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宋史》看中国封建社会治乱

余自幼嗜史,曾以20年为期,通读重要史籍。《读史不得》是我的读史笔记。“不得”的“不”是没有、尚未之意——犹如贾岛《寻隐者不遇》的“不”,就是“没有”之意,而不是说不得读史。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不让人读史,岂不是要让人糊涂?

别人家读史,多为“有得”,至少是“偶得”、“或得”,而余之读史,偏偏“不得”——这并非一味假谦虚,而是对历史的尊重、对史家的敬重,存了敬畏之心也。

“经史子集”,史居其二,宁不慎乎?

读《宋史》看中国封建社会治乱

唐、宋多被视为中国封建社会巅峰,是封建社会治理的优等生,具有代表性。然读《宋史》后,感触颇深。

一、明主比昏君少

明君难觅而庸主易出,主要缘由为:

1、制度之困。中国封建社会选择皇位继承人的传统,是“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春秋·公羊传》),考虑的是正统性与合法性,而不是君王的人品和能力。

2、废立之弊。在位的皇帝不能保证必有皇子,也不能保证立有储君,特别是皇帝突然驾崩,其继承人就必是由他人指定。而有权力和机会指定的,往往是太后太监

而这些人总是倾向于拥立年幼无知的小皇帝,或者庸懦之人,以便于垂帘听政、以便于长期把持朝政。

东汉后期外戚、宦官专权表

皇帝

帝后

帝后母家

外戚

宦官

和帝

窦太后

开国元勋窦融的曾孙女

窦宪

郑众

安帝

邓太后

开国大将邓禹的孙女

邓陟

李闰、江京

顺帝

阎太后

尚书阎章之孙女

阎显

孙程

桓帝

梁太后

西北世家梁统的玄孙女

梁冀

单超

灵帝

窦太后

窦融的玄孙的女儿

窦武

曹节

少帝

何太后

出身屠夫之家 

何进

蹇硕

这样一来,君王的选择,反而是劣币驱逐本来就不多的良币了!

3、成长环境。继开国君主后,继承人多是“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荀子·哀公》),没有了优胜劣汰的机制、没有了良好的教育环境,只能是“何一蟹不如一蟹也!”(苏轼《艾子杂说》)。

因此,现实就是“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孟子·离娄下》),君主的质量,江河日下,殆不可免。

二、忠臣比奸臣惨

即以著名的南宋“中兴四将”张俊、韩世忠、刘光世、岳飞而论:

从《宋史》看中国封建社会治乱

刘松年《中兴四将图》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张俊依附秦桧,陷害岳飞,聚敛无度,连皇帝都看不下去,“帝于诸将中眷俊特厚,然警敕之者不绝口。召入禁中,戒以毋与民争利,毋兴土木。”然获封王爵,69岁身死之日,朝廷遇之以最高规格“辍视朝三日,敛以一品服,帝临奠哭之恸,追封循王”!正史对其结论是“附桧主和,谋杀岳飞,保全富贵,取媚人主,其负戾又如何哉?

刘光世则是个著名的“逃跑将军”,在世时即屡遭朝廷大臣弹劾,“(右相)张浚言其沈酣酒色,不恤国事”;正史描述他“光世律身不严,驭军无法,不肯为国任事,逋寇自资,见诋公论。结内侍以自固。又与时浮沉,不为秦桧所忌故能窃宠荣以终其身方之韩、岳远矣。”但正史也只能愤愤不平地说“虽得善终牖下,君子不贵也”!

韩世忠,大宋之伟丈夫也,有抗金、平叛、勤王之殊勋,正史说他“性戆直,勇敢忠义,事关庙社,必流涕极言”;“岳飞冤狱,举朝无敢出一语,世忠独撄桧怒”,为岳武穆鸣冤,逼得秦桧说出留下千载骂名的“莫须有”,但也正因此“触桧尤多”,忤逆权奸,从此废置,至死不被召用。

岳飞,一代名将:作战最猛、军纪最好、持身最严,忠心可昭日月,但下场最惨:不仅自己被冤杀,而且大将被杀、儿子弃世、抄家流放......《宋史》论曰:西汉而下,若韩、彭、绛、灌之为将,代不乏人,求其文武全器、仁智并施如宋岳飞者,一代岂多见哉。史称关云长通《春秋左氏》学,然未尝见其文章。飞北伐,军至朱仙镇,有诏班师,飞自为表答诏,忠义之言,流出肺腑,真有诸葛孔明之风,而卒死于秦桧之手。昔刘宋杀檀道济,道济下狱,嗔目曰:“自坏汝万里长城!”高宗忍自弃其中原,故忍杀飞,呜呼冤哉!呜呼冤哉!

