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性禅师谈禅茶一味

本性禅师谈禅茶一味


国际茶日——本性禅师谈禅茶一味


一、前言


1.佛教,是世界文明的重要传统,世界性的三大宗教之一。中国,是佛教第二故乡,佛教大国,汉语系佛教强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一般指儒释道,释即佛教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近现代高僧太虚大师说:中国佛教的特质在禅。可见,中国禅道,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世界文明重要传统中有着重要地位,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一大贡献。可以说,禅道,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类的世道与人心。


2.茶叶,是世界三大天然健康饮品之一。饮用人数,排在咖啡与可可之前,与人类的家庭生活与社会活动密切相关。茶叶,也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主角。丝绸之路,亦是茶叶之路。中国,是世界茶叶的发源地,源头国,也是茶叶大国,茶叶强国,对世界茶叶的生产、消费等有着巨大的影响。可以说,茶道,改变了人类的社会与生活。17世纪,英国公民特罗特曼武装走私茶叶,被抓入死牢,判为死刑。遗言:一点儿茶叶,我偷的不多,上帝,我的血流的冤枉,一边是茶叶,一边是人血,想想,就因这,杀死了一个无辜的兄弟。18世纪,一位英国诗人柯勒律治写到:感谢上帝赐我茶叶,若无茶叶,世界不知将若何!余生逢此有茶叶时代,深以为荣也。


二、禅与禅的故事


(一)佛教的特质为禅


1.何为佛教?《增—阿含经》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这个答案,既标准,又准确。答案告诉我们:凡是邪恶的,不要去做作,凡是良善的,努力去奉行;这还不够,还要自我净化自己的意念、思想、灵魂;这就是佛教,也是佛陀及诸佛的教导。


2.佛教的道理还体现在三大理论系统:

第一:法界缘起,世界真空。所以,一方面,我们要看破、放下、自在。


第二:法界缘起,世界妙有。所以,另一方面,我们要珍惜、提起、精进。


第三:法界缘起,世界真空又妙有。所以,再一方面,我们要中道、辩证、圆融。


3、何为禅?境界是:一心不乱,一念不生。入禅方法是:守心如一,摄心如无。次第是:闻思修、信愿行、戒定慧、空有中。种类如:默照禅、话头禅、念佛禅、止观禅。中华禅是印度禅法的中国化传承与发展。


(二)关于禅的故事:


1.故事之一:佛陀拈花,迦叶微笑:宋、释普济之《五灯会元》说:“世尊于灵山会上,拈花示众,是时,众皆默然,唯迦叶尊者破颜微笑。世尊曰: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后来,迦叶尊者又传承阿难尊者,分别为印度禅门的一祖与二祖。


这故事告诉我们:禅法,靠的是:以心印心、心心相印、彼此默契、心领神会、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不立文字、言语道断、拈花一笑、衣钵真传。


2.故事之二:达摩面壁,慧可断臂:印度高僧达摩祖师,在南京,与梁武帝一言不合,便“一苇渡江”,去了河南嵩山,面壁九年,始才出山。其间,慧可前往求法,达摩未予理会。慧可想,古人求法,老师饿了,学生就将骨头敲开让吸取里面的骨髓,从自己身上扎出血让充饥,割下珍贵的头发掩埋泥里,让踏过去,或者,舍身跳崖去喂老虎,以救老师免遭饿虎侵害。我慧可,为求法,该做什么呢?便昼夜立雪、断臂呈供,以求安心。达摩与慧可的著名对话如下:


慧可禅师:我心未宁,乞师与安。

达摩祖师:将心来,与汝安。

慧可禅师:觅心了不可得。

达摩禅师:我与汝安心竟。


为此,达摩为中国禅宗初祖,慧可为二祖。


达摩生前,预言说:“吾本来兹土,传法救迷情,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后世应验,禅门分五宗:即沩仰、临济、曹洞、云门、法眼。往生之后,“只履西归”,甚是传奇。


这个故事,启示我们,对真理的追求,总是不易的,需要坚持,甚至牺牲。只要坚韧,久久为功,滴水穿石,磨杵成针。


本性禅师谈禅茶一味


三、茶与茶的故事


(一)茶的种类与功效:


《神农本草经》:“神农尝百草,一日遇七十毒,得茶而解之”。中国茶叶主要分类: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黄茶、黑茶,再为加工茶等。


