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现代教育,跟大家交流

教育是为社会的政治经济服务的。社会政治体制、经济体制的变革,以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重大变化,必将引起教育的变革。社会是发展的,人类是进步的,教育的改革也必将是永恒的主题。 中国教育发展史,甚至世界教育发展史上第一个伟大的教育家当属我国古代的孔子(前551—前479)。他首创私人讲学之风,相传“弟子三千,七十二贤人”,提出“有教无类”,主张“学而优则仕”。孔子的教育思想顺应了封建社会的需求,为封建社会的发展起到了不朽的作用。

文艺复兴时期,随着工商业的发展和教育普及的需要,捷克教育家夸美钮斯(1592—1670)改革了当时的个别教学制度,制定了班级授课制和学期、学年、假期制度,招收程度相同的儿童在固定的教室里,进行集体教学,克服了以往一个教师在同一时间里只能教一个或个别学生的手工业方式。

1765年,瓦特发明了蒸汽机,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被称为“近代教育学之父”的德国著名教育家赫尔巴特(1776—1841),发展了夸美钮斯的教育思想和理论,进一步完善了学校教育新体制。并且赫尔巴特提出了教学形式的阶段理论,把教学过程分为四个阶段: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后经他的学生补充为五段教学法:预备、提示、联想、比较和总结、巩固。后来苏联的凯洛夫(1893—1952)把它发展成课堂的五个教学环节:组织教学、导入新课、新授、巩固总结、布置作业。解放后我国的中小学在课堂教学中也普遍地运用“五个环节”,可见教学形式阶段的理论影响之深远,它对我们今天仍有参考价值。

人类进入二十世纪至今,又经历了三次世界性的教育改革浪潮,我们现在的新一轮课程改革就属于第三次浪潮中的一朵浪花。

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教育中压抑儿童的主动性、创造性,过分强调“教师中心、课本中心、课堂中心”,让儿童绝对服从成人权威的弊端越来越显现出来。二十世纪初,以美国的杜威(1859—1952)为代表的教育革新流派提出了以“活动中心、儿童中心、儿童兴趣中心”的实用主义教育。他主张在学校中建设许多工场,学校的中心设立图书馆和阅览室。儿童在工场里开始自己的“创造性活动”,如果遇到困难,发现知识不足,便去图书馆、阅览室继续学习。

杜威主张从儿童的兴趣和实际经验出发,让学生在“做”的过程中学习,主张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教育的一种进步。因而杜威教育思想一时风靡全球,引领了二十世纪世界范围的第一次教育改革浪潮。但杜威教育理论过分强调事务性的实践,降低了理论的作用,破坏了系统知识的学习。

我国十年动乱期间,提出所谓开门办学,用“工业基础知识”代替中学物理课本,知识主体是所谓“三机一泵”的做法,实际上就是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翻版,以致造成教育质量的大倒退。

前苏联政府也曾引进了杜威的教育理论,但教育质量的降低使其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末进行了以凯罗夫为代表的教育改革,扭转了教育的颓势。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在冷战的历史背景下,各国展开了大规模的军备竞赛,导弹、原子弹、氢弹等相继出现。国家之间的竞争主要体现在科学家和科技精英人才的竞争上。以1957年苏联的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为导火索,美国开始意识到自己国家的教育已落后前苏联,并一度将教育的失败归结到教育家杜威的头上。于是开始了推行“精英教育”的又一轮教育改革,目的是培养更多更优秀的科学家。此次改革逐渐波及到世界各国,被称为二十世纪世界范围的第二次教育改革。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国际上经济竞争的日趋激烈,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优劣。“决定人类命运的最重要的因素是人的素质,不仅是精英人物的素质,而且是几十亿普通地球居民的平均素质。”各国内部教育的普及,劳动者终身教育的需求,使得“精英教育”已不再适应当今时代的发展要求。于是由“精英教育”逐步转向“大众教育”的教育改革在世界各国陆续展开,这就是一直延续至今的第三次世界性的教育改革浪潮。因为教育的目标、价值主要通过课程来体现和落实,所以这次改革的核心内容就是课程的改革。我国现在推行的新一轮课程改革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展开的。

由此可见,每一次的教育改革都是与当时社会发展的需求相适应的,是人类和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

我国传统的应试教育经过多年的发展,势力已相当强大,其弊端也日趋明显,学生日益增加的过重的课业负担以及培养出来的学生善于考试而拙于研究的矛盾日益突出,我们的教育已越来越不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有位小学生在日记中这样写到:“我的爷爷退休了,生活多么愉快!我天天学习可累了,晚上十点钟才上床睡觉,连玩的时间都没有。我要能退休该多好啊!”

在国际奥林匹克竞赛中,我们的学生屡屡取得佳绩,但象征科学最高荣誉的诺贝尔奖却始终离我们那么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9

标签:赫尔   孔子   苏联   教育家   教育改革   创造性   浪潮   现代教育   素质   理论   思想   儿童   我国   社会   体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