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英战吕布是真的吗?古代为什么要打更?秀才有什么待遇?

三英战吕布是真的吗?古代为什么要打更?秀才有什么待遇?


今天的文章,老冯跟大家谈三个有趣的历史话题:


话题一:《三国演义》中的“三英战吕布”这事,是真有此事吗?还是假的?


话题二:古代中国人为什么要“打更”?更夫半夜打更,咣当咣当的,沿街吆喝,吵死人了,就不能让人好好睡觉吗?


话题三:古代中国人考上了秀才,有什么待遇?是不是只有一个虚名?为何大家挤破脑袋去考?


话题一

三英战吕布是真有此事吗?


所谓“三英战吕布”,其实是谣言


是的,你没看错,所谓“三英战吕布”,也是谣。


三英战吕布是真的吗?古代为什么要打更?秀才有什么待遇?

三英战吕布,故事精彩,可惜是假历史


我们小时候读《三国演义》读到的“三英战吕布”故事,说的是,刘备、关羽、张飞,三人一起围殴吕布,几十个回合,都打不下来,不过最终吕布毕竟寡不敌众,边打边跑了。


这就是著名的“三英战吕布”故事。


我们从小,熟读这个故事。


这个故事很精彩,很生猛,然而事实上,“三英战吕布”的故事是假的,是编造的,骗人的,在正规史书上,是没有这回事的。


《三国演义》是一本小说,不是历史。


《三国演义》这本小说,是依据《三国志·吕布传》、《后汉书·吕布传》等一些正史资料,改编而成的。


三英战吕布是真的吗?古代为什么要打更?秀才有什么待遇?

《三国志》是史书。《三国演义》是小说。但很多人把小说当作历史了


在《三国志·吕布传》、《后汉书·吕布传》这些正史资料里面,并没有“三英战吕布”的记载。


也就是说,在正经的历史资料里面,不存在刘备、关羽、张飞三人围殴吕布这个“精彩”一幕。


在正史资料《三国志》里面,真正单挑、并且击退吕布的,是“江东英雄”孙坚,而不是刘备、关羽、张飞兄弟三人。


也就是说,《三国演义》张冠李戴了,把正史资料《三国志》里面的孙坚,换成了刘备、关羽、张飞。而且,作者是故意张冠李戴的。


为什么《三国演义》要那样写呢?为什么要张冠李戴呢?


原因很简单:


因为小说这样写的话,好看,精彩,生猛,而且这样写的话,既突出了刘、关、张兄弟三人讲义气、感情深厚,也突出了吕布英勇、善战,这是一种写作技巧,或者说,是一个套路


不那样写的话,小说就不好看,小说不好看,销量就不好。


也就是说,《三国志》是正经历史书,相对真实,但是不好看。《三国演义》是小说,不真实,但是,好看。


话又说回来,刘备、关羽、张飞,兄弟三人,围殴吕布一个人,幸亏是假历史,否则的话,三打一,其实并不公平,不厚道,不是特别值得赞颂的一件事。


话题二

古代中国为何要打更?


我们近代以前,有一个职业,叫做“更夫”。


更夫的工作,就是打更。


三英战吕布是真的吗?古代为什么要打更?秀才有什么待遇?

更夫


例如说,晚上11点到凌晨1点,是“三更”,更夫沿街走动,敲锣三次,凌晨3点到5点,是“五更”,敲锣五次。


在敲锣的时候,更夫也会吆喝“天干物燥,小心火灾”、“ 关门关窗,防盗防贼”等警告语。


那么问题来了:


我们近代以前,为什么要有更夫呢?


为什么要打更呢?


为什么要敲锣惊醒大家的梦呢?


让大家好好睡觉,难道不好吗?


