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首日”》被理解为《“望子成龙”》,合适不?

某摄影媒体头版巨图刊发了一幅标题为“开学首日”的作品,说的是开学首日,众家长攀爬护栏和围墙,向着学校里面张望自己孩子。

这张图片引发关注,而图片的评论更引起摄影人的讨论。

我们先看看配合这张作品,评论人所写的文章,如下:

画外之音

头版大图点评:周某某(策展人、影像评论人)

常言:“可怜天下父母心”。这张图似乎是这句话形象的印证,这就是影像应有的力量。

这张“望子成龙”的照片,平而不淡,一目了然,在共情的作用下于读者的理解几乎了无障碍,主题明晰,平中见奇,意蕴深刻。由近及远的透视效果,让更多的人纳入了进来,画面里爬上栅栏的家长,以各种姿势向里搜寻、观望和拍照,更有急切者蹲下身子寻找间隙向内张望。摄影师客观、平实地呈现了开学第一天、孩子入学后家长观望的场景,一切让视觉主体说话,一切的技巧都将失效。在此,主体人物所携带和传达的信息令人动容,“此时无声胜有声”。“生活远比艺术不知要精彩多少倍!”可见,教育对于每个家庭的重要性,期待正在实施的双减政策能让更多家庭从沉重的教育负担下走出来。

摄影人看到以上,争论开始了:

家长“向里看”,一是不放心孩子,同时也是不信任学校和老师;二是无所事事,无事佬;三是不文明,不爱护公物;四是将学校当成动物园,围观猎奇很弱智,,,

“教育负担”减轻了,这些家长就不爬了?不窥视了?这个场面与什么教育负担毛关系没有,评论人才断章取义,自以为是,任意拔高呢。

作者写了标题《开学首日》,应该是比较中性的,中肯的,客观的,文字说明也没有倾向性的写实。

我认为依照这幅图没有什么毛病,也是应该发表,甚至头版用大图。但是,恰恰是评论人自己诠释为主题“望子成龙”,这个说法作为作品中心思想可就错了!

要望子成龙,那天天望,实际也就开学不文明爬一下。所以,与什么“望子成龙”没甚关系,作者自己标题也是《开学首日》,比评论人写得好太多。

作者拍这片子,结合其标题和说明,原意应该是更加倾向于“贬”,但被评论人弄成了“褒”,是否这样情况?

这种家长不顾形象不顾安全不信任学校不给自己孩子起正确示范的攀爬多得很,可以说全国都是,自从只生一个好之后就逐渐演变成这样夸张,孩子不会自己上下学,书包要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背,上学像是遭了多大罪受了多少累一样。要说这图拍的也不错,最关键是“及时反映了家长们在开学后又开启了过分溺宠孩子的新征程”,北京这学校围墙高,不文明爬的人多,首都奥,该曝光!

“放开生三胎,这样情况会减少”,评论人应该这样结尾,,,而不是什么“教育负担”,挨不上!

一个作品要起到社会正确作用,文字也不能忽略,不是每个读者都有摄影人的解读图片的能力的,何况错误的评论会产生错误的引导,,,

这件事说明两点,其一,评论人要写出评论,要站在作品高度之上;其二,评论人写评论,不能按照自己理解和观点想法行文,有点疑惑,要与作者沟通。

对于此事,您怎么看呢?

欢迎加关注,交流,分享,收藏,转发,讨论,点赞


《“开学首日”》被理解为《“望子成龙”》,合适不?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8

标签:望子成龙   首日   由近及远   头版   围墙   大图   主体   负担   合适   家长   孩子   标题   学校   作者   作品   图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