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丢了荆州败走麦城,蜀汉政权由此一蹶不振是谁的责任

东汉建安二十四年七月份,镇守荆州的关羽从大本营江陵(现在湖北的荆州市荆州区)出动大军向北面曹魏的军事重镇樊城(现在湖北的襄阳市汉江北面的樊城区)发起进攻。那么这场战争为什么会发生?原因就是就在这个月。刘备刚刚在西边益州称王,成了“汉中王”了,他此前都不是王。此前只是以左将军的身份号令打下汉中,东边关羽当然也想,我在东边也打个大胜仗给大哥刘备光荣称王献一份厚礼,这个是战争的直接起因之一,另一个原因是关羽发动这场战争不会说不给西边刘备打招呼,然后自己就出兵打了,这么重大的战役肯定还是要禀报刘备的,那么刘备批准这场战役应该是有意图的。

关羽丢了荆州败走麦城,蜀汉政权由此一蹶不振是谁的责任

关羽

作为蜀国的第一谋臣,诸葛亮曾经在(隆中对)里为刘备设计了一个兴复汉室的战略方针,第一步就是要占领荆州,第二部占领益州,最后从益州荆州两路出兵北上进攻进攻曹魏,这样就可以兴复汉室,西边的刘备取得汉中的胜利实际上是对诸葛亮的(隆中对)战略方针实战检查,此时诸葛亮兴复汉室的战略已经实现了一半,这让镇守荆州的关羽跃跃欲试,

关羽丢了荆州败走麦城,蜀汉政权由此一蹶不振是谁的责任

隆中对

在这种情况下,关于发动北面进攻樊城和襄阳,是对诸葛亮在“隆中对”中战略方针实战性的检验性质。换言之这不是关于的个人行为。应该是蜀汉政权的国家行为,应该这样看这场战争,现在我们来看具体的形势,关羽从江陵催兵北上指向樊城,位于汉江北岸。它南边叫襄阳,北面叫樊城,现今这个地方叫襄阳市(曾经叫襄樊市),就是因为襄阳和樊城在汉江两面,两个市区的组合,现在又恢复叫襄阳市。镇守这个地方的一直是曹军的主将曹仁,是曹操的族弟,这个人在军事上也有相当的才能,他认为襄阳跟樊城还是以襄阳为主,但是襄阳位于汉水的南边,就面临着关羽从南边过来的进攻,曹仁认为防守的重点就应该退后,退到汉江北面的樊城去。把防守重点放在樊城自己镇守,为了拱卫樊城,还在樊城的外围设置了两支兵马,由名将于禁和庞德统领,他与外围成为掎角之势就可以形成一个防卫体系。

关羽丢了荆州败走麦城,蜀汉政权由此一蹶不振是谁的责任

曹仁

曹仁布置完之后关羽兵马就已经来到城下,八月间老天爷来帮关大将军的忙。怎么帮忙?一连下了十多天大雨,汉水河水突然上涨,上涨了多高?史书上说是平地水深五六丈,当时一尺是24厘米,五丈就是12米,六丈是14米4。平地水深十多米。深度是14米15米,最少也是12米。12米起码是三层四层楼高,樊城外围的曹军那就苦了。但是关羽不怕。关羽为什么不怕?因为他从江陵打到襄阳,它中间有一段儿可以利用汉江河道运输,所以他利用汉江河道来运输的时候,本身自己就带了一批船只来,载兵载粮载兵器的自己有船。平地水涨,水涨上船,步兵变水军那没问题,可是曹军就苦了,首先遭殃就是樊城北郊的驻军于禁,于禁麾下有七支分队。就是水淹七军的七军地势最低。人马纷纷淹死。关羽看到于禁本人狼狈逃爬上一座小山丘去逃命,于是指挥船队马上围攻于禁。这个于禁本来也是非凡的将领,在曹军异姓五虎上将里边名列第三。大水一泡大鎎把骨头泡软了,关大将军船队一来。结果他投降了。关羽收拾了于禁就进攻庞德,这庞德把箭射完了以后终于船翻了被俘虏。当时庞德实际上是有亲属在蜀汉效力的,他完全可以投降,该投降的没有投降,不该投降投降了,庞德不投降所以关羽当然就把他杀掉了。

关羽丢了荆州败走麦城,蜀汉政权由此一蹶不振是谁的责任

隆中对


那么这一场战争打到现在。关羽俘虏了于禁,杀掉了庞德,只剩下樊城一个孤城还没攻下来。但是外围的驻军他已经俘虏了将近上万人马,史书上说是三万人,战果相当辉煌,他正在准备进攻樊城,同时又派一支军队进攻汉江南面的襄阳。声势非常之浩大,眼看这两处都要成为他的囊中之物。靠近樊城襄阳的曹魏控制地盘中心区域发生了局势的变化,有人已经起兵来响应关羽,所以当时的史书上说是关羽威震华夏,支持当时的中原地区的,以至于曹操一度想把汉献帝从许都迁到更北边去,躲避关羽的兵锋。但是我们俗话说:螳螂捕蝉焉知黄雀在后。在这个关键时刻,曹操使了一手绝招救急解了围,于是关羽的大后方荆州的大本营就倒被别人先占领了,他还没打下樊城襄阳,他自己的大本营先被别人占领了,曹操耍出来的绝招是三个字“请外援”,外援在哪里呢?就是江东的孙权。

