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国军上将,起义后助毛主席定国名国旗,临终前的话令人动容

我党向来有优待俘虏、优待起义人员的政策,解放战争时期有很多曾经与我党进行过战斗的国民党将领,在起义后都得到了不错的待遇。

当然也不是所有起义人员都与我党有过血腥纠葛,像国军二级上将张治中一度手握重兵,但他从来与中共打过仗,因此被誉为“和平将军”。

在战争年代,张治中利用职务为我党做了很多事情,建国之后,他也参与了很多重大决策,像新中国的国旗、国名,最终定版都参考了他的意见!

他是国军上将,起义后助毛主席定国名国旗,临终前的话令人动容

张治中1890年出生于安徽巢县,辛亥革命爆发后他参与了扬州的反清起义,也算是革命元老了。1916年他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毕业,随即南下广东参加护法运动。之后在滇军、桂军中任职。

1924年,张治中对孙中山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政策表示拥护。广州创办黄埔军校后,本在桂军军官学校当大队长的张治中,被一位保定同学推荐到黄埔军校担任入伍生总队队附,由此与蒋介石相识。

此后张治中一直在国民党中担任要职,对内,除了中共以外,蒋介石所有的对手他几乎都打过;对外,他是“一·二八”淞沪抗战的主要指挥者,全面抗战后也率部多次硬挫日寇。

看起来他也是一名很坚决的战将,那为什么他不愿意与我党作战呢?

主要在于张治中也是穷苦人家出身,所以他心里很赞同中共的主张,在黄埔军校里,他就非常崇敬政治部主任周恩来。同时张治中也与很多共产党人交往过密,因此还被不少右派称为“红色教官”。

中山舰事件时,蒋介石下令逮捕一众共产党员,张治中也在名单之上。不过由于张治中很有能力,最后蒋介石还是重用了他。

他是国军上将,起义后助毛主席定国名国旗,临终前的话令人动容

有这样独特的情感在,张治中当然也就不愿与中共为敌了,并且他还一直在努力帮助中共。

皖南事变后,他向蒋介石谏言应继续坚持两党合作,继续抗日;他成为新疆省主席后,利用职务释放了一百多名被关押多年的共产党干部,保存了我党的骨干力量;内战将起时,他写了一封万言书,托人交付给蒋介石,反对重燃战火。

1949年4月,张治中作为首席代表率国民政府代表团赴北京谈判,本来双方谈得还不错,南京政府代表团都认为可以接受《国内和平协定》,然而蒋介石在暗中授意,南京政府最终拒绝在协定上签字。

和谈破裂后,张治中本要回去复命,周恩来连忙找到了他,希望他与代表团都留下来。周恩来非常诚恳地说:西安事变时,我们已经对不起一位姓张的朋友,现在绝不能再对不起你。

张治中闻言非常感动,当即决定留在北京。没多久,他的家人也在组织的秘密安排下前来与他团聚,这让张治中更是欣喜,他激动地对周恩来说:还是你们会留客啊!

这年6月,张治中发表声明退党,由于他是蒋介石最信任重视的“八大金刚”之一,所以此举在国民党当中造成的影响很大。9月,他致电位于新疆的旧部陶峙岳、包尔汉等人,促成了新疆的和平解放。

他是国军上将,起义后助毛主席定国名国旗,临终前的话令人动容

张治中是真心拥护我党的,所以此后历任西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副主席等职,他还为我党提出很多有用的建议。

其实新中国的名称最初定的并非“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6月16日,新政协筹备会首次全体会议通过的《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组织条例》第三条第五款为“提出建立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政府之方案”。也就是说,中央最开始拟用的是“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这个名号。

之所以后来有了变动,是因为毛主席当月在中南海邀请了众多名流商讨国家名称的问题,清华大学教授张奚若表示国名太长,建议去掉“民主”两字。

张治中赞同张奚若的说法,他也说出了自己的理由:“共和”这个词本就包含了“民主”之意,何必重复?干脆就叫“中华人民共和国”。

二张的说法让毛主席颇以为然,经仿佛商讨后,确定国名为沿用至今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他是国军上将,起义后助毛主席定国名国旗,临终前的话令人动容

