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乔家的儿女》,想起80年代那些烟火气

看过了国外的设计与街景,今天我们来看看独属于我国本土的 “烟火气”。


它不是雕龙画凤,不是金碧辉煌,却有着一种质朴的实用主义之美。




最近,《乔家儿女》正在腾讯视频热播,讲述了在南京的 5 个乔家姐弟从出生到长大,互相扶持,互相关爱的故事。


看了《乔家的儿女》,想起80年代那些烟火气


正午阳光出品,必属精品。时间跨度从 70 年代到 21 世纪初期,又是拿手的年代剧,让大家着实感受了一把那些扑面而来的复古美感。


看了《乔家的儿女》,想起80年代那些烟火气

看了《乔家的儿女》,想起80年代那些烟火气

看了《乔家的儿女》,想起80年代那些烟火气

看了《乔家的儿女》,想起80年代那些烟火气


从狭窄的市井街巷,到贫瘠的屋内摆设,到古朴的街景,再到红围巾、搪瓷杯、竹蜻蜓这些颇具年代感的老物件,一切都在展现着那个年代独有的气质与氛围。


看了《乔家的儿女》,想起80年代那些烟火气

看了《乔家的儿女》,想起80年代那些烟火气

看了《乔家的儿女》,想起80年代那些烟火气

看了《乔家的儿女》,想起80年代那些烟火气


尤其是剧中宋祖儿饰演的乔四美,剧中的 “时髦精担当”,被网友称为是 80 年代复古穿搭时装秀。


看了《乔家的儿女》,想起80年代那些烟火气

看了《乔家的儿女》,想起80年代那些烟火气

看了《乔家的儿女》,想起80年代那些烟火气

看了《乔家的儿女》,想起80年代那些烟火气

看了《乔家的儿女》,想起80年代那些烟火气

看了《乔家的儿女》,想起80年代那些烟火气


忽然发现,这种有点复古味道的“中国风”,其实很好看。


简洁的设计、东方风格的剪裁、还有复古的配色,正在现在流行的流行的“新中式”。它不是雕龙画凤,不是金碧辉煌的远东想象,而是有种质朴的实用主义之美。


所以今天想和大家讲讲,这种视觉体验下的“新中国风”。



01

重新回到烟火气的80年代

外国摄影师镜头下的回忆


1980 年代的中国设计美么?


身处那个时代的人们可能感受并不深刻。但,身处 “日新月异” 的 21 世纪,被全球化浪潮冲刷的我们,回看那个时代,往往会被老照片里朴素的设计与慢生活所打动。


看了《乔家的儿女》,想起80年代那些烟火气

看了《乔家的儿女》,想起80年代那些烟火气

看了《乔家的儿女》,想起80年代那些烟火气

看了《乔家的儿女》,想起80年代那些烟火气

看了《乔家的儿女》,想起80年代那些烟火气

看了《乔家的儿女》,想起80年代那些烟火气

看了《乔家的儿女》,想起80年代那些烟火气

日本摄影师秋山亮二 1982 年于中国拍摄

收录于摄影集《你好,小朋友》


在这组专辑里,可以看出摄影师陈漫对 “新中国风” 的一种提炼归纳:红、蓝、绿构成的一种独特风格。


我们也可以从他人的镜头中去看看那个时代的模样。


看了《乔家的儿女》,想起80年代那些烟火气

看了《乔家的儿女》,想起80年代那些烟火气

看了《乔家的儿女》,想起80年代那些烟火气

美国摄影师 Howard Ruffner 作品:1986 年的北京

看了《乔家的儿女》,想起80年代那些烟火气

看了《乔家的儿女》,想起80年代那些烟火气

看了《乔家的儿女》,想起80年代那些烟火气

法国摄影师 Éric Brissaud 作品:1984 年的北京


1993 ,传奇编辑 Grace Coddington 跟着 Anna Wintour 从英国 Vogue 跳槽到了美国,再次来到中国拍摄专题。


这次,她是带着主题 “Eastern Light” 为美国版 Vogue 拍摄。摄影师是当年为基辛格夫人拍摄“中国街拍”的 Arther Elgort 。一身白衣的超模 Linda Evangelista 像一个普通游客一样探访中国生活:那仿佛一幅幅当代中国的山水画卷,青绿是这组片子的关键色调。


