、名人的角度看,你要么积极捐款,给大众起到带头示范作用,要么就少说空话,保持低调最好,否则有借机炒作自己之嫌。我们普通大众可以不强求你一定捐款或捐多少,但如果你作为明星名人,也只是空喊喊口号没有任何实质行动,那么对不起,大众也有质疑你的权利,你是不是想借此来赚赚眼球?现在是流量为王的时代,毕竟你的这些行为都可以给你带来人气流量、也可以拿来变现。所以,如果你出于自身原因不想捐助,最明智的选择是短期内保持低调与沉默,否则确实有落人话柄之嫌。

为什么逼明星、名人、知名企业捐款成为一种风气,你怎么看?

最后,“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这都是我们中华的传统美德,恳请每一个键盘前的大众,你自己不一定要有实质的慈善行为,但请你以一颗慈善之心来对待所有人。

如果您对文中观点有想分享的,欢迎留言区评论、转发、关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2

标签:按金   名人   明星   都会   大众   风气   知名企业   舆论   慈善   低调   实质   顺序   金额   心态   压力   收入   体育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