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武将“危难不吝赏,事平则得罪”的唐王朝,是怎么害死自己的?

唐王朝作为中国历史上最为强盛的存在,其在早期达到了鼎盛时期。在安史之乱发生后,唐王朝的统治开始出现衰落,不过通过对于节度使的讨好,唐王朝的统治还能勉力维持。直到唐僖宗在位时期黄巢等人发动大规模农民起义,才彻底击碎了唐王朝的统治基础,使唐王朝走向了自己的末日。

对武将“危难不吝赏,事平则得罪”的唐王朝,是怎么害死自己的?

上图——唐朝疆域图

其实咋王仙芝,黄巢刚刚起义的时候,他们的队伍缺乏训练,人数也比较有限,唐朝官军曾经多次击败他们,也有彻底斩草除根的机会。但是宋威,刘巨容等唐军将领先后放走了王仙芝和黄巢,给了义军喘息的机会。

在当时的情况下,捉住贼首应该是极大的功劳,这些将领之所以会放弃到手的功绩,其实和唐政府对于之前将领的糟糕态度有一定的关系,他们兔死狗烹的做法让这些将领寒了心。

对武将“危难不吝赏,事平则得罪”的唐王朝,是怎么害死自己的?

上图——唐朝骑兵队伍

一、 康承训的前车之鉴

在王仙芝黄巢等人领导的草军起义之前,唐王朝的统治就已经江河日下,在全国各地也有不少零星的农民起义,其中声势较大的就有在桂林地区起兵的庞勋。他本来是唐朝派到桂林戍边的将士,按理说他们只需要在那里服役三年,但是当时唐朝兵源不足,因此这批将士的戍边时间被一再加长,最后达到了六年。

对武将“危难不吝赏,事平则得罪”的唐王朝,是怎么害死自己的?

上图——庞勋与唐军作战

在服役六年之后,这批将士本来以为唐朝政府会履行自己的承诺,将自己送回家乡。但是当地的负责人以军费不足为由,要求他们再在桂林服役一年,这一言论彻底激起了戍边将士们的愤怒,于是他们联合起来,杀死了长官,并推举庞勋为首领,开始向自己的家乡徐州进发。虽然庞勋一行只有八百多人,但是他们战意昂扬,沿途的州县都无力阻挡他们。

在他们走到湖南境内的时候,唐朝政府为了安抚他们的情绪,下诏赦免他们的罪过,并命人护送他们回到徐州。庞勋等人便放下了兵器,接受唐朝政府的调动,但是庞勋看到沿途州县依然陈设重兵,便知道政府对于自己并不相信,于是他们决定重新拿起武器,并在当地招募人手。

此时唐朝政府对于如何处理他们也没有定论,因此还有当地官员为他们送来粮草,这让他们有了再次起兵的基本。

后来他们向唐朝朝廷申请处罚他们之前的领导,遭到了拒绝,两者再次闹掰,开始了互相攻伐。此时的庞勋队伍已经达到千余人,他们迅速击败了宿州的将领,并很快就来到了徐州城下。当时此地的部分百姓也不满意唐朝政府的领导,于是他们的队伍迅速扩大,并连续攻陷了徐州,濠州,泗州等军事重镇,声势十分浩大。

对武将“危难不吝赏,事平则得罪”的唐王朝,是怎么害死自己的?

上图——唐朝名将康承训

此时的唐朝政府才终于回过神来,从全国各地派遣精兵强将,还招募了大量沙陀骑兵一同讨伐庞勋,而之前讨伐南诏有功的康承训是其中的重要战将。他利用沙陀骑兵的单兵优势,多次击败庞勋的大部队,并连续夺回了安徽的大片地区,将庞勋压制在其家乡徐州附近。

庞勋为了打开局面,率兵攻击宋州,但是又一次被康承训的沙陀骑兵所击败,在他们本打算调转队伍攻击亳州,但是在途中遭遇了唐军的大部队,最终庞勋在此战中战死,这次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至此被彻底平定。

在平定庞勋的过程中,康承训居功至伟,因此事后得到了唐朝政府的奖赏,被封为河东节度使。但是不久之后,就有人弹劾他在讨贼的过程中有延误战机的行为,而唐朝政府完全不念及旧情,直接将其贬官,这样的做法让无数唐军将领寒了心,他们看穿了唐朝统治者的凉薄,纷纷为康承训兔死狗烹的结局感到不满,而这也让他们有了养寇自重的心。

二、 宋威多次放走王仙芝

在庞勋叛乱过去六年之后,唐朝末年声势最为浩大的草军起义就在王仙芝和黄巢的带领下开始了,和庞勋等人不同,王仙芝的起义是一次彻底的农民起义,他们的口号也是最能调动百姓的"均贫富",这让他们的队伍迅速扩张,并席卷了中原的大部分地区。

对武将“危难不吝赏,事平则得罪”的唐王朝,是怎么害死自己的?

上图——唐末义军首领王仙芝

唐朝政府对于王仙芝起义也十分重视,立即派遣老将宋威前往镇压,之所以宋威会成为唐朝政府的首选,是因为其当年正是康承训手下的部将,参与平定了庞勋的叛乱,有一定的作战经验。但是唐朝政府没有想到的是,宋威也是康承训贬官的见证者,他深知在讨贼的时候,唐朝政府会尽可能满足自己的一切需求,但是一旦王仙芝被彻底击败,那么等待自己的很有可能是和康承训一样的悲惨下场。

对武将“危难不吝赏,事平则得罪”的唐王朝,是怎么害死自己的?

