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讲自己的故事—18

六几年,农村没有托儿所幼儿园学前班之说,我小时候在老家也只是谁有空谁照看我一会儿。

爷爷在生产队算个整劳力,平时难得有闲空,记得生产队农忙时,都搞夜战,经常是把我一个人扔在家里。我经常晚上被尿憋醒,发现在爷爷奶奶的大炕上,就我自己。

也记得跟爷爷睡过牛棚,晚上爷爷还要喂牛,牛饲料里有掺杂着刚炒熟的黄豆,我有时抓一小把,打打饿。爷爷只让吃几粒,不让多吃,说能吃死人了。说吃多了一喝水,豆子就会膨胀,容易把肠胃撑破。

冬天, 农闲时,每逢大集,爷爷经常扛着我,跟他赶集。爷爷赶集,不是去卖东西,而是去理理发。那时剃头的,都挑着挑子,一头是个箱子,里面放着理发工具,有一个不高不矮半高不高的小圆凳,另一头就是一个点着火的小炉子,没烟筒,上面坐着一个大白铁壶,壶里有热水,冒着白白的热气,老百姓的歇后语就是“剃头挑子,一头热。”就是说的它。每逢大集,有专门的区域是给理发匠准备的,整整齐齐,三五排,年轻的看哪个人少就过去坐下理发。年纪大的一般去找熟摊,老熟人,顺便拉拉呱,打听个事,捎个信。剃头匠说着话不耽误干活,带着小孩去的,一般也捎带着剃剃,多半也不要钱。很多剃头匠身兼多职,合适也做做媒,说说和,很多亲戚没打有主意的也逢集去咨询个事,知道他们见多识广,遇到自己想不明白的事,让他们给自己拿个主意。

当然了,剃头匠们也是个很好的私人广播站,谁家里婚丧嫁娶,红白喜事,街边闲事,都能交流交流。估计爷爷也利用了这个工具,没少去吹牛,把他大儿子在部队当了军官的消息散播散播,壮壮门面,让人家知道他这个酒晕子不好欺负。

我倒是乐意跟爷爷去赶集,爷爷很疼我,哪次去都给我买好吃的。记得最深的就是去回民羊肉煎包摊上要上三个煎包刚出锅的,我吃两,他吃一个,就着喝壶小酒,一咬一口油,那个叫香啊。

我们老爷俩吃饱喝足,爷爷再扛着我,我也听不出他到底唱着啥曲,一歪一晃的,和来来往往的人打着招呼,往家走。

再晕,没把我歪下过,反正几回差点掉下来,把我吓得不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0

标签:圆凳   挑子   红白喜事   烟筒   婚丧嫁娶   白铁   农闲   牛棚   生产队   歇后语   夜战   主意   爷爷   晚上   工具   故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