从喝茶到品茶,从茶艺,到茶道,中国茶的功效,大者,可以养身、养心、养灵。细分之,则如:以茶解渴,以茶消化,以茶清醒,以茶净气,以茶作药,以茶保健,以茶代酒,以茶作菜,以茶为食,以茶设宴,以茶配器,以茶祭祀,以茶代禅,以茶献艺,以茶旅游,以茶作诗,以茶作画,以茶歌舞,以茶会友,以茶联谊,以茶示礼,以茶清心,以茶寡欲,以茶怡情,以茶养性,以茶促和,以茶致富,以茶强国等等。


(二)关于茶的故事:


1.故事之一:因为茶叶,导致一场战争,一个大国没落了,成半殖民地。


清朝,中英茶叶贸易量很大,中国出茶,英国出银。作为英国,茶叶税收是财政的重大收入。由于中国茶叶源源不断地卖向英国,英国对华贸易逆差巨大。为能解决这一问题,英国绞尽脑汁,想多卖点什么给中国,但中国什么也不缺。


为此,英国想出一个损招,把鸦片卖给中国。因为鸦片输入中国,英国对华贸易逆差很快缩小,但中国人却因此陷入灾难,成东亚病夫。为此,有识之士,如林则徐等发起禁烟运动,导致中英双方因为贸易利益冲突,发生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果是中国惨败,割地赔款并开放港口。大清因此开始没落,沉沦了,从一流帝国,成为三流国家。


2.故事之二:也因为茶叶,又导致一场战争,一个国家因此独立,崛起了。


17世纪,英国大量向中国进口茶叶,因为中国只收白银,因此,英国白银消耗非常厉害。英国白银的主要来源地即产区是其殖民地美洲,为此,英国颁布《印花税》与《茶叶法》,抽取过重的茶叶税,进一步向其殖民地伸手榨取资源,这引起美洲人的愤怒。波士顿居民60人,号称“自由之子”,潜入停泊当地港口的商船,把1.5万英镑共342箱由英国购得的中国茶叶,全部倒入大海,以此对抗英国,并成立抗茶会。因为此事,英国更是颁布其它严厉的法令,导致英国与美洲殖民地的矛盾更加剧烈,不可调和,最终引起美国人民的大革命,引发美国独立战争。美国的独立,大大削弱了英国的国力与影响力,从此,走了下坡路。世界上,一个大国,美国诞生了。有意思的是,美国独立后,迅速开展对华茶叶贸易,1785年,美国“中国皇后号”商船,首次从广州运回大量茶叶,牟获巨利。


四、禅与茶的相遇与相通


(一)禅与茶的相遇:


陈宗懋主编的《中国茶叶大事记》说:“西汉时,甘露禅师吴理真结庐于四川蒙山,亲植茶树”。这是关于佛教僧人种茶的最早记载。茶叶界有对联:“扬子江中水,蒙顶山上茶”。到了唐朝,蒙顶茶被列为贡茶,年年上贡。到宋代,吴理真被赐封为“甘露普惠妙济大师”,茶园被封为“皇茶园”。今天,蒙顶山天盖寺还供奉茶祖吴理真禅师的圣象。


东晋时,庐山慧远是中国茶礼的倡导者,他还倡导念佛,不出虎溪,与陶渊明等谈玄说妙,说法品茶。有故事说:陶渊明没茶了,派一人,头带草帽,身穿蓑衣,去见慧远。慧远问有何吩咐?那人答:取一物。慧远见来人打扮,会心一笑,取包茶叶予之。这就是著名谜语:“人在草木间——打一字”,当然是“茶”字。


南朝的浙江天台宗开创者智者大师,推行“以茶供佛”,还有“茶供罗汉”仪式。到唐代,日本和尚最澄到天台山学天台宗,回日本后,创日本天台宗,同时带回天台茶叶种子,被认为是中国茶最早传到海外。他将天台茶传到日本京都比睿山——日本天台宗大本山,成日本天皇宫中供茶:“朝宫茶”。


在唐代,陆羽著《茶经》,这陆羽,小时候,经禅师兼茶师智积和尚启蒙,爱上茶,从此,走访茶、研究茶、弘扬茶、写作茶。


比如,他走访庐山,对庐山之茶,了解之深,贡献之大,为茶界赞叹。后来,还与爱茶如命的诗僧皎然禅师结为生死茶友,晚年,病死于茶友皎然墓边。这皎然禅师,还是“茶道”二字最早的创作使用者。他在《饮茶歌》中,两次用到“茶道”二字。而陆羽将喝茶,上升到茶艺,进而茶道的境界。


