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之道为什么越来越被人诟病?

#孔孟之道为什么越来越被人诟病#


孔孟之道为什么越来越被人诟病?

孔子是中国的圣人,自从汉武帝摆出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儒家一直都是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主流价值观。

儒家思想对中国人的观念影响是非常深刻的,甚至可以说是,已经化成我们的血液,世世代代的在中国人之间传承。

但一百多年前的那一场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彻底改变了这一切,中国人遭遇到了从来未有的危机感,于是把全部的怒火全部都倾泻到了孔孟身上,打到孔家店成了当时最响亮的口号。

孔孟之道为什么越来越被人诟病?


随着我们民族慢慢地开始又变得强大,很多人开始提倡要恢复传统文化,认为我们无法割裂历史,之前完全打到孔家店,做的有些极端了。

当时也有更多的人,对孔孟那一套理论,越来越反感,主要是觉得他们那一套理论,早就过时了,不适合现代社会。

从社会形态上讲,孔孟那一套是脱胎于以农耕社会为基础的熟人社会,里面绝大部分的道德要求,都是以当时的社会条件为基础的。

幸运的是,中国两千多年基本的经济模式,一直都没有变过,重农抑商,小农经济,熟人社会,这些核心要素组成在一起,构成了两千多年孔孟之道生存的土壤。

孔孟之道为什么越来越被人诟病?


但随着近代全球工业化的兴起,农业的地位开始下降,人们的生活也开始从农村转向城市,从熟人社会转变为陌生人社会,尤其是这个过程是不可逆的。

一个人斩断了在家乡的各种熟人关系,在城市里生活,从此之后他就再也回不去了,就算是想回去,村里的一切他也已经完全无法适应了,目前中国的城市化依然还在继续,以城市和陌生人主导的社会,正在成为我们的主流社会模式。

当孔孟之道失去了他原本的生存土壤之后,孔孟所提倡的许多道德理论,越来越不适应现代社会,也越来越让很多人觉得,他们说的很虚伪,根本没有任何道理,主要是社会变了,很多事已经跟现代社会格格不入了。

孔孟之道为什么越来越被人诟病?


但是因为孔孟之道,长久地存在于我们的记忆之中,一次他的一些抽象的理论,依然会成为我们公认的美德。

孝顺父母,爱惜粮食,诚实守信这些东西,很多启示是无论哪种社会模式,都适用的规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些更是被封为全人类最为合适的交往准则。

孔孟之道为什么越来越被人诟病?


整体来说,孔孟之道的大部分都系,的确都已经不适合现代的商业社会,但是某些抽象出来的原则和道德,依然对我们的生活有着指导意义,毕竟社会翻天覆地,但人心和人性其实没有变化,儒家的道德规范里面,有很多都是关于人际交往的准则,这些东西,其实到了今天依然是适用的,只不过可能需要作出一些新的理解,不能机械的照搬孔子原来的语境和文本。

一个民族,是不能完全抛弃自己的历史,要有文化自信,但也不能是全盘接受,有历史有文化有传承,同时也要有新的发展,新的规则。

孔孟之道为什么越来越被人诟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3

标签:孔孟之道   儒家   孔子   熟人   中国   现代社会   土壤   抽象   国人   多年   道德   理论   模式   社会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