关羽丢了荆州败走麦城,蜀汉政权由此一蹶不振是谁的责任

孙权

关羽在前线围攻樊城和襄阳,没想到孙权派吕蒙给了关羽背后一刀,攻下了关羽的大本营江陵。关羽丢了荆州败走麦城,最后被吕蒙生擒活捉,首级被送给了曹操,荆州之战不仅仅是蜀汉政权的致命之战,同时也使得诸葛亮精心设计的《隆中对》战略规划未能实现,兴复汉室最终也成了泡影,蜀汉政权由此一蹶不振。

关羽丢了荆州败走麦城,蜀汉政权由此一蹶不振是谁的责任

吕蒙

关羽战死疆场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但是他在这场樊城大战中的表现。依然应该得到客观而公正的评价,主要有两条:一是在孙吴的军事力量介入之前,关羽对战役全局的指挥和部署都是正确的。能够充分利用天时和地利的条件,能够充分发挥以己之长攻敌之短的这个主观优势,就是客观条件和主观优势都能够充分发挥出来,从而取得了擒杀对方两员著名的战将,而且俘虏了对方3万人马,动摇了对方中心地区政治局势的一个辉煌的战果,表明他也完全具备主帅型的指挥才能,如果没有孙权军事力量的介入,他最终攻占樊城和襄阳的胜利取得最后胜利的可能性非常大。要做正面的肯定。

关羽丢了荆州败走麦城,蜀汉政权由此一蹶不振是谁的责任

曹操

第二是丢失荆州的责任究竟应该谁来负?主要我觉得不应该是关羽来负责,以往不少学者认为关羽为人骄傲自大,在荆州镇守的时候没有注意搞好和孙吴的联盟关系,是他失败的根本原因,我不同意这个看法。孙权刘备两家在荆州的这个冲突,是核心利益的冲突难以调和。这种冲突即使关羽在荆州努力搞好与孙权的关系。孙权到时候有机会要出兵要偷袭,还是一样要出兵一样要偷袭这个调和不了,那么责任究竟是在哪一方?竞争在谁身上?我觉得责任主要在刘备身上,就是关羽发动这场战役固然有他自己想以这场胜利,来给大哥刘备称王作为献礼的一个原因,但是这场重大的战争也应该是蜀汉政权的一个国家行为,不能简单看成是关羽的个人行为,

关羽丢了荆州败走麦城,蜀汉政权由此一蹶不振是谁的责任

刘备

如果是国家行为这么重大的战略行动刘备就应该给予充分的重视,应该以举国之力来进行支援。可惜这一场战役的重要性和刘备为此做出做出的努力完全不相匹配。这才是造成这场战争失败的根本,具体的证据两个方面,首先是用人不当。他当初自称汉中王取得汉中胜利之前,他出兵去进攻从曹操手里边夺取汉中的时候大本营成都派诸葛亮镇守,那是他的第一助手诸葛亮镇守。可见他对重大战役发动以后,大后方大本营的重要性是有充分认识的。可是放在关羽进攻樊城襄阳的时候情况就不一样,因为关羽发动这场战役的时候,后方大本营作留守的是南郡太守麋芳,是他刘备的小舅子麋夫人的兄弟,这个人既无才又无德。吕蒙军队一到还没打就举手投降,不管对不对得起刘备,接受投降保命要紧。

关羽丢了荆州败走麦城,蜀汉政权由此一蹶不振是谁的责任

关羽

把无才又无德的麋芳给关羽镇守大本营。造成整个战局的逆转,因为整个战局的逆转就是从江陵失守开始。你这个是不是属于用人不当,这个责任你不但叫关羽担。其次刘备还盲目乐观,这场战争实际上是三方都参与了。在三国时期的重大战役当中,同时一场战争三方都参与进来太少,其他两帮曹操和孙权最高领导都赶到前线来亲自督战直接指挥,调动全国的资源支援这场战争,可以说魏吴两方战争机器全速开动。这个时候刘备在哪?刘备还在西边成都他的汉中王新王府,自己既没到前线去督战支援,也没有派重要的将领去为关羽大本营镇守,

关羽丢了荆州败走麦城,蜀汉政权由此一蹶不振是谁的责任

汉中王新王府

实际上我认为当时最合适为关羽镇守大本营就是赵云(此人忠诚,勇敢,稳重,周到),关羽发动战争这段时间赵云没有特别的任务,用我们现在的话说叫做有档期。这么好的将领,这么合适的将领,又有档期,你自己不去,你派赵云去给他镇守。那江陵不会丢啊,关羽打下樊城和襄阳就有希望。你自己不去又不派得力的大将军去,你在成都王府里就看关羽一个人在唱独角戏。别人战争机器全速开动的时候你看关羽一个人唱独角戏,失败了以后你能怪关羽?当然怪不了。这场战争的失败和整个荆州的丢失刘备要负主要责任,主要责任不在关羽身上在刘备身上,当然诸葛亮也有一定的责任,没有对刘备及时提醒和建议。综合关羽战将型的能耐和主帅型的品质以及围攻樊城,对曹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最后的结论归结到名将的评选当中,我觉得应当评为蜀汉第一名将。你对此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讨论

关羽丢了荆州败走麦城,蜀汉政权由此一蹶不振是谁的责任

赵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2

标签:蜀汉   荆州   庞德   益州   江陵   襄阳   汉江   汉中   人马   败走麦城   汉室   责任   不振   将领   大本营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