有个故事说:晚年,智积和尚受帝王之请,入宫弘法,久住宫中,双目失明,想念寺中之茶。皇帝见他经常念到陆羽的煎茶,便悄悄请陆羽赴长安,然后,悄悄为智积煎茶,当宫女端予智积和尚品饮时,和尚虽不知陆羽到了长安,但一品那茶,便马上问道:“莫非羽儿来了”。这让皇帝叹服。陆羽在长安煎茶,讲《茶经》,使长安兴起“茶热”,茶风、茶香、茶艺、茶道,因此从帝国中枢,向四方散播,乃至沿向丝绸之路。其实,丝路,亦佛教之路,更是茶叶之路。


陕西宝鸡法门寺地宫出土了非常精美的唐代皇帝的煎茶金银茶具,唐皇以茶供佛,可见,茶叶在当时的影响力。


福州长乐龙泉寺,有百丈怀海,立百丈清规,其中,就有茶礼茶事制度。如年末普茶。出家人,把喝茶、品茶与参禅、念佛,修行办道联成一起了,成为一门功课了。可以说,中国品茶之风,始于寺院,盛于寺院。


唐代诗人元稹写有宝塔茶诗,内容为:


茶。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至醉后岂堪夸。


(二)禅与茶的相通


赵朴初大德写过一首赞叹弘一法师的诗,其中,有两句说:无数奇珍供世眼,一轮明月耀天心。


在佛教界,有两大奇珍,一为禅,二为茶。


古人说:“大道之行也,以道相通”。禅道与茶道,也一样,也是道道相通的。这不仅体现在理论上,也彰显在实践中,更蕴涵在境界里。这也是为什么唐末五代的赵州从谂禅师以“吃茶去”三字话头接引学人。《景德传灯录》:赵州和尚问来访僧人:曾到此间么?僧答:曾到,赵州说:吃茶去。又问另一僧,僧答:不曾到,赵州又说:吃茶去。有僧奇怪,问赵州:为何僧答“曾到”,您让吃茶去,僧答“不曾到”,您也让吃茶去?赵州回他说:您也“吃茶去”。这就是著名的赵州从谂和尚“吃茶去”公案。而宋代的圆悟克勤禅师,更是有了“禅茶一味”的妙悟。还用墨宝书写“禅茶一味”。赵朴初大德也说:七碗受至味,一壶得真趣,空持百千偈,不如吃茶去”。有人说:茶事即佛事,茶会即法会。一期一会。一期一会,亦即难得一会一见,众当珍惜。明代朱权《茶谱》还提出“以茶悟道,领会造化”。日本茶道鼻祖村田珠光禅师说:“佛法存于茶汤”。“无心之茶,柳绿花红”。日本荣西禅师将《碧岩录》和圆悟克勤书写的“禅茶一味”墨宝,及禅茶一味精神传入日本,后经一休宗纯、村田珠光、南浦绍明、千利休等诸禅师发扬,渐成日本茶道。至今,荣西带回的“禅茶一味”墨宝尚珍藏于日本奈良大德寺,为镇寺之宝。


五、禅茶一味


禅茶一味是何味?


(一)第一、之于身,是敬畏、感恩、结缘、奉献之味。


1.茶是自然之赐,天地之赐,祖师之赐,我们要饮茶,当知敬畏。此是敬畏之味。


2.茶的功用,有如佛法,法无定法,千千万万种,前面,我们也说过,加持着我们的身心灵,所以,我们饮茶,当知感恩。此是感恩之味。


3.茶是我们广结善缘、广结法缘、广结友谊、广结和平的增上缘、助力缘,我们要善用之,巧用之。不仅随缘,还要造缘。此是结缘之味。


4.茶叶新生,刚长出来,就被摘了,年纪轻轻,便被牺牲,就为了人类的享福,一年又一年,重复如是,茶的奉献精神,令人敬佩,我们当珍惜之、赞叹之、学习之、榜样之。此是奉献之味。


