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兴初:两个儿子曾办过一家酒厂,把生产的酒叫“万岁军”酒


提示:梁兴初,不仅是抗美援朝战场上的“万岁军长”,也曾经是一位勇敢机智的侦察连连长,一位在革命队伍里成长起来的优秀军人。除了这两个传奇之外,生活中的他也非常“有趣”,娶了两任妻子,他的第二任妻子任桂兰与李宗儒合作写了一本“万岁军”书——《梁兴初统领万岁军》;他的两个儿子办过一家酒厂,把生产的酒叫“万岁军” 酒。

梁兴初:两个儿子曾办过一家酒厂,把生产的酒叫“万岁军”酒

要说梁兴初一生最大的传奇,人们会立刻想到他率领38军在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立了大功,彭德怀元帅在嘉奖令上挥笔写下了:“中国人民志愿军万岁!第38军万岁!”38军因此成为“万岁军”,他本人成为了“万岁军长”。

在电视剧《跨过鸭绿江》中有这样一组镜头,在抗美援朝第一次反击战役中,38军的任务是奔袭熙川,歼灭伪第8师。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梁兴初却因发现“黑人团”, 考虑到美军装备好,火力强,因战情发生变化,决定谨慎行事,结果贻误了战机。战后,志司开会,彭德怀元帅批评梁兴初说:“人家都说你是一员虎将,我彭德怀没领教过,什么虎将,我看是鼠将!我让你们打熙川,你说熙川有‘黑人团’,一个‘黑人团’就把你给吓住了?这分明是临战怯阵,哪里是抗美援朝!”

梁兴初:两个儿子曾办过一家酒厂,把生产的酒叫“万岁军”酒

在此之前,彭德怀元帅还为梁兴初专门加了一道菜,那是335团的英雄们在飞虎山上整整坚守了五个昼夜,卡住了南逃之敌的退路,打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冲锋之后,从飞虎山上带来的一块石头。梁兴初把这块头石装在身上去了前线,在第二次战役中,既圆满完成了志愿军司令部交给的从左翼突破、打开战役缺口的任务,又大胆穿插,坚决堵住敌人的退路,保证了整个西线作战的胜利。于三所里、龙源里等战场上打出了一个“万岁军”。当年,那一幕幕悲壮惨烈的战斗情景,后来被魏巍写进了《谁是最可爱的人》那篇著名通讯中,38军因此流芳千古!

梁兴初:两个儿子曾办过一家酒厂,把生产的酒叫“万岁军”酒

然而,在早期的革命中,梁兴初还有一个传奇。这个传奇很多人都知道,与报纸有关,但一些老百姓却不知道当初找来报纸或者说是制造传奇的那个人是梁兴初。1935年9月16日夜,红一军团四团发起了腊子口战斗。经过一夜激战,17日早晨拔掉了这颗钉子,并穷追敌寇九十里,前锋侦察部队一直前伸到甘南重镇——岷县。但当时由于信息闭塞,领导人未定下部队开往何处的决心,这时的梁兴初是一名侦察连长,在岷县的一小山村里,接到了上级下达的去哈达铺侦察敌情、筹集粮食和物资的任务。

临行前,毛主席还对梁兴初下达了一项特别的任务:“你们想法给我搞点‘精神食粮’来,国民党的报纸、杂志,只要是近期的,各种都给搞几份来。这可是个特殊的任务哟!”梁兴初回到侦察连,告诉了战士们这个消息,战士们一听说要去筹粮,一个个精神抖擞。

梁兴初:两个儿子曾办过一家酒厂,把生产的酒叫“万岁军”酒

侦察连指战员换上了国民党军队的军服,梁兴初成了“国军中校”,下午4点从驻地出发,一路大大方方,于天黑时开进了哈达铺。哈达铺是个镇子,只有一条街,没有多少驻军。梁兴初侦察连的战士们都是南方口音,一路骂着脏话过来,被当成了国民党的中央军,以为是中央军来支援了,吓得连大气都不敢喘。一进镇子,梁兴初他们就受到了毕恭毕敬的欢迎,哈达铺的镇长、国民党镇党部书记、保安队长都亲自赶到了镇公所,甚至,国民党驻岷县鲁大昌师的一个少校副官,从省城回乡路过并住宿哈达铺,听说消息也特地赶来拜访。

梁兴初让侦察连的一部分战士包围了镇公所,又派另一部分人控制了当地驻军,管制了交通要道,还派人去了邮局查找报纸,给毛主席找“精神食粮”。一切安排妥当之后,梁兴初开始为前来迎接“中央军”的国民党官员开会,诈称第二天有一万多中央军路过该镇,急需粮草等物资,要镇长立即办理。镇长不敢怠慢,急忙派人下去布置。

梁兴初:两个儿子曾办过一家酒厂,把生产的酒叫“万岁军”酒

随后,梁兴初和这些人寒暄了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估计自己派出的战士到达了预定的地点,完成控管的任务,话锋一转,把枪掏了出来:“我们是红军。这里的人谁也不准动!”结果使镇公所内的当地要员们傻了眼,当场被擒。那位听到消息前来拜访的少校副官也被当场擒获,梁兴初在他的“行李”里找到了很多书报,就把这些书报带回来交给了毛主席。

