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大宪章——英国诸侯对君主专制的限制

在公元1215年《自由大宪章》的签订,标志着英国宪政的开始。

这对英国国王约翰来说,是一种失败,一种独裁式王权的失败。更丢人的是还是在“下属”——各路诸侯起兵声讨下被迫签订的。当国王当到人人想造反,不把国王当“牌”抹了,还有什么劲。

其实,首先是约翰自己没把自己当“牌”抹。

说起12世纪的西方各封建王朝,有一个与东方王朝区别很大的法律。如东方是“四海之内莫非王土”,土地上的东西也就当属天子的了,皇帝老儿也就是唯一的大地主。而西方土地归各诸侯继承人所有, 国王不直接拥有土地。就如英国金雀花王朝,第一代国王亨利二世是法国安茹伯爵的继承人,在法国拥有大片领地。当他成为英国国王时,那几乎是法国二分之一土地领地也并入了英国版图。

亨利二世去世后,其子查理一世继位。这是一个穷兵黩武、横征暴敛的君王。后其弟“无地王”约翰继位。“无地王”称号的由来是因为他的父亲认为不太可能再生儿子时,便把大部分的土地、财产平均分给了几个大儿子。谁曾想,又生了一个,已经无地可分了。

不过什么人什么命,就是这个“无地王”继承了王位,成了全国首富。这是一个性格非常复杂的人,聪明与糊涂、吝啬与慷慨、缺乏责任感、不受良心约束都能在他身上同时体现了出来,当然好色更是出了名的。

就是这样一个人,在法律、行政方面却有着一定的才能。他为英国编制了一套司法体系,自任最高的模范司法官,总揽一切政治、经济和军事大权。

看来揽权是个高手,可惜不会用。

对内横征暴敛,滥用职权弄得教会、诸侯、骑士、市民没有一个不烦的。

对外,在法国的领土相继以各种借口脱离了英国版图。

在与教会关系方面,因坎特雷大主教的人选问题与教皇英诺森三世发生冲突。弄得教皇颁布敕令,开除约翰的教籍和废黜约翰的王位。

国王干到这份上也够惨的。

为了证明自己的正确性,约翰准备联合德国向法国开战。而战争又需要钱,怎么办?再敛财加税呗。

贵族和民众怨恨情绪与日俱增。

1214年英法之战英方战败,约翰逃回英国。大败而归后才发现国内的诸侯已经联合起来要求约翰遵守前代国王制订的法律,尊重臣民的自由,否则诉诸武力。

约翰拒绝了诸侯的要求,诸侯起兵。真是失道寡助,全国上下只有七名骑士站在他身后。这要是在中国,早叫人砸死了。

无奈的约翰只好同意了诸侯们事先拟好的大宪章,签了字。

大宪章规定从大封建主中先出25名代表组成委员会,以监督国王执行大宪章。一旦发现国王有破坏大宪章条款的行为,便要求国王立即改正,如果40天内不见国王有改正表示,委员会便有权采取一切手段,包括使用武力,夺取国王的城堡,没收其土地、财产等,直到破坏大宪章的行为被纠正为止。实际上自由大宪章就是对王权的一种限制,增加了封建主民主管理国家的成份。增加了保障公民权益的内容。

说白了,国王要服从大宪章,而大宪章是诸侯们共同制定的。具有绝对权威的王权已经被贵族们套上了大宪章这道枷锁。

大宪章是封建民主革命的一次伟大胜利。

后来也成为资产阶级用来限制和反对王权的要力武器。新兴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把大宪章作为限制王权的法律依据重新提出来,并赋予新的解释,成为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确立君主立宪政体的宪法性文件之一。

《大宪章》对于世界历史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1

标签:宪章   英国   王权   诸侯   封建主   亨利   横征暴敛   君主专制   约翰   王朝   法国   教皇   王位   国王   贵族   土地   自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