溺爱和责骂:妈妈夺走孩子重要成长营养的两大杀手

很多父母都认为子女是自己的私有物,他们有权利干涉、甚至决定孩子的未来,但他们不曾注意到,孩子其实有自己的思想,是有灵魂的,而他们也终有一天将离我们远去。一位外国诗人纪 · 哈 · 纪伯伦(Khalil Gibran)用他最优美的语言将这种情感写成了诗句……

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

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他们借助你来到这个世界,却非因你而来,

他们在你身旁,却并不属于你。

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却不是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属于你做梦也无法达到的明天。

你可以拼尽全力,变得像他们一样,却不要让他们变得和你一样,

因为生命不会后退,也不在过去停留。

你是弓,儿女是从你那里射出的箭。

弓箭手望着未来之路上的箭靶,

他用尽力气将你拉开,使他的箭射得又快又远。

怀着快乐的心情,在弓箭手的手中弯曲吧,

因为他爱一路飞翔的箭,也爱无比稳定的弓。

溺爱和责骂两种方式是许多妈妈养育孩子过程中常常采用的方法,这两种方式也是妈妈夺走孩子重要成长营养的两大杀手。

溺爱和责骂:妈妈夺走孩子重要成长营养的两大杀手

溺爱孩子,那无微不至的关怀,那时时刻刻的保护,恰恰成了让人窒息的爱,压抑了孩子正常的心理发展。

溺爱和责骂:妈妈夺走孩子重要成长营养的两大杀手

最大的伤害就是让孩子失去了自己。孩子在被决定的环境里长大,妈妈给安排好了一切。从记忆还没有开始的时候,就要学习十八般武艺,不能落后。然后进哪家幼儿园,和谁谈恋爱,读哪个专业,选择都在被决定。被决定的还有兴趣,哪些事该做哪些事不该做,要向“别人家的孩子”学习,要天天向上。大小几乎所有的事情妈妈都要插手,评价一个是非,划定一个界限,于是从小就知道了什么是对的和应该做的,却不知道了什么是合适的,是自己喜欢的。孩子被妈妈剥夺了成长的权利,孩子只学会了判断什么是该做的而不会判断什么喜欢做的。

妈妈夺走的,不仅是兴趣,还有动手能力、自我发展和对生命的体验。为了能让孩子有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妈妈大包大揽了一切,从不让我们受一点委屈。于是从小就喝水不曾烫着也不曾凉着,冬天冻不住夏天也热不着,不用进厨房就有各种美味,俨然成了孩子的仆人。同时也不让孩子自己去沙滩玩,不让和同学去郊游等。凡是妈妈能想到的危险都被禁止了,凡是让我们受委屈受累的活妈妈也都替我们做了。结果也同样是悲哀的,长大后,不知道厨房是个什么味道,缺乏动手能力,对生命缺乏体验。人的一生是不断试错并通过自己的尝试而总结经验的过程。当孩子这些经验全部被妈妈夺走了的时候,那么孩子就会无法体验生命的必然过程,不知道什么是委屈,不知道什么是挫败,更不知道当这种事情发生的时候怎么去面对。一个人的成熟度和他的经历有非常大的关系。随着时间延长,人的生理年龄会不断增大,但是心理年龄却未必,它只与一个人的经历有关。一个人经历的越多,越坎坷,他的心理年龄就会越大,越成熟。但是被剥夺了生命体验的人,很难让自己的心理成熟起来。因此我们看到了太多成年人依然像小孩子一样,喜欢任性发脾气,看事情的角度和方法都有些幼稚。

很显然,妈妈过度的保护、照顾与担心,是对孩子有伤害的爱。最容易引发的就是孩子的抑郁情结,即使长大,也依然容易感觉到茫然、挫败、无助与孤独。健康的爱是温和的,安全的,正向的,过度的以爱的名义实施的行为都只是伤害。妈妈应该怎么做?