看了《乔家的儿女》,想起80年代那些烟火气

看了《乔家的儿女》,想起80年代那些烟火气

看了《乔家的儿女》,想起80年代那些烟火气

看了《乔家的儿女》,想起80年代那些烟火气

看了《乔家的儿女》,想起80年代那些烟火气

看了《乔家的儿女》,想起80年代那些烟火气

看了《乔家的儿女》,想起80年代那些烟火气

看了《乔家的儿女》,想起80年代那些烟火气

看了《乔家的儿女》,想起80年代那些烟火气

看了《乔家的儿女》,想起80年代那些烟火气

看了《乔家的儿女》,想起80年代那些烟火气


看了《乔家的儿女》,想起80年代那些烟火气

看了《乔家的儿女》,想起80年代那些烟火气

美国版《Vogue》1993年12月刊


80 年代还有很多欧美知名人士来到中国,作为普通游客,留下了自己的旅游打卡照。


1982 年,美国著名的波普艺术家 Andy Warhol 也来到中国旅行。他完全以一个普通游客的身份留下了很多照片,比如这张在北京照相馆洗印染色的黑白照。他非常喜欢当时的中国设计。


看了《乔家的儿女》,想起80年代那些烟火气


看了《乔家的儿女》,想起80年代那些烟火气


我喜欢中国文化胜过喜欢我们的文化。它更简单。我喜爱清一色的蓝衣服,我喜欢每天穿戴同样的东西。如果我是服装设计师,我要一遍又一遍地反复设计同一件衣服。


——Andy Warhol

看了《乔家的儿女》,想起80年代那些烟火气


看了《乔家的儿女》,想起80年代那些烟火气

Andy Warhol在北京购买的行李袋

看了《乔家的儿女》,想起80年代那些烟火气

Andy Warhol镜头下的北京街头果皮箱设计


1985年,法国时装设计师 Yves Saint Laurent 也来到中国。跟随他一同来到的,还有 200 多件 Yves Saint Laurent 的档案藏品,他们在北京的中国美术馆举办了盛大的品牌 25 周年回顾展,策展人是传奇时装编辑 Diana Vreeland。红蓝配色的主视觉也是他对中国的想象之一。


看了《乔家的儿女》,想起80年代那些烟火气

看了《乔家的儿女》,想起80年代那些烟火气

看了《乔家的儿女》,想起80年代那些烟火气

1985年,Yves Saint Laurent北京展时期照片


1987 年,法国当时的“顶流艺人”Alain Delon 也来到了中国,留下了他眼中的 “中国风”:他身穿红色运动服,骑着凤凰牌自行车穿梭于北京街头。


看了《乔家的儿女》,想起80年代那些烟火气

看了《乔家的儿女》,想起80年代那些烟火气

看了《乔家的儿女》,想起80年代那些烟火气

看了《乔家的儿女》,想起80年代那些烟火气

1987年,Alain Delon在北京


透过这些影像,我们似乎能感受到进入全球化之前的中国,有着一种独有的审美趣味。


这种趣味被 “21 世纪少年” 们重新发掘、解构,形成了新的中国风。



02

发现她们的中国美

时尚摄影师镜头下的当代中国风格



时尚是视觉的产物,当我们提到一种时尚风潮,必然有摄影作品为之正名。


这种复古中式视觉风格成为这几年中国时尚圈的新趋势,在时尚杂志、品牌广告中常常可见:


