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个月花20万,一年烧掉一套房”:上瘾性行为,正在掏空年轻人

“4个月花20万,一年烧掉一套房”:上瘾性行为,正在掏空年轻人



之前,小新在平台上写了一篇关于宠物盲盒的文章(重温请看:9.9元尸体包邮的背后:我看到了人性中恶心的一幕!)。


很多读者朋友问我,为什么这样的“猫狗盲盒”会有那么多人买?盲盒的魅力有那么大吗?


值得一提的是,猫狗盲盒贩卖形式其实是“盲盒”,一种主要吸引人们购买的营销方式。


如今,很多人都开始迷恋上买盲盒,并且成为当下年轻人一种新爱好。


上至老人,下至小孩,都不惜一掷千金,不断地买买买。

“4个月花20万,一年烧掉一套房”:上瘾性行为,正在掏空年轻人


盲盒,最早起源于日本,是指在盒内装有玩具等物品,但在购买前并不知道是何物的随机产品。


“4个月花20万,一年烧掉一套房”:上瘾性行为,正在掏空年轻人

图片来自:哔哩哔哩


盲盒中大多为成套销售的玩偶手办,可能是动漫、影视作品的周边,也可能是由设计师单独设计出来的角色。


盲盒的单价并不算高,一般在39-69元之间,一个系列一般几百元。


除了一套里的固定角色,有的盲盒还会配带隐藏款(稀有款)。而隐藏款在网上早已被炒到几千块,超出本身价格几十倍。


因为随机+稀有,所以就更加刺激了人们的“拥有欲”。


这种玩法和咱们以前小时候吃干脆面时收集的水浒卡、笑傲江湖卡类似,再到现今的手游党抽皮肤及卡牌。


换句话说,大家买的其实不是具体的那个玩具,而是打开盲盒的那一瞬间,谜底揭晓,迸发出来的不可预知与超出期待。


在一份《95后玩家剁手清单》中,当代年轻人的烧钱爱好中手办高居第一名。


“4个月花20万,一年烧掉一套房”:上瘾性行为,正在掏空年轻人


有数据显示,2020年,有超过20万的消费者在盲盒上的花费超过2万元。


让人惊讶的是,购买力最强的消费者在盲盒上花费了百万元。


“一入盲盒深似海,从此钱包是路人。”


之前,一对来自北京的夫妇4个月花了20万在盲盒潮玩上,还有一位60岁的玩家一年就花费70多万元购买盲盒。


一个日本宅男,家里的盲盒公仔摆满一面墙,平均每个月花费40多万!


“4个月花20万,一年烧掉一套房”:上瘾性行为,正在掏空年轻人


身边的一个朋友,自己不玩,但七八岁的女儿喜欢玩。于是为了哄她,每次都花个几十块买。


可小孩对玩具的欲望很强烈,满足了一次就得满足第二次,几十块虽说不多,但积累起来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4个月花20万,一年烧掉一套房”:上瘾性行为,正在掏空年轻人


现在年轻男孩想博得年轻女孩的一笑,也喜欢用“盲盒”来讨好对方。


所以说,有购买力就有市场,一份《2020盲盒经济洞察报告》显示,中国的盲盒市场发展如火如荼,据预测2024年盲盒市场规模将突破300亿。


可以说,盲盒已经成为当下炙手可热的“硬核烧钱方式”


“4个月花20万,一年烧掉一套房”:上瘾性行为,正在掏空年轻人


“买够100个盲盒就收手”这句话也继“现在出门,马上到”、“今天一定不熬夜”之后,成功入选当代社会第三大经典谎言flag。


盲盒,绝对是能够令人上瘾的玩意儿。


为什么?


