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本反手,孙颖莎正手。反手当家,正手失势?

张本反手,孙颖莎正手。反手当家,正手失势?

反手当家的大球时代,正手正在失去用武之地?

反手暴力的张本打进了世界杯决赛;反手强势的林昀儒击败马龙成为世界杯季军;反手怪异、强大的伊藤一个人对抗国乒,胜率达到44%

赛洛洛球改成直径略大的塑料球,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塑料大球使球速降低、旋转变慢,这几乎重塑了乒乓球运动,而不同打法的运动员形成了不同程度的冲击,其中的利弊则是冷暖自知。估计这样的结果就是始作俑者的国际乒联也是始料未及。

张本反手,孙颖莎正手。反手当家,正手失势?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本来设想球速变慢,乒乓球比赛的回合会增加,比赛会更具观赏性。但实际情况却是回合变少了,短兵相接成为常态。现在很少见到双方退台多个回合拉弧圈球的场景,许多球都是在三五板之内解决战斗。

大球带来的另一个显著变化是反手技术、作用的重要性在上升,使用频率甚至超过了正手。原来看不到的打法,随着大球时代来临,涌现出来。比如小林和张本在接正手位发球时经常移动到正手位,用反手去接,这样的情况在赛洛洛球时代极为罕见。许多中间位置的相持球,运动员现在也多用反手去处理。而这原来都是正手的地盘。

张本反手,孙颖莎正手。反手当家,正手失势?

以前我们说一名运动员要想取得良好成绩,必须技术全面,特点突出。现在一些取得好成绩的运动员,特点突出倒是有,技术全面却不一定。比如上面的张本、小林两位小将,都是反手技术非常突出,正手技术却平平。但这并没有影响他们打败许多正手技术非常过硬的对手,取得佳绩。

原因非常明显,就是大球使得台内和近台成为比赛争夺的主战场,而引拍幅度小、发力集中、启动速度快的反手技术更加适应台内和近台进攻,运动员在实战中运用当然得心应手、效果突出。

那么正手就失去用武之地了吗?虽然正手的使用频率下降了,但拥有强大的正手依然是成为顶尖高手的必备条件。张本和小林,对阵樊振东时,在正手位屡屡被小胖打穿,而小胖在相持阶段的侧身正手进攻也是压制对手、赢得胜利的利器。还有就是孙颖莎,她强大的正手,给对手的威胁是致命的。如果没有正手这个威慑力量,莎莎面对伊藤就没有什么优势可言,更不会在今年的对阵中取得压倒性胜利。

但大球时代,台内、近台的争夺更多,要求正手技术必须革新以适应这种变化。感觉变革方向应当是:一是和网球的引拍动作在变化一样,小引拍会成为正手技术的主流,甩开膀子爆冲的打法会被淘汰。二是台内发力挑打,这个已经被张本熟练运用的技术,会作为常规技术。三是改变持、握拍方式,进行台内的正手拧拉。这样的打法还不多见。四是创新侧身正手进攻。在步伐、引拍和旋转上的创新十分重要。不能用老动作来应对新情况。

总之,丰富正手台内、近台技术,提高侧身正手进攻的效率、效果,是均衡正反手的关键,也是大球时代给运动员带来的新课题。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6

标签:张本   正手   小引   球速   用武之地   打法   乒乓球   运动员   对手   强大   动作   效果   时代   体育   技术   孙颖   马龙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