(二)第二、之于心,是无贪、无嗔、无痴、无慢、无疑之味。


1.茶境无贪:品茶或许有贪,茶艺,或许有贪,但茶道,是无贪的,是没有功利的。有贪,不可谓道。此是无贪之味。


2.茶境无嗔:茶道之中,心态平和,于一种身心灵非暴力中,没有仇恨、愤怒、生气,如水无波。此是无嗔之味。


3.茶境无痴:茶道之中,头脑清醒,安住醒乡,心如明镜,不像饮酒,坠入醉乡,使人昏昧,摧残理智。此是无痴之味。


4.茶境无慢:品茶之人,茶道之中,讲恭讲敬,彬彬有礼,客客气气。傲慢、刚愎,非真茶人。此是无慢之味。


5.茶境无疑:品茶之中,光明磊落,心胸坦荡,不思来日,不想过往,不问出处,只在当下,见者是友,来者是客,闻香品味,茶谊绵长,把盏举杯,茶喜充满。此是无疑之味。


(三)第三、之于灵,是无念、无住、无相、无我之味。


茶与禅一样,之于人类,可以改造身心灵,净化身心灵,提升身心灵。禅茶一旦结合,甚至可以超越身心灵,达到一心不乱、一念不生、明心见性、见性成佛。


1.茶道之中,茶的主人也罢,茶的客人也罢,已经不思善、不思恶,没有分别,也不思好味、坏味,当下无念,心如止水,心如枯井,如入禅定,一念不生,一心不乱,自然纯净,内外净化。此是无念之味。


2.茶道之中,茶也无茶,茶也非茶,只是空性。以茶做菜,即菜,做香即香,做药即药,没有自性,随缘而变,因缘生法,茶字只是假名而已。应无所住,而有茶味也,此是无住之味。


3.茶道之中,茶无茶相,人无人相,金刚经说:菩萨若有我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所以,圣人圣物是无相,无相才可以万相,如观音菩萨,应以何身得度者,就显现何身而度之,一月千江。所以,佛离一切相。茶叶变成茶液,万相已无。为此,也别太执着于茶的品牌,质量好差,一份好心,便是一份好茶。因为,万相已无,所以,万相可起,不可测度,不可思议。此是无相之味。


4.茶道之中,更是无我。茶人无我,茶叶无我,茶汤无我。佛教说: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我们在此世界,无法主宰自己,哪有个我。茶道之中,进入无我,舍弃小我,证得大我,就如坐禅,入得三昧,融入世界,融入宇宙,融入法身,遍于世界、宇宙、法身。此是无我之味。


(四)中国禅茶界还总结:“禅茶一味”意味着“正、清、和、雅”,为儒道释茶的有机交融,即儒之正,道之清,释之和,茶之雅,四合为一。还有,茶界亦将禅茶一味境界归结为:和、敬、清、寂。释讲六合、和合,道讲中和、阴阳和谐,儒讲和为贵。儒释道三教都讲虔诚、虔敬,敬自己、敬他人、敬天地、敬圣贤、敬万物。佛教就有“常不轻菩萨”。清为清净清纯清爽,君子六根清净,圣人六境无染,如天上云,如山中泉,时时保有清净。什么是寂?佛谓本来面目,儒谓人之初,即本性、自性,一心不乱、一念不生、一尘不染。而茶道,正富含这和、敬、清、寂之四德。这四德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道德标准,如:为人平和,处世恭敬,品质清洁,身心静寂。儒释道的修身养性,就是如此。这“正、清、和,雅”,“和、敬、清、寂”之说,也被日本茶界广为接受。


六、禅茶不一味的反面教材


有人喝茶,不是禅茶一味,而是禅是禅、茶是茶、禅茶分离十万八千里,禅茶不一味。


当年,苏东坡到一寺院,求见住持。因苏学士未把身份告诉寺院,这寺院的客堂与丈室皆有点小看而怠慢他。


苏学士进到寺院时,住持漫不经心地对侍者说:茶。于客堂,对苏学士说:坐。与苏学士聊一会儿,住持觉得此人,可能非富即贵,便热情起来,忙向侍者说:上茶。把苏学士请到寺院接待厅,对苏学士说:上座。待谈到深处,获知此乃大名鼎鼎的苏学士,苏东坡,赶紧呼侍者:上香茶!急把苏学士请到方丈室,巴结地对苏学士说:请上座。待到苏学士要辞别住持时,住持斗胆请苏学士留下墨宝,以资宝刹留念。为此,苏学士便写下对联:


茶,上茶,上香茶。

坐,上坐,请上坐。


住持一看对联,面红耳赤,惭愧不已。


对呀!喝茶品茶,要有平常心,哪能这么势利眼,哪能这么离禅十万八千里呢?


(作者本性禅师:福建佛学院院长、福州开元寺方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0

标签:禅师   求法   达摩   天台   佛教   住持   茶道   英国   日本   寺院   中国   学士   本性   茶叶   故事   世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