根据中国青年报官方微博上所做的调查显示,盲盒在年轻人中流行的原因:


48%的受访者选择“抽中有快感,买不停”;

21.7%的受访者选择“热炒,赚快钱”;

16.4%的受访者选择“治愈、社交等需求”;

13.8%的受访者选择“时尚,追潮流”。


@琪琪

搏一搏单车变摩托,拼一拼长枪变大炮,把自己的命运都交给天意,挺刺激。


惊喜比实物更加重要。拆开盲盒前的不确定性,以及拆开之后看到娃娃的小确幸,是我最着迷的点。


“4个月花20万,一年烧掉一套房”:上瘾性行为,正在掏空年轻人


@molly

我在玩盲盒的时候,加了一个娃娃群,后面竟然认识到了我现在的老公。玩盲盒虽然玩的也是心跳,但这背后的相遇也很刺激。


@焖锅

平时买一双运动鞋都要想老半天,看到喜欢的盲盒三秒就下单。


喜欢,是一切消费的原动力。千金难买心头好,为了喜欢的东西花钱绝对是“正道”。那种愉悦感,是很多事情都没法比的。


@方块A

我每周五下班之后都会买个盲盒。有时候手气好的时候,还会抽到“隐藏款”,这就好比中奖一样,别人都觉得你运气好,有实力。你说高不高兴?


@Sylvia

玩盲盒让我认识了很多朋友,现在年轻人里流行用“以娃聚友”的方式认识志同道合的玩家,建立独有的盲盒社交圈,这也算是玩盲盒背后所带来的价值吧。


总的来说,盲盒给年轻人带来的更多是“情感价值”,玩具本身的使用性他们并不是很看重。


“4个月花20万,一年烧掉一套房”:上瘾性行为,正在掏空年轻人


不过,很多人玩盲盒普遍都是基于这两种心理:猎奇心理、赌博心理。


大部分人抽盲盒,纯粹是为了好奇。


为了它所独特的不确定性,以及不确定性带来的小惊喜。因为没有抽到隐藏款、稀有款,就不信邪地想继续尝试。


而有些人为了证明自己的手气好,就需要不断地氪金,感觉像是一个赌徒一样,明明知道会上瘾可还是忍不住去冒险。


这就像极了抽奖、夹娃娃。


经济学上有一个概念叫“沉没成本”,意即付出越多越难以自拔。


当你已经投入不少钱,但是依旧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的时候,就会不死心地继续尝试,这块都有“沉没成本”的存在。


并且这类游戏都具有赌运气的成分,未知的快感、以小博大的快感。


“4个月花20万,一年烧掉一套房”:上瘾性行为,正在掏空年轻人


我老家一初中同学,就是玩盲盒上瘾的真人真事。


他起初在一家私企当高管,年薪30万,在外面逛街时看到觉得新奇就买了。


小小的盒子,未知的魔力,很快就吸引了他。


一开始只是每周买几个,到了后来,他发现重复的娃娃越来越多了,隐藏款迟迟不出现。


很快工资也不够他用来挥霍,房子也不够摆这些盲盒玩具了,他甚至还想租一个房子来放置这些东西。


不少人都说他入魔上瘾了,妻子也无法理解这种行为,与他发生争吵。


他也曾经后悔过,想过不再玩了。


但是无论成功还是失败,他总会情不自禁的说“再开一个”。


这类玩家永远都在期待下一次,像极了一个无法收手的“赌徒”。


“赌徒”的不幸,都是从行为上瘾开始。


当然,也有的人及时从这些快感当中醒悟过来,看到了盲盒背后的缺点。


但这些依然无法阻止年轻人的“进坑”。


写在最后


《阿甘正传》里有句至理名言:


“人生就像盒子里的巧克力糖,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颗是什么味道。”


如今在盲盒的世界中,人们正在演绎着“人生就像抽盲盒,你永远不知道下一秒是什么?”


你选择了一个盒子,在你没打开之前,你不知道里面到底是什么。未知的才是精彩的,因为结果的不确定性,使得整个过程有种神秘感。


这种猎奇心态,让你兴奋,让你期待。


我想这份不确定性所带给人的新奇,有时候甚至超越了盒子里的东西,这就是“盲盒”的魅力所在。


但不要忘了,这份新奇也会“害死猫”,它同时也拥有一种魔力,让你毫无约束地放纵自己,沉迷于拆盲盒带来的短暂愉悦,让你在不知不觉中把钱包掏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2

标签:上瘾   年轻人   手气   受访者   赌徒   购买力   日本   不确定性   性行为   稀有   套房   新奇   快感   娃娃   玩具   玩家   喜欢   体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