看了《乔家的儿女》,想起80年代那些烟火气

看了《乔家的儿女》,想起80年代那些烟火气

看了《乔家的儿女》,想起80年代那些烟火气

看了《乔家的儿女》,想起80年代那些烟火气

看了《乔家的儿女》,想起80年代那些烟火气

Photo by 张家诚


范欣、任航、曾无、郭濮源、Pixy Liao…这些摄影师为时尚杂志拍摄的大片重新塑造了 “中国时尚” 的新面貌。


看了《乔家的儿女》,想起80年代那些烟火气

看了《乔家的儿女》,想起80年代那些烟火气

看了《乔家的儿女》,想起80年代那些烟火气

看了《乔家的儿女》,想起80年代那些烟火气

看了《乔家的儿女》,想起80年代那些烟火气


回到童年的游乐场里,穿起小时候妈妈的衣服,充满了年代感和往事回忆。


看了《乔家的儿女》,想起80年代那些烟火气

看了《乔家的儿女》,想起80年代那些烟火气

看了《乔家的儿女》,想起80年代那些烟火气

看了《乔家的儿女》,想起80年代那些烟火气


超模雎晓雯非常适合这种风格,在为《T Magazine》拍摄的最新封面中,“小文具”化起柳叶眉,撑起油纸伞在安静的丛林中,静谧美好。


看了《乔家的儿女》,想起80年代那些烟火气

看了《乔家的儿女》,想起80年代那些烟火气

看了《乔家的儿女》,想起80年代那些烟火气


为 Thom Browne 拍摄的 2020 中国年产品图册,从妆容、造型到色调,都是浓郁的复古中国风,像是在看老照片,非常亲切。


看了《乔家的儿女》,想起80年代那些烟火气

看了《乔家的儿女》,想起80年代那些烟火气

看了《乔家的儿女》,想起80年代那些烟火气

看了《乔家的儿女》,想起80年代那些烟火气



03

把中式融入当下

如何让“中国风”时髦起来


沉溺在回溯之中,并不能产生新风格。中国设计师们开始寻找各自的“中国特色”。


看了《乔家的儿女》,想起80年代那些烟火气

SAMUEL GUÌ YANG 对襟连衣裙

Ms MIN耳环



当“中国李宁”变身潮牌


2018 年初,李宁在纽约时装周办了一场秀,重新提及了“国潮”的概念。


如今的李宁越来越潮,配色也很容易让人想起当年李宁作为体操冠军驰骋奥运会的 1980 年代。仅 “中国李宁” 四个汉字让中国的潮流青年们趋之若鹜。


看了《乔家的儿女》,想起80年代那些烟火气

看了《乔家的儿女》,想起80年代那些烟火气

看了《乔家的儿女》,想起80年代那些烟火气



Angel Chen:汉字很酷


2016 年,一件写着 “天上天下唯我独尊” 的外套出奇制胜、刷爆伦敦时装周。这件衣服来自 2014 年成立于伦敦的中国设计师品牌 ANGEL CHEN。


看了《乔家的儿女》,想起80年代那些烟火气


这 8 个字出自《敦煌变文集·太子成道经》,是释迦牟尼第一次来到人间说的话,却让人体会出了一种朋克精神。


设计师陈安琪是现今最为活跃的中国独立设计师之一。简单直白的汉字、标语式的口号,被她大胆地应用到服装之中。她设计中有传统文化中的雕龙画凤,也有潮流青年们热爱的“机能风”,她把他们结合得很有趣味。


看了《乔家的儿女》,想起80年代那些烟火气



YUEQI QI:解构串珠


传统节庆里使用的玉石串珠常常在日常生活中和“俗气的审美”画着等号。但新锐设计师戚玥琪把这种来自村野和俗文化中的饰品解构了。


看了《乔家的儿女》,想起80年代那些烟火气

看了《乔家的儿女》,想起80年代那些烟火气

看了《乔家的儿女》,想起80年代那些烟火气


这些曾经在 20 世纪末中国南方都市流行的串珠装饰是戚玥琪的童年记忆,她热衷于将这些看似乡土的手工艺再造:绘有牡丹花的撞色搪瓷痰盂、印花暖水瓶、写着“爱”字的心型翡翠项链…荒诞而浪漫。


看了《乔家的儿女》,想起80年代那些烟火气

看了《乔家的儿女》,想起80年代那些烟火气

看了《乔家的儿女》,想起80年代那些烟火气



Fabric Qorn 赵晨曦


Fabric Qorn 是中国设计师赵晨曦 2019 年在上海成立的品牌,第一季就是围绕着被中国人忽略的本土文化美学,设计了“Make China Lit Again”系列。


看了《乔家的儿女》,想起80年代那些烟火气

看了《乔家的儿女》,想起80年代那些烟火气


看了《乔家的儿女》,想起80年代那些烟火气

看了《乔家的儿女》,想起80年代那些烟火气


印着“办证”小广告的衬衫,T 恤上写着“先进生产者奖”,针织衫上是 1980 年代经典儿童读物:《猴子捞月》、《天鹅妈妈》。这一切构成了非常清晰的文化图景,同时它是轻松诙谐的。


在全新的 2021 秋冬系列中,不忘对 GUCCI 印花所代表的消费主义进行调侃,她将双 G 转化为 “哭泣” 两个汉字,印在了驼色的 T 恤上,配以“哭泣”二字的皮带。


看了《乔家的儿女》,想起80年代那些烟火气

看了《乔家的儿女》,想起80年代那些烟火气


在中文网络世界中,“哭泣”恰恰因为与 GUCCI 的发音相似,常常被作为噱头换用。



无用:回溯民艺


还有另一批中国设计师在探索如何把“东方思维”注入到当代服装中。不仅仅是一个元素,不仅仅是一些色彩,不仅仅是印花,它还应该在剪裁、面料以及风格之中。


看了《乔家的儿女》,想起80年代那些烟火气

2007年贾樟柯电影《无用》


2008 年,设计师马可带着自己品牌“无用”在巴黎高级定制时装周办了一场秀 "奢侈的清贫"(Luxurious Qing Pin):在巴黎小皇宫(Palace Royal)的露天公园中,42 位非职业模特用身体展示着一颗种子,从发芽到结出棉桃开出棉絮的过程。