溺爱和责骂:妈妈夺走孩子重要成长营养的两大杀手

给孩子自由是必须要做的。只有拥有了自由的孩子才能发展自己该发展的能力,体验该体验的感受,才能做回他自己,为他自己的人生负责。给他自由的方式就是放手,让他去大胆尝试。

其次就是放下对孩子的期待。父母把孩子带到了这个世界,有义务无条件地用健康的爱把孩子抚养大,而不是要求他为自己负责,留在自己身边,回报自己爱。家长自己要为自己缺失的价值感和爱负责,而不是孩子。

尝试延迟满足也是一个办法。不要让孩子的需求马上满足,要让他学会等待,让他自己去表达,自己去寻找,自己去创造。然后适度的给与他奖励和满足。如此可以锻炼出孩子寻找满足的能力。培养寻找满足需要的能力要远远重要于满足他当下的需要。

最后就是滋养自己。这是任何时候都要去做的。滋养自己的方式就是拿回自己的生活,丰富自己的生活,从人生其他角色里去寻找自己的价值,认可自己,而不是仅仅从家长这个角色汲取价值感。

溺爱和责骂:妈妈夺走孩子重要成长营养的两大杀手

责骂孩子同样给孩子造成很大的伤害,其威慑力很容易左右孩子的一生。

溺爱和责骂:妈妈夺走孩子重要成长营养的两大杀手

“骂孩子”似乎是中国家庭的常态,在骂孩子的那一刻,每位父母的口才都能胜过德云社,多数是单口,也有时候是爸妈对口,爷爷奶奶偶尔参与就成了群口,唯一不变的是口才的水准!大多数时候,我们不觉得是在“骂孩子”,而是“我好好说你都不听,那最后只有提高嗓门”。我们很难意识到孩子怎么说都不听话,是因为我们“说的内容不对、说的方式有误”。长此以往有两种可能,一是孩子感受不到父母的爱,变得不自信、内向。二是孩子的心门渐渐关上,不想与父母沟通,这种表现在青春期孩子身上尤其明显。大声责骂孩子还有一个后遗症:模仿是孩子的天性,你大声吼他,他将来在外面也大声吼别人,这会使他没有人缘,交不到好朋友,以后人生的路会很孤寂,而且你吼他,他以后也会继续去吼你的孙子。

面对孩子的问题,我们可以允许自己慢一点,先处理自己的情绪,再处理孩子的问题。在尊重孩子的基础上,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和需求,寻找孩子和我们父母都能接受的沟通方式。

一. 处理自己的情绪,不迁怒

现在的父母作为上有老下有小的一代人,自然有孩子不能理解的压力与负担,但将自己的情绪与孩子的问题混淆在一起,会让孩子产生混乱,是“爸妈在外面受气了朝我发火”还是“我真的做错了”?不如用成人的心态面对自己的压力,直面自己的情绪、接受并承认它们,调整好心态,再来教育孩子。孩子的错是孩子的,我们的压力是我们自己的,不混淆、不迁怒。

二. 尊重孩子,把握界限

很多父母都认为“孩子毕竟是孩子,心智都不成熟,所以父母的管教必不可少”、“我不是有意想骂他,我是为了他好!”其实我们在教育孩子之前应该明确一点:孩子不是我的私有财产,而是独立个体,是应当被尊重的。当我们不能理解孩子的思想世界时,别急着否定或反对,先安抚自己的情绪,在自己与孩子之间画一条清晰界限,把孩子当成独立个体、平等对话。

三. 接受现实,尝试理解

建立在尊重基础上的“接受现实”,对家长来说受益无穷。三岁的孩子不能遵守家长的命令,是因为他的认知水平使他没有规则这个概念,接受这个现实,家长就不需责骂孩子“不听话”。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接受这个现实,家长就不需责骂孩子“就知道玩,不爱学习”。不要因为孩子的表现与自己的期待有所冲突,就立马紧张、焦虑。接受现实,让我们心态平和,情绪稳定,然后尝试理解孩子的想法,从孩子的角度看问题,直面问题本身,不把问题夸张成可怕的恶果。

四. 信任他,让他为自己负责

我们希望孩子成为一个怎样的人?我们希望哪怕有一天,父母都不能再照顾他、帮助他,他也能独立面对这个社会,好好生活,成为一个对自己、对家庭、对工作负责的人。那么,从现在开始我们就应该放手,把他的责任还给他。这其实是我们父母信任自己孩子的表现,我们要相信他能行、他可以!这一点非常重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6

标签:溺爱   妈妈   孩子   弓箭手   界限   儿女   杀手   委屈   大声   情绪   家长   父母   营养   现实   生命   方式   心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