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治二年闰六月清朝的治国方针和南明军民继续抗清

顺治二年闰六月,辛巳,登莱巡抚陈锦疏请:本地因惧清军而南逃之文武乡绅,近已络绎回乡,请分别情况,或给故业,仍听荐用,或酌议处分。得旨:回籍乡绅,俱准赦罪。

兵部右侍郎金之俊条陈漕务:

一、卫所旗军既裁,宜另设运官漕卒。

一、明季旧船列毁不完,宜改用投顺兵船。

一、江南漕船抵济,应于济宁另造船只,运至津通,以便新运。

一、漕米加耗,应仿明初旧例,正米一石,止加五升,余耗悉除。

一、征收宜责正印,勿委县丞,催押宜刑厅,勿委通判。领运既有专官,则运总名色,不应复设。

一、漕道宜驻济宁,专管剥运,各粮道至济督运过剥,即押回空,其有无足额,仍听漕道验报。

一、漕额除蠲饷外,计每岁入数若干,除裁减冗员冗兵冗役外,每岁余数应径行改折,随漕征解。

一、运粮官军除加兑外,仍支给坐行二粮。章下户部。

清军攻江阴,南明典史阎应元、陈明遇等拒守不降。时南京已亡,列城皆降,江阴诸生许用倡言守城,远近应者数万人。陈明遇初主兵事,战不利,而阎应元前任典史,平海贼有功,迁为英德主簿,道阻未赴,寓居江阴,众人推举之。陈明遇乃请之入城,付以兵事,共守城两月有余。

和硕英亲王阿济格奏报平定大顺军功,声称:

流贼李自成亲率西安马步兵十三万,并湖广各地原设守城兵七万,共二十万,声言欲取南京,水陆并进,清兵亦分水陆两路,追蹑其后,追至邓州、承天、德安、武昌、富池口、桑家口、九江等处,又穷追至其老营,八次大战俱破之,其兵尽力穷,窜入九公山。山在武昌府通山县南九十里,随于山中遍索李自成不得,又四处搜缉。有降卒及被俘士兵,皆言李自成携步卒仅二十人,为村民所困,不能脱,遂自缢死。因遣素识自成者,往认其尸,尸朽莫辨,或存或亡,俟再行察访。计此番共十有三战,获马六千四百五十匹,船三千一百八艘。又有故明宁南侯左良玉子孟庚、守道李犹龙、巡抚黄澍等,率总兵十二员,兵十万,泊舟於九江之东流县界扬子江中,俱降,大小船艘四万。合计河南、湖广、九江、南京属城共六十三城,已尽设官抚定。

丙戌,旨复都察院御史刘汉儒等人言:各省巡按御史,南北人一体差用,但家乡邻近者,虽系隔省,亦不得差用。

礼部定官爵顶带品式,共十三等,公及和硕额驸为最高等,其次为一品、二品、三品、四品、五品、六品、七品、八品、九品、举人、生员、外郎蓍老。得旨:谕内外官员如式遵行,以辨等威,官员越品僭用,及民间违禁擅用者,重治不宥。

丁亥,故明唐王聿键监国于福州。唐王徙居广西,未行,南都破,次杭州,遇总兵郑鸿逵、户部主事苏观生,奉之入闽。总兵郑芝龙,巡抚都御史张肯堂,与故礼部尚书黄道周等定议,奉王监国。

己丑,黄河在王家园决口。原明朝前九江佥事孙嘉绩、吏科都给事中熊汝霖,在余姚起兵抗清。

庚寅,下诏命和硕英亲王阿济格率军班师,其左梦庚及河南北招抚兵丁,亦与俱来,余兵应留充军伍,或散归田里者,由王与诸大臣商确行之。

陕西总督孟乔芳请严禁陕西有司官员莅任铺张浪费之陋习,以苏民困。得旨:地方官贪婪不悛,深可痛恨,一切铺设银两,宜严行禁革。倘仍滥取害民,该督无按,纠劾究治,毋得姑息。

