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仲华:强茶,让中国茶重耀世界

刘仲华:强茶,让中国茶重耀世界

人物简介: 刘仲华,1965年生,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农业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他潜心茶叶科技攻关,创新茶叶功能成分提制技术,这一技术领跑国际同行,让安化黑茶享誉国内外。执教32年,他培养了一大批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推动我国茶叶科技进步和茶叶产业的飞速发展。先后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湖南省十大创新奖”等多项荣誉,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60多件。2020年,荣获首届“湖南省教书育人楷模”称号。

“任何一个在所在领域有成就的人,背后都藏着无数的时间堆积和热情,唯有钻研与热爱,方能成就不平凡。”

27岁被破格提为副教授,34岁成为中国茶学界最年轻的教授,先后两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如今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刘仲华的人生就像一片茶叶,在漫长岁月的揉搓中,慢慢沉淀出醇香。他用一片小小的茶叶书写着传奇故事,不断擦亮科技报国的初心,而中国茶也在他手上焕发出新的光彩。

刘仲华:强茶,让中国茶重耀世界

识茶:“探秘茶叶中的瑰宝”

刘仲华与茶叶的开始,是一段机缘巧合,也如一场宿命般的相遇。

学生时代的刘仲华,就读于湖南衡阳县第六中学,年年成绩名列前茅的他却在高考时意外发挥失常。“这真是一个不解之谜,我到现在也没想明白是怎么回事”。

高考的失利,让他与驰名学府失之交臂,最终选择了湖南农学院茶学专业。刘仲华当时还很纳闷:“两片叶子还能办个专业?”读了一个从来没想过的专业——茶学,进入大学后的刘仲华一度有点消沉。

热爱源于深入的了解。通过专业学习后,刘仲华发现茶的科学博大精深,茶的文化底蕴非常深厚。“本科老师和我的导师施兆鹏教授对我的影响很大。有着5000多年文化积淀和悠久历史的茶,值得我用一生去钻研。”从对茶叶一无所知到兴趣越来越浓厚,刘仲华像变了一个人,一门心思钻进了学习里。

上世纪90年代初,由于国际市场茶叶需求结构的改变以及日益严格的质量安全要求,导致中国茶叶外销市场萎缩,茶叶产能大量过剩,不少茶园被毁,茶农的境况更是艰难。

如何破解困局,寻找新的出路?刘仲华将科研的目光瞄准了茶叶深加工研究。

“我们的研究是希望把中国丰富而廉价的中低档茶资源、夏秋茶资源,通过提取分离纯化技术,提取茶叶中的有效物质与活性成分,形成高附加值的茶叶提取物,并延伸到天然药物、健康食品、功能药物、功能饮料以及日化产品中去,把传统茶叶通过现代科技延伸,推动茶叶产业规模进一步提升。”刘仲华说。

然而,科研道路并非一帆风顺。EGCG——绿茶茶多酚的主要组成成分,是从茶叶中分离得到的儿茶素类单体。上世纪90年代初,产量很少,甚至花四五千元都买不到一克。如何把这么有价值的功能成分实现规模化生产?经过无数次的实验,刘仲华团队终于攻克了这一难题,成功让EGCG这一实验室里的“贵族”变成可以规模化成吨级生产的产品。

经过漫长而艰辛的科技攻关,刘仲华率领研究团队成功构建了儿茶素、茶氨酸、茶黄素、咖啡碱等茶叶功能成分的绿色高效提制技术体系和高香冷溶型速溶茶提制新技术,突破了国际市场的绿色壁垒和技术壁垒,有效驱动了我国茶叶深加工产业的飞速发展。

刘仲华说:“上世纪90年代,茶叶功能成分的绿色高效提取分离纯化技术一直被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引领和主宰,如今,我们在技术创新、装备条件、产业规模、品质水平等层面,都已经成了世界的引领者。”

研茶:“无数次失败造就一两次成功”

晚上两点前没有睡过觉,几乎每天只睡5小时,没有午休和周末,一年到头只有春节期间可以休息几天。回首一路走来的艰辛与不易,刘仲华说最重要的是学会“坚持”。“科研没有捷径,往往要经历无数次的失败才能造就一两次成功。”

在刘仲华的茶学研究中,不得不说的便是黑茶。因对安化黑茶的崛起做出的突出贡献,刘仲华曾被誉为“黑茶金花之父”。

早在1988年,在导师施兆鹏教授的带领下,刘仲华与研究团队开始对黑茶加工中品质风味形成的机理进行系统研究。

“为了把黑茶色、香、味品质形成的机理问题弄明白,我们在实验室里连续奋战了3年。”1991年,刘仲华作为主要撰稿人之一,在中国茶叶最高学术期刊《茶叶科学》上出版《黑茶制造化学》专辑,奠定了现代黑茶加工理论基础。

