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决定废太子,然而看到这4位老者支持刘盈,只得不再想这种事

在封建历史上,立太子这件事情是非常关键的,毕竟这关系到对江山社稷的影响,因此选出下一任太子时就必须要非常小心。毕竟太子的地位仅在他的皇帝阿玛之下,只要阿玛归西,他就可以接班了!自古以来始终讲究立嫡长子,然而因为很多皇帝有无数孩子,有时候一开始立的太子并不能让皇帝感到满意,估计起初立的太子就会被废。就像康熙时期的太子胤礽,就是因为当太子的时候非常不老实,因此才会两次被废。然而康熙从那开始就让储君之位空着,而那些阿哥们又都心怀不轨,于是那些皇子为了日后坐上龙椅而再度展开了争斗。于是,立太子这件事可要小心谨慎了,他对整个天下都会产生影响。

在刘邦当上皇帝以后,也是依据宗法制而将太子之位授予了嫡长子刘盈。然而过了没多长时间,刘邦觉得自己的长子当太子不合适,想将太子之位交给小儿子刘如意。主要是由于,其一刘如意和刘邦一样有血性,而且非常聪明,而太子过于软弱,完全没有天子的形象。其二爱母及子,刘如意的老娘可是当时长得倾国倾城的戚夫人,而吕后早就已经成老太婆了,刘邦肯定宠幸戚夫人。戚夫人经常在刘邦面前挑拨离间,于是刘邦心里就想着将太子换掉了。

刘邦决定废太子,然而看到这4位老者支持刘盈,只得不再想这种事

后来过了一段时间,刘邦就告诉群臣自己要废除太子了。因此朝堂上就开始议论纷纷了,觉得怎么会有这种事发生。刘邦明显看出众人的想法,对于此事持反对意见,然而朝臣们明白就算太子是天下根本,不过还要看老大的意思。此时站出来表示不答应的也只有御史大夫一人而已,而刘邦也明白这件事必须要商议很长时间,不能一锤子定音。

不过在此之后的一场宴会上,刘邦看到有四位老人家站在刘盈身后,他们都对太子相敬如宾。于是刘邦回到后宫以后,就不再提废立太子之事了。那么为何大臣们集体反对都没有实现的目标,四个老人家却达到了呢?背后的真相到底怎样呢?

刘邦决定废太子,然而看到这4位老者支持刘盈,只得不再想这种事

据史书记载,这四位老者就是所谓的商山四皓,而刘邦看到他们站在太子身后以后,就回到后宫告诉戚夫人:刘盈的翅膀已经硬了,不可能再废掉他了。接下来就和戚夫人一起唱歌,而且还都抱头痛哭,将刘如意封为一个边区的藩王,等于保全了他。可见刘邦对于此事了解的清晰透彻,明白吕后在朝中拥有非常强的势力,因此为了大汉的未来着想,他也没有动刘盈的太子之位。

如果废除刘盈的话,那就代表了吕雉的皇后日子就到头了,而可以令刘邦下定决心动吕后的缘故就是这样,那就是他本身非常宠爱戚夫人,然而仅凭这一点确实可以吗?很明显是不够的。我们先不说吕后和刘邦是结发夫妻,就看一下吕后在朝中有多大的势力吧,刘邦为了稳定天下也不会做这种事。

刘邦决定废太子,然而看到这4位老者支持刘盈,只得不再想这种事

即使刘邦宠爱戚夫人是因为其长得貌美如花,然而估计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为了对吕后的势力掣肘,限制她的发展。其实有读者会感到疑惑,刘邦将刘盈废除也就罢了,那他既然知道吕后在自己死后肯定不会饶了戚夫人和刘如意,又为何不提前给他们母子俩准备一条活命的路呢?而对此只能说明一个问题了,那就是刘邦小看了吕后。

其实在刘邦弥留之际,也是给戚夫人娘里留下了“护身符”,他在刘如意身边安插了周昌这一位大臣。此人在朝中有着非常高的地位,吕后见到他都要让他三分。遗憾的是,即使周昌地位不低,然而缺乏实权。吕后在刘邦圆寂以后就掌握了兵权,因此他也没有办法去保护戚夫人母子了。

刘邦决定废太子,然而看到这4位老者支持刘盈,只得不再想这种事

可以说,刘邦不废刘盈也是为了江山社稷着想。毕竟起初的刘邦也只不过是他老家的一个地痞流氓罢了,经历了千锤百炼以后才成为万人敬仰的天子。他自己创办大汉天下的时候也是即将被黄土掩盖了,而且不少地方还存在不稳定因素。而戚夫人娘俩可以接触一些权力,完全就是因为刘邦自己非常宠爱戚夫人。然而如果要说起江山社稷之时,刘邦可以想到的人也仅有吕雉罢了,只要刘盈继位,她就可以成为太后,朝中大臣才会心甘情愿的臣服,那些各地的藩王才不会轻举妄动,而且刘盈和天子之位有缘。那刘邦还有什么理由将刘盈废掉,而改立刘如意为太子?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3

标签:刘邦   太子   江山   社稷   如意   长子   后宫   老者   大汉   大臣   天子   夫人   势力   皇帝   地位   天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