闺秀画家陈小翠的仕女人物画

陈小翠(1902—1968),浙江杭州人,又名翠娜,擅长仕女画、花鸟画与书法,亦精于诗、词、曲、散文,著有《翠楼吟草》二十卷。就仕女题材而言,展览可以窥见陈小翠正是用独有的、多方面的艺术视角。诗书画于她而言,是慰藉,是生活,也是理想。

作为一位闺秀画家,陈小翠一生与艺术相伴,以女画家之名谋生立足,并为自己开辟了一片有尊严的生存空间。其从最初习画,就极其投入,在1941年的《大陆》杂志《画余随笔》中就有记载,“十七岁毕业于中学,是为予沉溺于国画之时期。吾家旧蔽,古画颇多。予日摹之,或自创作。往往早起即画,至夜午不辍。寝食俱忘,双目直视,见画不见人。”一开始其并未以卖画为业,而是作为社交礼物馈赠亲朋,后来随着求画之人增多,才委托九华堂代理并订润例:“仕女人物婴孩屏条每尺五十六元,花鸟鱼虫每尺四十五元,扇面册页作一尺计,另加墨费二成。”遂以专业画家的身份出现在公众视野。


闺秀画家陈小翠的仕女人物画

(左)陈小翠,(右)顾飞



闺秀画家陈小翠的仕女人物画

中国女子书画会

后自立门户,“翠楼”收门徒七人,又参与中国女子书画会的发起筹建,多次参与书画展。晚年则成为首批进入上海画院的女画家。正如高居翰在《画家生涯》中所描述的女画家形象:“作为社交礼物,就像男性文人业余画家那样,或是在个人或家庭出现经济困难时出售以贴补家用,或是为情况所迫须孤身独居时,作为一种受人尊重的谋生之道。”

闺秀画家陈小翠的仕女人物画

陈小翠,《龙女牧羊》,1963年

上海中国画院所藏的《龙女牧羊》图,经营布置如舞台剧般。几株错节的老树前,龙女与书生一左一右,一前一后。手握书信的龙女略带忧愁,又不失秀逸之气,立于羊群前的高地上,诉说着错嫁之事。书生柳毅两手作揖,侧耳倾听。背景则是大面积的留白,小写意笔法皴染的树石,恰当的场景不仅营造出空灵古雅的气氛,还凸显了人物的精神状态。

闺秀画家陈小翠的仕女人物画

陈小翠,《卫夫人像》,1959年

在《卫夫人像》中,背景的芭蕉树所用笔墨浓重洒脱,淋漓奔放,与前景用笔韧劲工细、精致工整的端庄贤淑的卫夫人形象形成对比,饶有风韵。从这两幅作品中,我们发现陈小翠在人物与背景关系、笔墨技法的处理上,确实得新罗之妙。正如她自己所总结的:“以时人作画,清逸如仙,拟新罗小景白石诗意,尤为美妙。”新罗常用小写意浅绛色的笔法将精致工整、清疏淡雅的人物,与时而用笔精良,时而枯索飞白的树石、小景并置于画面。陈小翠也沿袭此法,常将人物置于庭院之中或花树下,借用不同的简化背景,丰富人物形象,增添画面意趣。

闺秀画家陈小翠的仕女人物画

朱文侯、陈小翠,《彩鸾写韵》,1958年

在仕女画题材的创作上,陈小翠除了直接的仕女画题材创作,更是借助题画诗的形式,将画意与诗词相结合,表达仕女题材作品未尽之意,展现女性思想的细腻与变化。至中后期,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感时伤事,以及对女性生命的反思与感叹,则较为豪迈沉郁,寄意遥深。可以说,仕女画题材如她的诗词创作一样,是她生命的一部分,心象的写照带着清雅俊逸的浩然之气。

闺秀画家陈小翠的仕女人物画

陈小翠,《长鼓舞》,1964年

就仕女题材而言,我们可以窥见陈小翠正是用独有的、多方面的艺术视角,开拓了仕女人物画的题材和境界,为世人呈现了一个多样、立体的新时代女性样本。陈小翠的书画作品散落诸处,不便于开展研究,但幸有其个人诗集、丰富的社会活动记录及家学渊源,让后人尚可有机会重新认识她的艺术生涯与价值。


闺秀画家陈小翠的仕女人物画

刘金辉——仕女四条屏之一(图片来源于聚镁Art0X)


闺秀画家陈小翠的仕女人物画

沈光华——寂寞深闺愁(图片来源于聚镁Art0X)


内容选自“聚镁Art0X”社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3

标签:仕女   心象   新罗   画家   女画家   闺秀   人物画   笔法   画院   工整   笔墨   题材   夫人   背景   人物   女性   艺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