就这样,梁兴初带领侦察连不费一枪一弹,圆满完成了找“精神食粮”和筹集粮食物资的任务。看到“精神食粮”, 毛主席非常高兴,随后,在那些报纸上看到一个天大的喜讯——陕北还有一个根据地!那些报纸中有一批《大公报》《山西日报》等,其中有一张《山西日报》刊登了如下一些消息:徐海东率领红军连克两当、秦安、德隆等地,7月下旬打破国民党军的第二次“围剿”,共歼国民党正规军四个营两千余人,解放了安定、延安、延长、靖边、保安等县城,使陕甘根据地连成一片。还有一张刊登了徐海东率红军与陕北刘志丹红军会师的消息,并载有陕北根据地略图。

梁兴初:两个儿子曾办过一家酒厂,把生产的酒叫“万岁军”酒

根据这一“情报”,红一方面军改称陕甘支队,开始向着刘志丹创建的根据地挺进。而梁兴初也在挺进的途中,多次率领侦察连为毛主席寻找“精神食粮”, 还在泾源至固原的青石嘴村消灭了敌人的一支骑兵部队,缴获战马一百四十余匹,根据首长指示,把侦察连正式编为骑兵侦察连,成为了我军历史上第一位骑兵侦察连连长。

这就是梁兴初,不仅是抗美援朝战场上的“万岁军长”,也曾经是一位勇敢机智的侦察连连长,一位在革命队伍里成长起来的优秀军人。除了这两个传奇之外,生活中的他也非常“有趣”,娶了两任妻子,他的第二任妻子任桂兰与李宗儒合作写了一本“万岁军”书——《梁兴初统领万岁军》;他的两个儿子办过一家酒厂,把生产的酒叫“万岁军” 酒。

梁兴初:两个儿子曾办过一家酒厂,把生产的酒叫“万岁军”酒

梁兴初出身贫寒,早年打铁,不满18岁参加红军。他的前妻叫李桂芬,是山东郯城人。李桂芬幼年丧父,母亲独自带大了她。八路军来到家乡后,李桂芬参加革命工作,逐渐成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梁兴初在山东担任教导第五旅旅长时,认识了李桂芬。随后,两人走进婚姻的殿堂,也是很好的战友。育有两个女儿,一个叫淮海,一个叫滨海,本是幸福的一家人,但1947年,却因肺结核去世了。这让梁兴初在战争年代里,度过了两年的单亲生活。

梁兴初的第二位妻子叫任桂兰,1930年生,1946年参军。他们相识于东北战场,当时是冬天,梁兴初还穿着单衣,看望战场伤员时,被冻得瑟瑟发抖。这一幕被正在为伤员处理伤口的任桂兰看到了,便喊人为梁兴初拿来了一件大衣。梁兴初披上大衣,却见任桂兰也没有大衣,也被冻得发抖,就想:“这个女兵挺细心的,自己没大衣,还想着给我件大衣。”

梁兴初:两个儿子曾办过一家酒厂,把生产的酒叫“万岁军”酒

随后,梁兴初开始没事儿时总往任桂兰所在的医院里跑。那时候,大家都很同情他,觉得他一个大男人,带两个孩子打仗,太不容易了,而他开始往医院跑也让医院的领导看出了他的心思,也更想着怎样成全他。有次,梁兴初得了眼疾,医院的政委周赤萍特别交代任桂兰,至少要每隔三天去为梁兴初清洗一次眼睛。这样,梁兴初和任桂兰慢慢熟悉了起来。

任桂兰也是山东人,小时候随父母闯关东来到哈尔滨。最先,父亲开了一家小店,能让一家人勉强度日,但没几年父亲便病逝,留下了她和母亲两人艰难度日。16岁,为了生计任桂兰参军,被分配到了战地医院学医。在为梁兴初治疗眼疾时,梁兴初忽然说很想与任桂兰有“革命感情”。任桂兰一下子就明白了其中的意思,满面通红了起来。随后,梁兴初又说:“我们都是穷苦人,日子过不下去了,才来革命的。我们是革命同志。”

梁兴初:两个儿子曾办过一家酒厂,把生产的酒叫“万岁军”酒

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梁兴初与任桂兰结婚,革命的情感使两人婚后相濡以沫,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但让人感觉多少有些“巧合”的是,任桂兰与李桂芬不但在名字上都有一个“桂”字,而且还是同乡,都是学医的。任桂兰也为梁兴初生了两个孩子,不过全是儿子:晓东和晓源。更有趣的是,晓东和晓源两兄弟因为七十年代没能上大学也未能参军,八十年代,他们来到当年红军二渡赤水的地方,盘下当地一家酒厂做起了生意。酒厂先前生产的白酒,被他们重新包装并注册了新的商标,就叫“万岁军酒”。

梁兴初:两个儿子曾办过一家酒厂,把生产的酒叫“万岁军”酒

任桂兰与梁兴初在一起度过了36个春秋,一直到梁兴初逝世。退休后,任桂兰享受军级离休干部待遇,与李宗儒合作出版了《梁兴初统领万岁军》。她说,当初梁兴初告诉她,自己结过婚,还有两个女儿,但她不在乎这些,“我爱上他的是,他那份掩藏在铁骨背后的柔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1

标签:酒厂   哈达   陕北   万岁   镇公所   侦察连   岷县   军长   食粮   连长   根据地   红军   国民党   大衣   儿子   两个   传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