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标活着的时候,为何无人敢和他争位,为此朱棣是否选择了隐忍?

纵观华夏封建历史,可以看出皇子们为了储君之位经常发生斗争,就像是众所周知的唐朝玄武门之变和清朝的九子夺嫡,这些夺嫡之争可谓是非常有名且残酷的。这就能看出,历朝历代几乎都有夺位之争,特别是皇帝的儿子多了,就往往会诞生几位不甘于现状的充满野心之人,想着将储君之位给抢过来。

朱标活着的时候,为何无人敢和他争位,为此朱棣是否选择了隐忍?

然而,并非是天子儿子众多就绝对会产生夺位之战,也有各位阿哥和睦相处的情况。就像是洪武大帝朱元璋的儿子一共有26人,不光是皇太子朱标是个仁慈宽厚的人,而且其他皇子晋王朱棡、燕王朱棣、宁王朱权这些人都非常优秀,然而夺嫡之争在他们之间并不存在,没有和朱标争夺太子之位的人。而且在明太祖时期,就是后来的明成祖朱棣都没有想将朱标的太子之位抢夺过来。再看一下明朝之后的清朝,大名鼎鼎的康熙大帝共有35个儿子,就算除去早夭的也有22个儿子,不过和胤礽争夺太子之位的却有很多,这才有了九子夺嫡的乱象,可以说有不小的差距。那有人会问了:洪武大帝朱元璋有这么多儿子,为何无人能和朱标争夺太子之位,而且连朱棣都非常老实呢?

朱标活着的时候,为何无人敢和他争位,为此朱棣是否选择了隐忍?

首先,在兄弟当中,朱标是完全有权威的,可以说在整个朱元璋家族中都有较大权威,这是由其地位所决定的,而且和朱元璋对他的宠爱和其自身能力也是有关系的。由于其是嫡长子,于是朱元璋很早就将太子之位交给朱标了,这是不可撼动的。其他的兄弟们完全都没有非分之想,至于和他争夺就是更不可能的事情了。或许有人会问了:李世民不就一直想将李建成的太子之位给据为己有吗?的确在战功方面,朱棣和李世民还是有相似之处的,但总的来说,朱棣还不能和李世民相比。只能说他在战场上现身了,然而在大赛中并没有起主导作用,这点就和李世民不同了。另外,朱标和朱棣之间的矛盾可谓不存在,不像李建成和李世民那样针尖对麦芒。于是,朱棣不会将朱标赶下台而自己上位。

朱标活着的时候,为何无人敢和他争位,为此朱棣是否选择了隐忍?

其次,朱元璋将较高的地位授予了朱标,不光很早就将太子之位交给了他,何况还将自己的不少大臣都同时分配给东宫,让他们直接为东宫效命。在历史上,这种现象是屈指可数的,封建历史上的天子,对于东宫提早夺权都比较畏惧,于是明确规定大臣不能和东宫有什么交情。只要发现大臣和东宫有一定的交情,那么大臣受到的处罚就会非常严重,何况东宫太子的位置或许就无法保住了。然而朱元璋却让自己的大臣们去保护东宫,有人还成为东宫太子的老师,这样和太子之间的关系就难以打破了。任何阿哥都对朱元璋这种举动看在眼里,因此就不会有抢夺东宫的想法了。

朱标活着的时候,为何无人敢和他争位,为此朱棣是否选择了隐忍?

另外,朱标的才干也很强,他在几个兄弟中声望很高。朱元璋的次子和第三个儿子几乎无作为,而朱标就经常将他们叫回来进行一番教育。对于朱标教育朱棣的情况,史书上并没有记载,或许是后来成为天子后的朱棣对史书进行了一番改动。但是无论如何,总之在几个兄弟中,朱标的权威不可比拟,兄弟们对他都没有不敬之心。从这一点就能看出,为何朱标活着的时候没人有二心。那有人会问了:朱标的综合水平体现在何处?

朱标活着的时候,为何无人敢和他争位,为此朱棣是否选择了隐忍?

综合水平特别出色:朱元璋在朱标出生以后,就对其教育特别重视,在整个成长过程中,老爹朱元璋就在年龄阶段和环境的不同情况下,将出色且适合的老师安排给儿子,在这样一个良好的环境中学习成长,朱标的能力提升非常迅速,在他成年之后,文治武功等方面的诸多领域都很好。此外,朱元璋为了提前让朱标适应皇位,还对他进行了一系列比较“特殊”的训练,就像是在处理国家大事时,就会让其协助自己,甚至自己只从旁辅佐而让朱标亲自处理。朱元璋通过这些事情就看出,这个长子确实有优秀的水平,完全符合自己的标准,爷俩有时候会意见不同,朱标还会据理力争,将自己独特的建议给说出来,这都让朱元璋对其十分佩服。身为原始创始人的朱元璋肯定明白,眼光长远和个人见解独到这种事实特别关键的,而且这种品质也是难得可贵的,而这些从朱标身上完全能看出来。

朱标活着的时候,为何无人敢和他争位,为此朱棣是否选择了隐忍?

朱标的人品无需多言:朱标在弟兄中的威信相当高。据史书记载,秦王朱樉和晋王朱棡都曾犯下罪行,于是重八气不打一处来,弟兄俩的爵位差点就被收走了。这时太子朱标就将自己大哥的气度给彰显出来,重八也是在他的请求下才“熄火”。可以说这位大哥是有情有义的,在关键时刻能站出来帮助兄弟们渡过难关;就算有个别人是“白眼狼”,不过也没有和大哥叫板的胆子。有人就说了:朱棡在“靖难之役”时早就已经不存在了,不然他绝对会对自己的侄子朱允炆提供保护,或许朱棣也没有谋逆的胆量。然而到最后,朱棣仍然将皇位从侄子手中抢夺过来,因此就有人问了:难道朱棣早就脑后有反骨了,只是朱标活着的原因,才在万般无奈之下采取了隐忍的举动?

朱标活着的时候,为何无人敢和他争位,为此朱棣是否选择了隐忍?

我个人认为:朱棣对朱标肯定是不存在长期的隐忍。朱棣之所以发动“靖难之役”,完全是由于朱允炆的削藩将自己逼得走投无路,和其对朱标的态度毫不相干。朱标在世时,朱棣完全就没想过夺嫡之事,这样所谓的“隐忍”问题就不存在了。谋逆夺位这种事有着非常大的难度,就像是朱棣这些宗室们,如果不是侵害了他们的根本利益,谁也不会做出孤注一掷的举动。我们从朱棣起兵前就可以看出了,他曾一度被逼得装疯卖傻,可见他承受的压力有多么大,完全是被动挨打的。朱棣起兵以后,又由于缺少兵力而几次处于绝境,幸亏是奇迹发生,才没有被干掉。朱棣很清楚,“靖难之役”就是在赌命概率非常低的希望,哪怕朱允炆给他一丝希望,他也不会做出这么冒风险的事情。于是,我们不能由于朱棣的成功就推断,在长期预谋后才发动了“靖难之役”。可以说朱允炆的能力实在不行,就算是削藩也该有良好的政策,这样朱棣心中的谋逆想法就不存在了。既然这样,他就更不会对朱标有别的想法,也就没有所谓的隐忍。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6

标签:东宫   阿哥   皇位   皇子   史书   大帝   大臣   天子   标的   太子   举动   大哥   想法   儿子   事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