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推出魔改版米171A3,首飞60年依然生命力旺盛,无可替代

在刚刚闭幕的2021年俄罗斯莫斯科国际航展上,俄罗斯直升机公司推出了一款全新的米-171A3型直升机的原型机,这架直升机由于航展上俄罗斯第五代轻型战斗机“The Checkmate”轰动性的首次亮相,而被彻底盖住了风头。但是,这架直升机其实非常值得一提,因为这是继60年前米-8直升机首飞以来,这种经久不衰的经典直升机,第一次对机身布局进行颠覆性的修改,其意义和改进幅度,完全可以媲美中国从直-8G到直-8L宽机身型的进化过程!

俄罗斯推出魔改版米171A3,首飞60年依然生命力旺盛,无可替代

米-171A3首架原型机RA-17172号


乍一眼看到米-171A3的照片,大部分人都会惊讶:这还是米-171直升机吗?的确,全新设计的机身使得这种直升机的外观和传统米-171直升机相比已经大相径庭!但是,仔细观察这架直升机的核心“三大件”系统,依然可以明显的看到米-171A2型民用直升机的影子,所以,这架直升机依然是米-8/17系列的一员。

俄罗斯推出魔改版米171A3,首飞60年依然生命力旺盛,无可替代


按俄罗斯直升机公司官方宣布的消息,米-171A3将是一架专为海上作业和海上钻井平台维护而设计的民用直升机。这架直升机按国际油气生产商协会 (IOGP) 标准开发的,完全满足在广阔水域安全飞行的严格要求,它既可以运送乘客和货物,还可以配备搜索和救援行动所需的专业设备,如绞车和医疗设备,最大载客量达到19人。而这次对机身布局颠覆性的修改,正是为了适应新标准中的相关要求。

俄罗斯推出魔改版米171A3,首飞60年依然生命力旺盛,无可替代

米-171A3唯一的侧面照


米-8/17系列直升机从1961年首飞,1964年开始装备部队起,前后生产了超过17000架,是世界上最成功的直升机!目前其全新型号依然在全力生产中。该型号以简单、耐用、价格低廉著称,由于其初始设计的优秀,该型号直升机在60余年的发展历程中,对于机身基础布局一直没有进行修改,只是机头外形和尾部舱门的设计一直在不断进化。机头从半球形全玻璃设计,不断进化到流线形更好的“海豚”形机头;机舱尾门由左右开合的蚌壳式舱门,逐渐进化成跳板式可收放舱门。不过这些改进,一直是作为可选“套件”的形式出现的,采购直升机的客户可以按照自身需求和经费选择合适的套件,因此米-8/17系列直升机的外形一直是多种多样,相当丰富,甚至同一型号的直升机都有不同的外形。

俄罗斯推出魔改版米171A3,首飞60年依然生命力旺盛,无可替代

标志性的米-8直升机外形


米-171A3的机身整体设计和以前的所有型号都不相同。以前的型号,不管采用哪种机头和尾舱门套件,其整体布局都和最初的米-8相同。其机身采用方形倒圆角设计,机舱底部直接是地板,地板下没有设计油箱,油箱被设计在机身左右的两个半圆形短舱中。短舱外侧是主起落架,采用几根粗壮的管状支架,呈三角形连接到机身底部和侧面。米-171A3将机身两侧的油箱移入机身,并安排在机舱地板下方。油箱按最新的耐坠毁标准设计,尽可能避免在直升机坠地时因发生破裂和泄漏而引发的大火。

俄罗斯推出魔改版米171A3,首飞60年依然生命力旺盛,无可替代

米-171A3地板抬高并在下方安装了油箱


同时,主起落架的设计也全面修改,放弃了原有型号经典的起落架设计,改为移植米-38直升机的抗坠毁型起落架设计,采用一根粗壮的起落架主支撑杆和一个较细的辅助连接杆,连接到机身框架上。支撑杆由前向后下方倾斜,本质上是一种抗坠毁能力很强的“跪式”起落架,可以在坠机时充分吸收撞击能量,并可以提供较大的压缩量,尽量减轻撞击能量对机身的直接冲击,同时避免刺穿油箱引发泄露。新设计的主轮直径较小,但宽度较宽,估计是为了适应在海上石油平台上起降而采用小直径高胎压轮胎。

俄罗斯推出魔改版米171A3,首飞60年依然生命力旺盛,无可替代

新机身的设计明显移植了相当多的米-38直升机技术。其机身采用大量复合材料制造,机头设计了全新外形的流线形机头,和以前的流线形“海豚”机头有很大区别,也和米-38的机头外形有很大差异。最明显的是,该机的驾驶舱风挡采用两块整体式弧形玻璃构成,这在米-8系列直升机上是首次。整体式风挡玻璃采用一次成形,只有正中间一条隔框,视线相当优秀。在机头前方设计还有较大的一个雷达罩,可以安装大直径的气象或防撞雷达。

