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八戒如此贪吃,为什么最后还被封为净坛使者?


猪八戒如此贪吃,为什么最后还被封为净坛使者?

西游记之所以几百年来一直都受到大家的喜爱,是因为它是一本意义非常丰富的书,绝对不是单纯的,崇佛或者崇道的书,而是一本杂糅之书。

所谓杂糅,不仅仅指的是儒释道合一,更意味着,对人性本身的宽容,并不是要消灭所有的欲望,而是要把欲望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

猪八戒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我们知道,猪八戒在西游记中的形象就是一个贪吃的猪,这对应的其实就是人基本的欲望。

猪八戒如此贪吃,为什么最后还被封为净坛使者?


而西游记整本书,可以看做是对人性缺陷的救赎,孙悟空改掉了急躁的毛病,唐僧克服了怯懦,猪八戒克服了好色贪吃,沙僧彻底脱离吃人的妖怪,每个人都得到了自己的救赎。

但奇怪的是,明明猪八戒非常的贪吃,为什么佛祖最后却要封猪八戒一个专门吃的净坛使者呢?

难道说这是猪八戒的自我救赎之路失败了吗,很显然不是这样,西游记这本书,讲的不是单纯的佛法,让你成佛。

也不是讲的炼丹修道,让你最后修成神仙,这两种情况都太极端了,教人成仙成佛的书很多,为什么西游记能受欢迎几百年,关键就在于西游记能够充分的照顾到了人性。

猪八戒如此贪吃,为什么最后还被封为净坛使者?


猪八戒最后被封为专门吃饭的净坛使者,其实就是给人的欲望开了一个口子,人的欲望和缺点,是永远不可能被安全消灭的。

从这个意义上说,猪八戒最后是回归了真实,孙悟空和唐僧都成佛了,现实世界中,又见过谁成佛了呢,给欲望留一线,承认自己的缺点,这本身就是人性成熟的表现。

西游故事,讲的是人的成长和修炼,但绝对不是佛家或者道家那种纯粹的修炼,书里师徒四人,浑身都是毛病,而且你感觉根本就不可能完全根除的那种。

猪八戒如此贪吃,为什么最后还被封为净坛使者?


孙悟空是一种猴子,急躁本来就是天性,猪八戒是猪,爱吃好色都是本能,唐僧作为一个读书人,一个白胖和尚,胆子小一点很正常。

那么沙僧呢,你是不是觉得沙僧没有什么缺点,没有缺点才是他最大的缺点,沙僧这个人太无趣,存在感最低。

我们印象最深的,还是在流沙河吃了九世唐僧的沙僧,而不是取经路上,不爱说话,老老实实任劳任怨的沙僧。

张岱说,人无癖不可与之交,说的就是一个人如果太无趣的话,那完全没法跟这个人做朋友,现代社会,大家越来越喜欢猪八戒,因为猪八戒身上有缺点,但这些缺点本身就是人性的一部分,是可以被接受的。

猪八戒如此贪吃,为什么最后还被封为净坛使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8

标签:贪吃   使者   佛家   西游记   唐僧   太极   急躁   无趣   好色   悟空   毛病   缺点   人性   欲望   意义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