松江原明朝兵部右侍郎沈犹龙起兵抗清,会稽生员郑遵谦亦起兵抗清,号义兴军,杀清廷所派山阴知县彭万里及绍兴知府张愫,又袭杀清廷所派招抚使,上表遵奉原明朝鲁王监国。

辛卯,户部议复山西巡按黄徽允疏言:江南额赋,较他省独重,漕白二粮,与岁供绢布,其尤重者。漕运归官兑,则需索可省,白粮归官解,则民困可苏。应悉如御史言,其库贮绢布见存无多,应解本色一年,嗣后再议。

壬辰,清廷以明季台谏诸臣窃名贪利,树党相攻,眩惑主心,驯致丧乱。命诸臣宜公忠体国,各尽职业,毋蹈前辙,自贻颠越。

清廷定满洲文武官员品级,最高为一品:御前内大臣、固山额真、六部尚书、都察院理藩院承政、昂邦章京、多罗额驸马,其次至八品,汉官品秩俱仍旧制。

鄞县原明朝刑部员外郎钱肃乐,起兵宁波抗清,与定海总兵王之仁共同守城,同时派举人张煌言赴台州,表迎明鲁王监国。是时故督饷佥都御史张国维亦起兵于东阳。

归化城土默特部的章京古禄格等来贡。

癸巳,清廷命内院大学士太子太保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洪承畴,以原官总督军务,招抚江南各省地方。

甲午,清廷定诸王、贝勒、贝子、宗室公顶带品式,自辅政王及诸亲王而下:多罗郡王、多罗贝勒、固山贝子、固伦额驸及镇国公、辅国公及和硕额驸,共为六等。鄂尔多斯部喇嘛塔尔尼齐等来贡。

乙未,废除割脚筋法,从刑科给事中李士焜之请。原明朝总兵王佐才、举人周宝瑜、贡生朱集璜、诸生顾炎武等人起兵抗清,守护昆山城至七月初六始陷。

丁酉,谕直省武科中名额,仍照旧例不改。

以陕西巡按黄昌允奏请处决囚犯日期之事,清廷下旨规定:如奉就彼处处决之旨者,该巡按御史即同地方官遵行之。如奉监候再审之旨者,地方官毋得轻决。命法司察照往例,先期汇奏,转行各巡按御史,会同监司等官,从公研审。情真罪当者,报部覆奏,候旨处决。其事若有冤抑,情可矜疑者,可径自奏闻。

巳亥,清兵攻克嘉定。原明朝故左通政侯峒曾、进士黄淳耀等战死。侯峒曾,明给事中侯震晹之子,嘉定拒守,众推侯峒曾为主,黄淳耀佐之,与同里举人张锡眉、故秀水教谕董用圆、诸生马元调、唐全昌、夏云蛟誓死守城。清军大至,侯峒曾向吴淞总兵吴志葵请派援兵,吴志葵遣游击蔡祥以七百人来赴,一战失利,束甲遁逃,外援遂绝,此时城中矢石俱尽,前一日下大雨,城崩坏,架巨木支之。是日,雨更大,城墙大崩,清兵遂入。侯峒曾参拜家庙之后,与二子元演、元洁并沉于池,张锡眉、董用圆、马元调、唐全昌、夏云蛟、黄淳耀皆不降而死。

明佥都御史金声起兵于徽州。此前清兵既破南京,列郡望风迎降。金声纠集当地士民,保卫绩溪黄山,分兵扼守六岭。时徽州知府秦祖襄及僚属皆遁逃,推官温璜叹曰:“城无主,民且自相屠”,乃尽摄其印。当金声起义师之时,温璜与之配合,且转饷供给其军。此时,前山东巡抚邱祖德、职方郎中尹民兴、故副贡吴应箕,皆起兵于宁国,池州亦响应之。金声乃遣使通表唐王,唐王授金声右都御史兼兵部侍郎,总督诸道军务,以吴应箕为监纪推官。