答案是:在近代以前,没有更夫,还真不行。


是的,当时如果没有更夫,社会还真无法有序运作。


老冯我告诉你,为什么在那个时候,没有更夫,社会还真会乱套。


首先,需要报时,尤其是部分职业的从业者,需要知道时间


要知道,在近代以前,家家户户,是没有闹钟的,没有闹钟意味着,人会睡过头,那么有一部分职业的从业者,就无法准时起床开工。


举个例子:屠夫


是的,为了让百姓一大早就能买到新鲜的猪肉,屠夫需要凌晨两三点就起床,到屠宰房杀猪。


如果没有更夫喊更、报时,那么,屠夫很容易会睡过头。


再举个例子:赶集的


例如小贩老王,他需要凌晨3点钟出发,才能在早上7点钟,出现在县郊某个圩镇的集市上。那么他也需要更夫,没有更夫喊更,他也会睡过头,睡过了头,就会耽误事。


古代社会的职业,也是五花八门,如此类推。


要知道,以前的百姓没有闹钟,所以,确实需要更夫,在近代以前,给城里人喊更报时,是衙门提供的基础公共服务。


不但如此,更夫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只能,那就是:巡逻


是的,在近代以前,更夫还扮演了“午夜值班警察”的角色。


因为近代以前的贼,喜欢在夜晚作案,一来避人耳目,二来夜晚衙门巡捕人员都休息了,所以夜晚,是最佳的作案时间。


所以,更夫在半夜时分,沿街走动,喊更,顺便巡逻,看看有没有贼,如果看到贼,更夫就敲锣报警,大家一起来抓贼。


所以,从治安的角度看,我们近代以前,也不能没有更夫。


还有一个:防火


是的,防火,也需要更夫。


原来,在近代以前,老百姓家通用油灯、蜡烛之类的,这些东西有个毛病,那就是:非常容易引起火灾。


例如说,张三点着油灯读书,读着读着,不慎睡着了,手把油灯一碰,起火了,近代以前的房子,又是木头结构为主,所以,一烧就是一大片,一不小心,整条街都着火了。


那么这个时候,就需要更夫,敲锣打鼓,警报火情,喊人起床躲避、救火。


近代以前的城市里,有一个登高望远的地方,叫“谯(qiáo)楼”,更夫值更的时候,需要经常登上谯楼,四处张望,看看城里,哪家哪户起火了,就要马上敲锣报警,喊大家伙一起救火。


三英战吕布是真的吗?古代为什么要打更?秀才有什么待遇?


所以,从火警的角度看,也不能没有更夫。


关于更夫的职能,这里列举的只是其中几项,还有其他。


好,那么,最后一个问题:更夫是如何知道时间的呢?


当时所有的中国人都没有手表,难道更夫就有手表吗?


答案是:漏刻。也叫“铜壶滴漏”。


三英战吕布是真的吗?古代为什么要打更?秀才有什么待遇?

三英战吕布是真的吗?古代为什么要打更?秀才有什么待遇?

文物:古代中国的漏刻,又叫铜壶滴漏,及其运作的原理


铜壶滴漏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滴水,使浮标移动,指示时间。


是的,古代中国没有钟表的时候,城里更夫的办公室里,会有一个漏刻,更夫看这个漏刻,就知道现在是哪一刻钟了。


话题三

考上秀才有什么待遇?


我们都知道,古代的读书人,拼命读书,就是为了至少能考上秀才。


很多人为了考秀才,一考就是半辈子,但是从不放弃。


好,那么,我们古代的读书人,心心念念要考秀才,他们是不是仅仅为了“秀才”这个头衔呢?


答案是:非也。


“秀才”头衔固然重要,但是啊,其实“秀才”除了是个头衔和光环之外,它的背后,还附带了许多实际的利益


今天,老冯告诉你,一旦考上秀才,你都有些什么实际利益。


首先,一旦你考上秀才,你可以免去徭役。


举个例子说,官府征召村民到县郊,去修一座桥,你可以免,不用你去。为何?因为你是秀才,你有特权。


其次,你可以免税


是的,一旦你考上秀才,那么,你可以免税,也就是说,日后你种的庄稼,你做的小买卖,收入都是你的,政府不收你的税。


第三呢,见了县令,不用下跪。


三英战吕布是真的吗?古代为什么要打更?秀才有什么待遇?

秀才见县令不必下跪


是的,只要你考上秀才,那么,见了县官,你可以站着说话,不用下跪。要知道,除了你之外,其他的普通百姓,见了县官,都是要下跪的。


第四,县令不可随便对你用刑。


只要你是秀才,那么,即使你犯法了,县令也不能对你用刑。


可是,如果秀才犯法了,县令必须刑讯逼供,怎么办?


这个时候,县令需要派人到省城,找到省城的“学政”,报告秀才犯罪的事情,先让“学政”把你这个秀才的“功名”涂销掉,然后,才可以对你用刑。


还有一个:秀才之中的佼佼者,例如说,某个地区的秀才的前10名,或者前20名,称为“廪生”,又称“廪膳生”,由政府发给生活费津贴


也就是说,只要你是当地秀才里面,考试排名靠前的那些个,你是有工资(政府津贴)领的,这个“津贴”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银子,一部分是粮食。


不过,这个“津贴”只能说,勉强够你买米吃饭,是补贴一点点、帮助你生活而已,不是很多的钱,数额不是很大,发不了财,然而,它至少也能确保你在极端情况下,饿不死。


那么我们的近代史上,有哪个名人是“廪生”呢?也就是说,有工资的秀才呢?


举例说:徐树铮。


三英战吕布是真的吗?古代为什么要打更?秀才有什么待遇?

徐树铮,领清政府津贴的秀才


是的,后来北洋政府时期的军界名人徐树铮,也就是带兵收复外蒙古的那个人,他,就是一个领朝廷津贴的秀才,叫做“廪生”。


徐树铮是萧县人,萧县以前属江苏,现在属安徽,徐树铮十几岁就考中了秀才,而且,徐树铮是清末时期他老家秀才群体里面的佼佼者,是科举考试排名靠前的,领清政府的补贴,是吃皇粮的秀才。

三英战吕布是真的吗?古代为什么要打更?秀才有什么待遇?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4

标签:萧县   后汉书   秀才   更夫   铜壶   古代   张冠李戴   正史   县令   津贴   演义   近代   也就是说   待遇   话题   小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