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电信联通要合体?

9月,5G商用的节点渐近,一切有关5G的消息都牵动着业界神经。中国电信和联通双方在5G建设上签署了一个重要的协议——《5G网络共建同享结构协作协议书》。

5G,电信联通要合体?

双方将在全国范围内合作共建一张5G接入网络,双方划定区域,分区建设,各自负责在划定区域内的5G网络建设工作。在全国范围内合作共建一张5G接入网络,双方划定区域,分区建设,并各自负责在划定区域内的5G网络建设相关工作,谁建设、谁投资、谁维护、谁承担网络运营成本。

5G,电信联通要合体?

从两边5G网络兼并的视点来看,本质上是两边首要以区域互补协作为手法树立一张全国运转的5G网络,所以协议所称的“共建”底子不存在,实质上是“各建合用”罢了。例如:中国联通继承了其既有的北方优势:在5个首要的北方城市建造份额占优(6:4),而且建造北方的8个省;中国电信更是继承其既有的较强的经济实力和南边区域的优势:在10个首要的南边城市建造占优(6:4),一起建造南边的18个省;而关于经济最为兴旺的广东省、浙江省,两边都还保留着各自的自留地。

5G,电信联通要合体?

是什么原因促成了一直竞争的双方达成合作呢?

1、5G频率一样 双方资源互补成主因

在2018年12月,我国三大运营商分别取得了5G网络试验牌照,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获得的都是3500MHz频段试验频率许可,而移动主要在2600MHz。相近频段意味着电信联通合作有有力的基础。除频率外,双方其他资源也有很强互补性。联通在北方区域有丰富资源,而电信在南方资源多一点。

2、18年前原本就是一家

“南电信、北联通”格局是被老电信生硬南北切分而来。电信和联通中的网通部分原本是一家,原来都叫中国电信,更早的时候叫邮电部电信总局。2001年10月,中国电信南北拆分的方案出台,以黄河为界,北方10省市(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划给当时的中国网通。其它的21个省市组建了中国电信。2008年,网通与中国联通合并,组建了新的中国联通。

当时的中国电信南北拆分原则是:

一,中国电信长途骨干网将按照光纤数和信道容量进行分家,其中北方十省与网通、吉通合并后的中国网络通信集团公司占有 30%,南方和西部21省组成新的中国电信占有70%。

二,本地接入网将按照属地原则划分,即北方十省的本地网资源归中国网通,南方和西部21省的本地网归新的中国电信。另外现网通在南方的分公司将继续存续,而新的中国电信也被允许到北方发展业务,

所以,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可以说是同根同源,很多中高层高管甚至都是老同事。

电信联通感情更深

在固网和互联网资源方面,南方是电信的强,北方是中国联通有优势。而如今双方进行合作,自然而然资源的覆盖和利用可以更优。

并且,由于中移动一家独大,电信和联通曾为“六模全网通”终端一起联手和移动对抗过,早有过合作经验。

不过,如今5G时代格局已变,由于整个行业都面临困境,合纵连横是一个很好的策略。众所周知,5G基站的建设远比4G的花费多得多,此前又因“提速降费”,三大运营商今年上半年的营收和净利润成绩并不理想。为了迎合5G潮流,联手合作成为最佳模式,有利于节省开支。

原本每家运营商都需要投入一定的5G设备,并且在各个区域内建设,这都需要自己完成,而如今各区域划分建设,建设的基站可提供联通,电信使用,从而减少了5G基站的数量。双方都是国有资产控股的央企,电信联通的合作,避免重复建设,从一定程度上降低了5G建设的成本,控制国有资产的浪费,能高效的建设5G,推动5G普及的速度。这就是一个好开头,双方在划定区域建设,虽是5G共享,但用户归属不变,运营品牌及业务体系也保持不变,当然也不会损坏双方的利益。

有专业人士称:

共享共建5G可为每家运营商节省约2000亿。

5G,电信联通要合体?

随着电信联通5G共建共享的推进,双方优势资源的共享必然使移动承受更大的压力。电信联通的合作,使得在5G应用落地、业务价值获取,用户定制化需求上也可以携手共进。

5G新的杀手级应用尚不明确,业务需求呈现多样性特征,这些都增加了行业落地的难度。这就需要运营商展开合作提供多量纲、多维度的差异化服务,在行业应用上做深做透。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0

标签:中国联通   本地网   电信   中国电信   基站   网通   合体   南边   区域内   首要   运营商   区域   优势   业务   体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