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巜史记》一一一看两代盛世的缔造者,隐忍蜇伏临天下的薄姬

在中国历史上,曾出现过为数不少盛世,如:“文景之治”,“贞观之治”,“仁宣之治”,“康乾盛世”等等。但其中有个奇怪的现象,一般的盛世不超过两代,就如同自秦以来所有封建王朝的生命不超过三百年一样,宿命难逃。

在灿若星河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了很多或悲壮或浪漫的动人故事。今天让我沿着历史的步伐去掀开貌不惊人、隐忍无双,智慧举世的薄姬薄太后。

和所有的叙事方式一样,让我们一起先了解她的出身,如果没有这个高起点,薄姬注定连刘邦的面都见不着,更不要说青史留名了。

读巜史记》一一一看两代盛世的缔造者,隐忍蜇伏临天下的薄姬

薄姫

薄姬

(?一公元前155年),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汉高祖刘邦的嫔妃,汉文帝刘恒的生母(两代盛世的缔造者)。

先从她的父亲说起吧!

薄姬的父亲名薄氏(历史上没有名字),她与秦朝时魏国的宗室之女魏媪私通,生下薄姬,薄姬的父亲死在阴山,所以就埋葬在了那里。

看似最简单的记叙,我们可以大胆作以推测:他的父亲身份不高,但却与魏国的宗室之女私通,说明他的父亲敢于攀附宗室之女,至少胆大妄为或颜面如玉一一一这是征得魏媪芳心的启码条件;反过来魏媪的姿色让薄氏垂涎,至少也貌美如花。所以得出一个结论,薄姬父母的美颜血统让薄姬得以传承,也许和后来惊世骇俗的戚夫人有点差距,但应该不弱于与之同盟的管夫人和赵子儿。此其一。

其二:不管魏媪对薄姬采取了哪种养育方式,薄姬年少时至少衣食无忧。我深信她的母亲魏媪一定让她熟知了王公贵族、宗室礼仪,这一点至关重要。既然魏媪对她进行了养育,我想除了宫廷礼仪,启码言传身教让她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文化知识,这一点决定了她的人生现,价值取向,对她的后来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这时候不敢说心怀天下,至少对社会一定有了自已独特的认知,视野比常人要开阔。

以上这些分析决定了她的第一次婚姻,换句话说正因为有了这些,她才有机会嫁给魏王魏豹,一步跨入王侯将相妻妾之列。

魏豹。

魏豹(?一前204年),秦末人,原战国时魏国的贵族。起点不错。

秦王政二十二年(前225年),秦军决黄河灌大梁虏走魏王假以后,魏豹与兄长魏咎得以逃脱,在魏国做起平民。后来一起投靠陈胜吴广起义军,因信陵君魏咎作战勇猛,被陈胜封为魏王。史载,秦大将章邯领兵前往剿灭,魏咎兵败被围城,魏咎宁死不屈,随后烧掉城池,引剑自刎,从这一点看魏咎算个人物。

历史在这里出现了转折,魏咎自杀后魏豹逃亡至楚国,向楚怀王借兵三千(不知是旧交还是魏室薄面?),再次举起魏国大旗,与秦军部队作战,攻下了二十几座城池,收复失地,自立为魏王。无论大小,也算一方诸候,有了自已的势力。

从这一点佐证,魏豹继承兄长大业,应该算个勇者,并非让人嘲笑懦弱无能之辈。接下来的故事改变了魏豹和薄姬的命运。

读巜史记》一一一看两代盛世的缔造者,隐忍蜇伏临天下的薄姬

魏豹

谶言的祸吗

不知魏媪使了什么手段,将薄姬嫁给了魏豹。也许如前文分析,姿色,风雅,薄姬反正成了魏王的人。请注意,这时候的薄姬嫁给魏王是妻而不是妾,在妻妾成群的古时这样的现象很普通,但妻与妾的身份却有本质的不同。妻可成为一个家庭的户主,立于庙堂,而妾却可有可无,甚至遭人欺凌和唾弃。

如果没有一个人的出现,也许魏王会在东征西讨的战事中功成名就或败下阵来,他的家人也许会一步升天或惨遭屠杀,要么上天堂,要么变成另一股势力的阶下囚或其它。

这个人叫许负。历史上有很多这样的记载,也有很多这样神奇的人。他们名不见经传,却饱富学识,深知过去,洞悉未来,语出惊人,不死不休,这往往体现于我们熟知的所谓一语成谶。

帝王兴衰崇尚迷信,大多与江湖上的术士、卜者、隐士混在一起,在无法预知未来的那个年代寄希望于这些人指点迷津。而这个许负太有意思了,说了句流传两千年的话:“贵夫人可生天子”。