上图——宋威讨伐王仙芝

于是宋威在和王仙芝作战的时候,虽然经常能够取得胜利,但是他很少乘胜追击,往往只是点到为止。在击退义军后,便鸣金收兵,并不赶尽杀绝,多次让王仙芝死里逃生。宋威这样的策略虽然稳固了自己的位置,但是却让草军开始在全国四处流窜,躲避唐朝官军的追杀,将战火引遍了大半个中国。

后来唐朝政府终于下定决心撤换了宋威,让曾元裕接替他的位置。王仙芝的主力军便立即遭到了官军的围剿,其本人也在黄梅之战中被击杀,这让草军的发展陷入了停滞。

由此可见,唐军是一直有能力彻底击败草军的主力的,但是宋威养寇自重的想法,让他迟迟没有对王仙芝赶尽杀绝,给了黄巢等人发育力量的机会,这对于唐朝政府来说无疑是十分不利的。

三、 刘巨容放走黄巢

在王仙芝死后,黄巢成为了草军的首领,相比于王仙芝,黄巢更有领导能力,与唐朝对抗的态度也更加坚决,因此其很快就在江南地区发展起来,并对中原地区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在其北上的时候,在荆州地区遭遇了刘巨容的强烈阻击。

对武将“危难不吝赏,事平则得罪”的唐王朝,是怎么害死自己的?

上图——唐朝名将刘巨容

当时刘巨容能够调动的兵马十分有限,只有一万余人,而黄巢的大军则有二三十万,在这样的情况下,刘巨容没有怯战,他利用自己麾下沙陀骑兵驯马有素的优势,先放出一批军马。这些马匹很快就成为了黄巢麾下将官们的坐骑。

在第二天交战的时候,他让沙陀人吹响口哨,前一天的那些军马便驮着他们的新主人冲进了唐军阵营。黄巢军中的中级将官就这样变成了俘虏,军队自然难以组织起有效的进攻,刘巨容见战事有利,便命人发起了追击,大败黄巢义军。

对武将“危难不吝赏,事平则得罪”的唐王朝,是怎么害死自己的?

上图——沙陀骑兵

在黄巢逃亡的过程中,刘巨容本来有机会继续追击黄巢,并且将其生擒。但此刻的他也许也想到了之前的康承训,便鸣金收兵,并没有让自己的手下继续追击。刘巨容的部下对此十分不解,追问其中原因。

刘巨容说到国家现在并不重视下面的将官,如果黄巢还在,那么他们会给予我们丰厚的奖赏,但一旦战事结束,我们甚至会因为曾经的胜利获罪。与其抓住黄巢,还不如放任其发展,为自己谋求更多的利益:

诸将欲乘胜追斩巢,巨容止曰:"朝家多负人,有危难,不爱惜官赏,事平即忘之,不如留贼,为富贵作地。"

就这样,黄巢仿佛华容道前的曹操,最终被自己的对手放生。之后逃出生天的黄巢也和前辈一样迅速恢复了实力,并且在之后打进了唐朝的首都长安,并自立为帝。虽然黄巢并没有彻底击垮唐王朝,但是在他的摧残下,晚唐政府已经犹如风中残烛,经不起一点风浪了,最终其被黄巢昔日猛将朱温所灭,也算是草军起义的余波了。

这一切发生的根源,都来自于唐朝地方将领养寇自重的心态,而这一切的出现都是因为唐朝政府对于康承训这一剿匪功臣的不公平对待,加入唐朝政府在对待康承训的时候能够不那么冷血,那么唐王朝可能并不会这么快就迎来自己的末日。

对武将“危难不吝赏,事平则得罪”的唐王朝,是怎么害死自己的?

上图——黄巢与他的草军

四、 结语

自古以来,在战争中俘虏或者击杀对面的主帅都是大功一件,是每个将领的终极梦想。但是在唐朝末年的时候,由于平定庞勋之乱的康承训在立功之后遭到了不公正的待遇,让唐军将领们失去了对于唐王朝的信心,在战斗的时候都不愿意拼尽全力,这让王仙芝黄巢等人获得了充足的发育空间。

在王仙芝刚刚起兵的时候,唐军在正面战场是占据绝对优势的,但是主帅宋威在每次取胜之后,都不愿意赶尽杀绝,这让草军在全国各地流窜,给国家的正常生产秩序造成了极大的麻烦,其势力也快速扩张。在王仙芝死后,更有威胁的黄巢成为了义军首领,而荆州地方将领刘巨容在大胜之后,也故意放走了黄巢,间接导致了唐朝两京的相继陷落。

虽然自古以来,在权力斗争中就没有温情可言,兔死狗烹,鸟尽弓藏是历来统治者驭下的常用手段。但是那大多是在和平年代。在唐朝末年的乱世中,唐朝统治者依然采用这种方式来压制武将,导致他们不愿为国家效力,这无疑是十分错误的做法,可以说唐王朝的覆灭和其自私的做法是有直接联系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1

标签:王朝   兔死狗烹   将官   官军   徐州   农民起义   赶尽杀绝   作战   武将   危难   将领   骑兵   首领   唐朝   队伍   黄巢   政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