俄罗斯推出魔改版米171A3,首飞60年依然生命力旺盛,无可替代

全新驾驶舱设计


机舱尾部的设计,也有点类似米-38直升机,但是其坡度却没有米-38那样平缓。米-38的尾部采用跳板式尾门,为了让车辆在驶入时的坡度不至于太陡,而大大加长了跳板的长度。米-171A3并没有设计尾跳板,所以坡度并不大,但开有一个供人员进出的舱门。整体来看,尾部坡度介于米-8和米-38之间。不过,虽然现在出现的米-171A3直升机是纯客运型设计的,没有跳板式尾舱门,但不排除未来在此基础上发展货运型号,从而为其安装跳板尾门。从目前的照片上看,显然已经预留了相应的接口。

俄罗斯推出魔改版米171A3,首飞60年依然生命力旺盛,无可替代

尾部设计

除了机身之外,该机的三大件和电子设备,基本沿用了米-171A2型的设计。其发动机舱、尾梁等设计和传统型号区别不大,采用大功率的VK-2500-3发动机,旋翼采用新翼型的全复合材料旋翼,尾桨也继续沿用已经在米-171A2上使用的X型低噪音剪刀形四叶尾桨。其驾驶舱显示系统和米-171A2基本一致,采用每侧两个大型液晶飞行数据综合显示器,和中间一个大型任务显示器的配置,全机基本没有传统机械仪表。

俄罗斯推出魔改版米171A3,首飞60年依然生命力旺盛,无可替代

座舱仪表


机头下方左右,各安装了一套光电系统的转塔。其中一个是用于在夜间和恶劣天气下辅助飞行的直升机前视红外夜视系统,另一个是用于搜救时使用的光电搜索转塔。这套光电系统的配置,在目前的俄罗斯直升机中属于非常豪华的标准,也为该机提供了强大的在夜间和恶劣天气下,实施海上飞行和救援行动的能力。

俄罗斯推出魔改版米171A3,首飞60年依然生命力旺盛,无可替代

光电系统


该机的原型机公开展出后,有国内自媒体称其为俄罗斯第一架水陆两用直升机,这点明显是理解错误了。该机为了适应长期海上飞行需要,在设计时就在机身底部安装了四套应急漂浮气囊系统。不过这些应急漂浮气囊,是在海面迫降或坠海时,紧急充气提供临时漂浮能力的设备,目的是为乘员的安全撤离争取时间,并非是用于进行正常的水面起降。俄罗斯在上世纪70年代,倒是真的在米-8基础上研制过一型水陆两用直升机,那就是米-14型水陆两用直升机,少量装备俄罗斯海军航空兵和海岸警卫队,用于海上巡逻搜救,也向很多国家出口,那才是俄罗斯第一种水陆两用直升机。

俄罗斯推出魔改版米171A3,首飞60年依然生命力旺盛,无可替代

米-14直升机


同为对基准型的机身进行颠覆性修改的型号,米-171A3在设计初衷上和中国的直-8宽体型直升机-直-8L如出一辙,都是为适应核心需求而进行了大幅修改。不过具体的改进却是完全相向而行。军用型的直-8L为了提高装载适应性而将原机舱地板下的油箱移除,将其安排到机身两侧短翼中,从而降低机舱地板高度,方便装载。而民用型的米-171A3则是为了达到IOGP的适航标准,而将原先设计在机身两侧简陋的、没有任何耐坠毁设计的油箱移到机舱地板下方,从而强化其耐坠毁能力。

俄罗斯推出魔改版米171A3,首飞60年依然生命力旺盛,无可替代

中国直-8L直升机


从米-171A3的设计上看,明显移植了很多米-38型直升机的设计,可以看成是米-38和米-17最新型号的混血儿。米-38直升机原本是作为米-8/17系列直升机的替代型号研发的,整体设计较为先进。但米-38经历了近20年的研发,至今尚未完全成熟,其价格也非常高昂,除了俄罗斯空军和国有企业有个位数的订货外,一直无法打开市场,完全无法达到替代米-8/17系列直升机的设计初衷。同时,应该被其替代的米-8/17系列直升机却以其非常高的性价比,以每年上百架的速度持续量产中。所以,将米-38的部分技术用来改进米-17直升机,让其在相对低廉价格的同时也能获得性能的较大提升,适应未来全新的直升机市场和标准,也是米-171A3诞生的诱因之一。

俄罗斯推出魔改版米171A3,首飞60年依然生命力旺盛,无可替代

原本计划替代米-8/17的米-38,可能最终还活不过预计的被替代者


同时,米-171A3的这种全新机身布局设计,也有可能成为未来米-8/17系列直升机继续研发改进新型号的基础,从而诞生米-8/17家族的第四代产品。那么,在首飞60年以后,这种经典直升机将继续以一种全新的面貌欣欣向荣得发展下去。也许,到首飞100年的时候,还依然大批在蓝天之上飞翔!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1

标签:俄罗斯   起落架   舱门   机头   机舱   跳板   油箱   尾部   直升机   旺盛   生命力   机身   海上   外形   地板   型号   系列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