天子什么意思呢?上天之子,一统天下。魏豹惊掉了下巴,由此联想,他就是可以让薄姬传承子嗣的那个人,他就是未来天子的父亲。

魏豹秉持着这个理念,发展自已的势力,大胆地往前走。为个这个理想他一往无前,作了很多戏剧性的选择。

如魏豹见项羽势大,隐匿蛰伏,投降了项羽,魏楚联盟,兵多将广。然而历史选择了刘邦,西楚霸王刚愎自用,兵败乌江,项羽自刎而死。为安抚魏国人心,刘邦没有杀魏豹,命他与御史大夫周苛共同守卫荥阳。汉王四年(前203年),周苛以“反国之臣,难与共守”的理由杀了魏豹。魏豹怀揣的帝王天子梦由此结束。

刘邦成了接盘侠,他不但杀了魏豹,而且风流成性,接过了他的全部宫人,或奴或婢,他和后来的曹操一样,不喜处子,深爱妇人,也许是彰显对征服者的霸权,让被征服者屈从,所以他专拣人家的后宫和夫人,其中就包括薄姬。刘邦反倒实现了“贵夫人可生天子”的这个谶语。

读巜史记》一一一看两代盛世的缔造者,隐忍蜇伏临天下的薄姬

刘邦

是盟约吗

陈胜吴广起义后,陈胜语出精典,有两句话至今流传:“揭竿而起”,“苟富贵,不相忘”。前者相对简单,一根竹竿从此向征举义旗,他做到了;而后者他却背叛盟誓,敕封了杀吴广的人,让后世不耻。

管夫人、赵子儿、薄姬这三个女却真正做到了“苟富贵,不相忘”。

魏王豹倒台,他的后宫被悉数收罗,管夫人与赵子儿倍受刘邦青垂,在宫中混得风声水起(历史没有记载她们的籍贯,但推测她们应该为魏国人)。但这两个夫人却没有把薄姬抛下。

这三人打小认识,在青春年少之时,歃血为盟,共同构筑着一个梦想:“先显贵的人不要忘记同伴好友”。因为在那个战火纷飞,岁月峥嵘的年代,抱团取暖不缔于一项明智的选择,谁说女子小女人,这两人虽非雄才大略,但二人宽广的胸怀却成就了簿姬。

薄姬入宫后,成为一名婢女,在后宫中纺纱织线,虽为魏豹妻室,因性格隐忍,不示强弱,所以寂寂无名。管夫人、赵子儿向刘邦介绍了她,貌美姑且一说,“苟富贵,不相忘”又另为一说。

这让刘邦产生了兴趣,一种征服的欲望直上心头,因为纳旧室,幸女妃是刘邦的拿手好戏。于是刘邦故作路过工房,眼晴向薄姬望去,只见薄姬粗布罗衫,长发飘逸,眉目含情,只是隐隐有些淡淡的忧郁,一时慑人心魄,刘邦决定宠幸她。

隐忍的薄姬真是不简单,在其中向刘邦讲起了故事。她问道:昨夜她梦见了一条苍龙盘踞在腹上,不知是何意?”。

刘邦大喜,反过来为她解卦。苍龙乃天子,天子拥腹舍刘邦其谁!这时候正是楚汉战争拉踞之中,薄姬编织了一个美梦,让刘邦深信不疑。事后,刘邦成功了,成了西汉第一任帝王;薄姬也成功了,她接手汉室,为汉室江山哺育了两代帝王,劳苦功高。

历史大致是这样的记载,但有两点值得分析。到底是管夫人和赵子儿的推荐致薄姬得上龙床,还是魏豹时薄姬便有了名声?这一点上我情愿相信后者,把功劳还给管夫人和赵子儿。

第二点,薄姬编撰的故事恰逢其时,这既来自许负的谶语,也来自魏豹不断的攻伐,至关重要的还是来自她的慧质兰心,聪明机敏,一种生活下去的勇气和对未来的期望。

这时候薄姬依然寂寂无名。

刘邦一夜临幸,次年薄姬诞下皇子刘恒(汉文帝)。薄姬成功进了刘氏集团的队伍。但她依然含蓄、内敛、待人亲和、不结盟、不拉邦、内心识天下事,脸上没有半点表现,看似与世无争,不较长短,实际上成功运用了规避和隐忍的策略。这一点纵观中国历史上的王后无人可以匹敌,当属第一。正因如此,也为她离开政治是非之地赢得了机会。