在一旁的古老纺纱车上,纺纱工人拈出纤长的棉线。那百余年历史的织布机上,织布工人以贵州流传千年的古老技术,织出一樏又一樏的棉布。


看了《乔家的儿女》,想起80年代那些烟火气

看了《乔家的儿女》,想起80年代那些烟火气

看了《乔家的儿女》,想起80年代那些烟火气


这就是 “无用” 的制衣方式,也是马可所追求的 "奢侈的清贫"。完全还原古法,纯手工纺织、染色、制衣。她通过这种极端手法去表达复兴民艺的理想以及对西方服装工业的反抗。



Uma Wang:用面料讲东方故事


整个现代时装工业都是从西方来的,中国设计师有没有可能使用这套工业体系,却制造出符合东方哲学的服装呢?这是 Uma Wang 设计师王汁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看了《乔家的儿女》,想起80年代那些烟火气

看了《乔家的儿女》,想起80年代那些烟火气

看了《乔家的儿女》,想起80年代那些烟火气

电影《邪不压正》中周韵戏服来自Uma Wang


西方的制版技术来自于精确的数据与立体剪裁,而东方的剪裁来自于经验与平裁技艺。前者是理性的,后者是感性的。


王汁热爱这种感性,Uma Wang 就是一种感性的服装:用静谧而不喧嚣的衣服面料质感讲述着东方的故事。



Ms MIN:平衡之道


Ms Min 也是追求着东方精神的品牌。它创立已经十年了,一直在摸索着 “中国风” 更好的表达方式。


看了《乔家的儿女》,想起80年代那些烟火气


Ms Min 的设计师刘旻很会把传统与新锐、柔美与硬朗结合起来,东方美学、复古记忆与当代技术无缝连接,写意而不失实用性。


她一直追求着设计中的 “中正”:不偏不倚、不骄不躁,典型的儒家哲学。


看了《乔家的儿女》,想起80年代那些烟火气

看了《乔家的儿女》,想起80年代那些烟火气

Ms MIN 2018秋冬系列的“岁岁平安”针织衫与童子嬉戏提花纹样外套

看了《乔家的儿女》,想起80年代那些烟火气

看了《乔家的儿女》,想起80年代那些烟火气


看了《乔家的儿女》,想起80年代那些烟火气

看了《乔家的儿女》,想起80年代那些烟火气

看了《乔家的儿女》,想起80年代那些烟火气

看了《乔家的儿女》,想起80年代那些烟火气

Ms MIN 2019秋冬系列

看了《乔家的儿女》,想起80年代那些烟火气

刘旻摘抄的诗歌《梨树之歌》制成Ms Min 2019秋冬系列丝质提花面料




SAMUEL GUÌ YANG的港风



作为她们的后辈,杨桂东的个人品牌 SAMUEL GUÌ YANG 还很新,成立才 5 年。他是年轻一代设计师中致力于用崭新的角度诠释东方神韵。


看了《乔家的儿女》,想起80年代那些烟火气

SAMUEL GUÌ YANG 2019春夏系列


他在伦敦学习工作了近 10 年,设计灵感常常来自于多元背景下的华裔女性,如 60 年代的演员周采芹、80 年代杨德昌电影中的蔡琴、以及 90 年代巨星的梅艳芳…


看了《乔家的儿女》,想起80年代那些烟火气

SAMUEL GUÌ YANG 2019 春夏系列,以中国古典瓶器为灵感,强调女性身形轮廓


把这种特质归结为 “港风” 虽然有点粗暴,但香港身上那种多元文化交织、中西风格夹杂的味道,能够立即诠释这种风格。


看了《乔家的儿女》,想起80年代那些烟火气

看了《乔家的儿女》,想起80年代那些烟火气

SAMUEL GUÌ YANG 2019春夏系列

看了《乔家的儿女》,想起80年代那些烟火气

看了《乔家的儿女》,想起80年代那些烟火气

SAMUEL GUÌ YANG 2020春夏系列


穿着 SAMUEL GUÌ YANG 的女性既有当代的时髦感,也有传统的东方式优雅。在《T Magazine》、《嘉人》、《芭莎》的时装大片中,摄影师用非常中国风格的镜头语汇展现着她们。


看了《乔家的儿女》,想起80年代那些烟火气

看了《乔家的儿女》,想起80年代那些烟火气

看了《乔家的儿女》,想起80年代那些烟火气

看了《乔家的儿女》,想起80年代那些烟火气

看了《乔家的儿女》,想起80年代那些烟火气



看了《乔家的儿女》,想起80年代那些烟火气


你的生活里有哪些复古 “新中式” 的印记,欢迎留言分享!

文章来源:腾讯时尚

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7

标签:年代   汉字   伦敦   剪裁   国风   美国   北京   摄影师   中国   烟火   儿女   设计师   镜头   风格   品牌   系列   体育   时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