庚子,南明兵部侍郎左懋第就刑于京师。左懋第在馆,闻南明亡,恸哭。其从弟左懋泰,先为刑部员外郎,降于大顺,后归顺于清,此时已由清廷授官,来谒左懋第。懋第曰:“此非吾弟也!”叱出之。至是不屈,与从行兵部司务陈用极、游击王一斌、都司张良佐、刘统、王廷佐,俱以不降而被杀。

癸卯,清廷命恭顺侯吴惟华为太子太保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总督军务,招抚广东。升礼部侍郎孙之獬为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提督军务,招抚江西。尚宝卿黄熙允为兵部右侍郎,招抚福建。原任大同巡抚江禹绪仍以兵部右侍郎提督军务,招抚湖广。刑部郎中丁之龙为兵部右侍郎,招抚云、贵,俱兼右佥都御史衔。

和硕豫亲王多铎奏报清军至浙江之军务,称:“大军既定南京,随令贝勒博洛、固山额真拜尹图、图赖、阿山等率兵趋杭州剿贼,两路迎敌,敌兵悉渡钱塘江逃窜。我军驻营江岸,潮水连日不至,人皆惊为神助。明潞王大为恐慌,开城门投降。此后湖、嘉、绍、宁等州亦皆归顺。绍兴淮王亦渡江来见,复遣人至湖州絷系周王眷属,又闻明杜阳王在庐州、和州,遣总兵吴兆胜前往剿擒。”报闻,清廷察叙有功官兵。

乙巳,清廷改南京为江南省,设官事宜照各省例行,但因其向来久称都会,地广事繁,诸司职掌之分任,则听总督大学士洪承畴到时酌妥奏闻后再行定夺。命陕西乡试于十月举行。

丙午,准礼部之请,各坛及太庙读祝,停读汉文,止读满文,仍增设满读祝官八员,一切典礼,俱照旧制。铸给招抚广东江西福建湖广云贵各省关防。

以大学士洪承畴赴江南,清廷赐给蟒衣银盘雕鞍等物,定给路费每月银一百五十两。

定河南乡试取中额数九十四名,山东孔子后裔,照旧用耳字号,中一名。

准礼部请,颁科场事宜,又谕示:“明朝宗室,例不出仕,末季破例进用,遂致扰民,竟亡其国。今正欲平治天下,岂可复用此曹,以滋扰害?以后概不准用。已用者,俱著解任。其考取贡生员,永行停止,使为太平之民。”

丁未,诏明宗室已绝者产入官,存者分别给赡田。登莱巡抚陈锦以剿平巨寇张广奏闻,宣大总督李鑑、山西巡抚马国柱以剿平岚县土贼奏闻。南明降清的东平侯刘泽清奏请奉母回乡,不准,令赴京朝见。

南明唐王朱聿键称帝于福州,改福州为天兴府,年号为隆武,黄道周、苏观生、路振飞等为大学士,张肯堂为兵部尚书。召前户部侍郎何楷为户部尚书,故太仆少卿郭维经为吏部侍郎。晋升郑芝龙、郑鸿逵为侯爵,郑芝豹、郑彩皆为伯。赐郑芝龙之子郑森姓朱,名成功。郑森乃郑芝龙娶倭妇所生之子。

戊申,清廷改应天府为江宁府,府尹为知府。

原明朝鲁王朱以海在绍兴称监国。鲁王此时方居台州,张国维请为监国,而孙嘉绩、钱肃乐亦遣鄞县举人张煌言奉表劝进。于是鲁王遂自台州至绍兴,用故大学士方逢年议,称为鲁监国。以总兵方国安为镇东侯,王之仁为武宁伯,命孙嘉绩、熊汝霖、钱肃乐督师,各以所部扼守钱塘江。南明马士英自南京陷落,遂逃奔浙江,道经广德州,知州赵景和闭城拒守,马士英攻破之,杀赵景和,大掠而去。又至杭州,未几,阮大铖亦自上江逃至。及闻鲁王监国,马士英遂与大铖走浙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6

标签:和硕   湖广   都察院   巡按   明朝   总兵   军务   礼部   清廷   兵部   巡抚   顺治   侍郎   御史   总督   军民   南京   清朝   方针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