读巜史记》一一一看两代盛世的缔造者,隐忍蜇伏临天下的薄姬

管夫人

读巜史记》一一一看两代盛世的缔造者,隐忍蜇伏临天下的薄姬

赵子儿

薄姬出宫

刘邦(前256年一前195年),公元前202年2月28日登基,几经变迁,定都洛阳。于公元前195年去世,史谓汉高祖。之后太子刘盈继位,称汉恵帝。

接下来吕后掌权,以辅佐幼主为名,启用吕家,临朝称制之事大家耳熟能祥。

有一点需要补充。

之前她与戚夫人在刘盈与刘如意争夺太子位之间困斗多年,最后吕后成为胜利者,戚夫人兵败。吕后掌朝后,挖去戚夫人眼眼,斩去手足,丢入茅厕,变为人彘,手段无所不用其极,凡是对他形成威胁的后宫女人要么斩杀,要么幽禁,要么烙印逐放。

可只有一个人例外,那就是薄姬。

他的儿子刘恒(前202一前157年),是刘邦第四子,于公元前196年被封代王,八岁时离开长安去代国就藩。这在当时是一件多么残酷的事情,八岁的孩子能只身就藩?而且代国势小国弱,完全是一个苦贫之地。只因为他们母女不受重视,刘邦似平已经忘记了他们。刘恒就藩后只留下薄姬一个人在宫中孤苦伶仃、不问世事、习文织纺。

反过来,这样的薄姬不会对国家、对个人造成任何威胁,不会伤害到任何一个人,特别是吕后。所以吕后开恩于她,准允她出宫去代国,薄姬得以逃出牢笼,离开了这个是非之地。

代国三政

薄姬初临代国,便以母后的身份下了三条代王府禁令。

不得妄议朝政,妄议者斩;

一心代国,不得随意进出王府;

不准骚扰百姓,不增加老百姓的任何负担。

薄姬赢得朝臣拥护,满堂喝彩,包括朝廷派去代国行政的官员,反戈倒向了薄姬。六年间代国无常,薄姬从此开始在代国建树立威。

公元202年,代国大旱百年不遇,老百姓一日三餐食不果腹,薄姬号召群臣节衣缩食,开办粥厂,倍受代国百姓称赞。

接下来农民欠收,百姓难以缴纳税赋,薄姬不盘驳老百姓,变卖金银手饰,向大富借贷,按时向朝廷上交了税赋,既没向朝廷请求减免,又分毫不差,在各路藩王中拨得头筹;自已脱下绫罗绸缎,只身纺纱缝线,自给自足,率先垂范。这些消息传至京城,无意中在朝廷树立了声望,母子俩进入朝臣视野,为日后入主长安打了基础。

因为机会往往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而薄姬母子时刻准备着。

其三,尤为重要,甚至进入了吕后的眼界。

痛杀薄富。

薄富是薄姬的侄儿,在代国横冲直撞,嚣张跋扈,撞死了一个驾车的瓜农后肇事逃逸。

亲属告到代王府,薄姬了解情况后,毫不留情,大义灭亲,在众目睽睽之下直接将薄富“廷杖”而死。代国百姓一片叫好,而薄姬却心忍巨痛,赢得声望,取得了百姓支持,后来的代国百姓成了刘恒日后执掌天下的中坚力量。

这事传至宫里,吕后感叹,对审食其讲:“那个人彘若有薄姬一半的能力,哪有我今天的地位!”。由此可见,薄后之城府,惊天的毅力与韧性。由此声名鹊起,为刘恒西去长安铺平了道路。

读巜史记》一一一看两代盛世的缔造者,隐忍蜇伏临天下的薄姬

刘恒

薄后评

公元前180年八月吕后崩逝,朝廷掀起了血雨腥风的诛吕浪潮,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激化,齐王刘襄首先发难,丞相陈平、太尉周勃在长安响应,铲除诸吕,溯本清源,还了刘氏江山。

铲除诸吕后,大臣认为吕雉所立的两位少帝和另外两个刘盈庶子并非他亲生,于是先废后杀了少帝,为继承大统,刘恒成为新帝的不二人选,于同年登基,谓汉文帝。薄姬被尊为皇太后,即历史上鼎鼎大名的薄太后。

汉文帝刘恒崩后,他的儿子刘启继位,谓汉景帝,两代帝王开创了汉室中兴,史称“文宣之治”。

但在他们身后却站一个着隐忍蜇伏伟大而坚强的母亲。

东汉开国皇帝刘秀评:“薄太后母德慈仁”。

参考文献《史记.卷四十九.外戚世家第十九》

《汉书.卷九十七上.外戚传第六十七上》

图片:头条图库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4

标签:陈胜吴广   魏国   项羽   史记   富贵   子儿   宗室   长安   缔造者   这一点   刘邦   公元前   朝廷   天子   帝王   盛世   夫人   父亲   天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