除了国名,还有国旗。

新中国成立前,曾经向全国广泛征求国旗的图案,大众也非常热情,一共征集到了近3000幅图案。1949年8月,评选委员们经过一一筛选,只剩下最后几十幅。当时呼声最高的是三幅有几分相似的图案。

这三幅都是红底金色,第一幅图案左上角是一颗金色大星,下方是一条象征黄河的黄色横线,第二幅其他都一样,只是下方多了一条象征长江的黄色横线,第三幅也类似,下方多了一条象征珠江的黄色横线。

他是国军上将,起义后助毛主席定国名国旗,临终前的话令人动容

其实毛主席都非常中意黄河旗,但是张治中认为不妥。

在国旗正式确定之前,张治中特意去往毛主席的住处商议此事,当毛主席说出自己认为黄河旗很好时,张治中明确反对,他说:在红旗中间一条杠,看着不是劈成两半了吗?这样寓意很不好!以一杠代表黄河也不科学,老百姓联想到的是一根棍,像孙猴子的金箍棒。

毛主席听后觉得很有道理,便回道:你说得很对,不过也有不少人主张用这幅,他们的理由也很充分,这样吧,我找些人来商议一下,你到时候也来。

两天后,主席邀请了40多位知名艺术家、画家一同开会,只有张治中一个是军人。会议开始后,毛主席让各方说说对呼声最高的黄河旗有什么看法。

大部分人都是认可,张治中说出自己的意见后,也有少部分人附和,毛主席见状说:我知道赞成这黄河的,场内人数超过了三分之二,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是可以通过的。但是对国旗这样重大的事来说,这样不够圆满,我们一定要选出一副大家一致通过的。

大家也认为应该如此,随后毛主席拿出了曾联松设计的36号图案,张治中眼前一亮率先出声支持,大多数人也表示这个很好。有人提出:图案设计人说这四颗小星分别代表了工、农、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将来没有后面这两个阶级,那国旗岂不是又要改?

毛主席想了想回答:那把说明改一下好不好?不说四颗小星代表四个阶级,而是说五星红旗象征着中国人民大团结,现在要大团结,将来也要大团结。因此,现在也好,将来也好,又是团结,又是革命。

他是国军上将,起义后助毛主席定国名国旗,临终前的话令人动容

毛主席这个极具思想高度的说法,引起了会场热烈的掌声,之后在会上对曾联松设计的图案稍作修改,去掉了大五角星里的镰刀斧头,成品被大会秘书处编号为:“国旗图案参考资料第32号”,也就是我们现在熟悉的五星红旗。

从上面这些事迹中我们就能看出,新中国的国名与国旗,跟张治中将军有着很深的关系!他也是一心一意为新中国着想。

他在晚年曾写过回忆录《六十岁总结》,里面有段话是这样的:

我很惭愧,60年来的奔波劳碌,只有过错,毫无责献。今以忧患余生,荣幸地看到中国人民从此脱离黑暗,趋向光明,奠定了子孙万代得享和平、自由、幸福生活的基础,这真是我最大的安慰和愉快了。

可见他对自己选择了拥抱人民,还是很开心的。1969年4月,张治中因病去世,享年79岁。在他病重时,毛主席曾让人送去过珍贵的人参,可惜病入膏肓,再好的补品也无济于事。

张治中将军临终前曾说:我的病体是要不行了,人生七十就算古稀,我已年近八十,自身没有他念了。但在政治上还是有些遗憾:可惜我再不能为解放台湾而尽力了。解放后十七八年来,我所念念不忘的是解放台湾这一片祖国的神圣领土,期盼国家能早日统一啊。

周总理也给了他一句很准确的评价:“这个人很复杂,又很简单;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他是一个爱国主义者”。

他是国军上将,起义后助毛主席定国名国旗,临终前的话令人动容

张治中既是能征善战的将军,又是眼光敏锐的政治家,不管他在哪个阵营,心中最重要的就是国家与民族,这样一个纯粹又高尚的人,值得我们敬佩!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8

标签:国名   黄埔军校   小星   国旗   周恩来   大团结   黄河   横线   我党   国军   临终   上将   新中国   蒋介石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图案   中共   将军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