茯砖黑茶作为安化黑茶的瑰宝之一,其独特之处就在于具有“金花”现象,也就是在制作中产生的对人体健康有益的冠突散囊菌(俗称“金花”)。

如何让紧压茯砖茶或散茶,无论老叶还是嫩叶、有茶梗还是无茶梗,都能“开出”漂亮的“金花”,达到统一的标准——每克干茶上的“金花菌”20万个以上。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刘仲华带领团队来来回回搞了上千次,终于找到了最佳温度、湿度和茶叶透气性,让无梗的鲜嫩茶叶也发出了茂密的“金花”。随后,刘仲华团队又发明了黑茶诱导调控发花、散茶发花、砖面发花及黑茶品质快速醇化等加工新技术,科学系统研究探明了黑茶(尤其是富含“金花”的茯砖茶)的健康密码,为黑茶从边销茶蜕变成健康茶、时尚茶,奠定了科学依据。

在此基础上,刘仲华团队还发明了黑茶加工新技术,研制了黑茶加工系列新装备,建立了黑茶质量标准体系,研发了方便型、功能型、时尚型黑茶新产品,不断推动安化黑茶产业转型升级,让安化黑茶彻底“改头换面”,曾经的“灰姑娘”变成了“金凤凰”。

益阳市茶叶产业办主任李建国说:“他的研究成果渗透了我们黑茶生产、加工、销售、消费的整个产业链,让安化黑茶重新焕发了青春活力。”

2016年,刘仲华领衔研究的科研成果“黑茶提质增效关键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应用”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018年,黑茶实现综合产值182亿元,安华黑茶成为区域内规模最大、品牌最响、综合效益最好、带动能力最强的富民产业。在六大茶类中,黑茶由原来的第四大茶类,上升到中国第二大茶类。

刘仲华:强茶,让中国茶重耀世界

强茶:“让中国茶重耀世界”

搞科研、带学生、走企业、开讲座,为茶而忙,刘仲华似乎总有使不完的精力。每年在国内外开展的茶叶科学研究报告、产业发展论坛、茶与健康讲座等就近百场,他常年坐飞机奔走于全国各地。“为了争取休息时间,甚至已经练就了一上飞机就秒睡的本事。”

长时间“超负荷”的工作量,也曾让刘仲华的身体响起过“警报”。

2012年9月,因长期过度疲劳,刘仲华突发脑梗塞,紧急入院治疗,医生严令他住院,并且最好全休。当时白沙溪茶厂召开近千人的营销大会,邀请刘仲华教授讲课。刘仲华带着脑血管瘤隐患在病床上准备资料、做PPT,在医生眼里,这个病人简直疯了。在医院只住了20天刘仲华就出院了。他说:“住多久的院,什么时候出院,不是医生决定,是茶叶说了算。”

“茶是我一辈子离不开的事业。”年过半百的刘仲华告诉记者,这30多年来,他就干了四件事——茶叶功能成分绿色高效提制技术体系、中国黑茶加工理论技术及保健功能体系、特色植物功能成分高效利用关键技术体系和茶的保健养生功能及其机理的研究。”

四件事的背后,汇聚的是一个梦想——让中国茶重耀世界,让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因为健康喝茶。

两度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刘仲华表示:“这两个成果的取得是我和团队取得的初步成效,但是对茶的研究还只是冰山一角,不能懈怠。”

“中国是茶的故乡,有世界最多的茶林面积、最大的茶产量,但出口份额并非世界第一,因此中国目前是‘茶叶大国’而不是‘茶叶强国’。”刘仲华说。要让外国人学习中国人的茶叶消费方式,像中国人那样爱茶,需要我们更努力地去研发,通过科技创新和文化融合来共同影响市场,实现茶产品的持续创新,研发出广受国际市场消费者欢迎的茶产品,更好地传播中国茶。

39年,弹指一挥间,这片小小的东方树叶,在刘仲华手里变得千姿百态,散发出浓郁的幽香。他的研究成果如同一片“钥匙”,开启了茶产业的另一扇门,使茶以多样化的形式走进人们生活,也让越来越多人爱上了这杯“中国茶”。(来源《湖南农业大学报》记者:王薇薇,责编:李玉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31

标签:儿茶素   安化   金花   湖南省   高效   湖南   中国   茶叶   成分   教授   团队   加工   功能   产业   世界   技术   刘仲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