观四将之逝也,张俊“(皇帝)辍视朝三日”、刘光世“辍视朝二日”、韩世忠郁郁而终、岳飞含冤而死——天何不辨忠奸如此,呜呼冤哉!呜呼冤哉!

大宋名臣,尤其是南宋一朝,如欧阳修、范仲淹、司马光、李纲、寇准、赵鼎、苏轼等,哪一位不是身后流芳百世、生前崎岖坎坷者!

而反观《奸臣传》诸辈,万俟卨活了75岁,居然谥号“忠靖”;秦桧据正史记载:“桧两据相位者,凡十九年,劫制君父,包藏祸心,倡和误国,忘仇斁伦。一时忠臣良将,诛锄略尽。其顽钝无耻者,率为桧用,争以诬陷善类为功。其矫诬也,无罪可状,不过曰谤讪,曰指斥,曰怨望,曰立党沽名,甚则曰有无君心。察事之卒,布满京城。又阴结内侍及医师,伺上动静。郡国事惟申省,无一至上前者。桧死,帝方与人言之。”里通外国、挟制君父、残害忠良、祸国殃民,却是高龄善终,威震天下!

再如史弥远,“相宁宗十有七年。立理宗,又独相九年,擅权用事,专任俭壬”,却是先拜太师再拜太傅、先封国公再封郡王,一生位极人臣、享尽荣华富贵:

秦桧和史弥远的谥号,都是“忠献”——“读史不得”者,确实是有难以卒读的意思啊!

三、治世比乱世短

《宋史·列传一百六十九》指出:论曰:呜呼,宁宗之为君,韩侂胄之为相,岂用兵之时乎?故娄机力止之。

意思很明显:昏主在上,奸臣居中,哪里是可以作战的时候!

治少乱多,昏君奸相,这个现象不独是宋朝,整个封建王朝,基本如此。封建社会人治的因素大,治世多缘于明君贤主。就君主而言,汉朝29帝,高祖肇基,文景之治后汉武帝就从盛世转向穷兵黩武,在位54年,人口居然是大幅减少的,昭帝、宣帝能守其业,元、成、哀、平日薄西山,光武中兴,也是战乱之后,民不聊生;唐朝21帝,除了太宗贞观之治、玄宗开元盛世、宪宗元和中兴,其他皆乏善可陈;明朝16帝,太祖开国,后期失于暴戾嗜杀,即便是成祖英武,也是充满血腥,仁宣之治前后只有短短的11年,之后的英宗就是震惊天下“土木堡之变”的肇事者,在位较长的,武宗年少荒淫,世宗和神宗就是长期坚持不上班的嘉靖和万历,思宗直接就亡了国,明朝的百姓,哪有过上几天好日子。

——以至于精通中国历史的伟人毛委员在《沁园春·雪》中纵论天下英雄,在400多位帝王中,就只提到了“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5位,而且加了“惜、略输文采、稍逊风骚、只识”这样限制性的词语,最后不得不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作总结。


这也正是为什么封建社会为后来进化的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所取代的原因。

历史是螺旋式发展,有光明、有黑暗,有进步、有波折。

最后,虽然拙文来自《读史不得》,但孔子一方面说“道之不行,已知之矣”,一方面“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孟子则有“虽千万人,吾往矣”之志,此诚圣人之仁与圣也。

尼采说得多么明了:正因为人生没有意义,所以我们要赋予其意义!

从《宋史》看中国封建社会治乱

敬亭 2021年秋于鼓浪不下楼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20

标签:宋史   封建社会   忠义   孟子   玄孙   明朝   谥号   内侍   外戚   正史   奸臣   太后   君主   中国   皇帝   体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