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座不起眼的小城里,为什么会有一座世界遗产帝王陵?

说起明朝,也是当代中国影视剧中数一数二的存在,明朝传了十六帝,共计276年,先后建了明皇陵、明祖陵、明孝陵、明东陵、明景泰陵、明显陵、明十三陵等十九座帝陵,分别位于安徽凤阳、江苏盱眙、江苏南京、北京和湖北钟祥五个地方。


安徽凤阳好理解,朱元璋的家乡,盱眙其实也可以理解,盱眙现在属于江苏,但明朝时期属于泗州,是临濠府(也就是今安徽省凤阳县)的属地,曾是朱元璋祖父、父亲逃难的地方,朱元璋的出生地,两地只相隔100多公里,古代也同属一府。南京和北京更好理解,分别是明朝的都城。那这湖北钟祥为什么会冒出一座明显陵来呢?


这还得从那位当了45年皇帝,早期开创了“嘉靖新政”,后期又长达20年不上朝,差点被宫女弄死的明嘉靖皇帝说起。明世宗嘉靖皇帝朱厚熜,是明武宗朱厚照的堂弟,明武宗正德十六年(公元1521年),年仅31岁的明武宗驾崩,因为他没有子嗣,也没有亲兄弟,所以下一任皇帝只能在明武宗的堂兄弟之间产生,最终就确定了与明武宗血缘关系最近的堂弟,年仅15岁的朱厚熜。


因为朱厚熜的父亲朱祐杬封地是湖广安陆州(今钟祥市),朱厚熜也出生于安陆兴王府,一不小心当了皇帝后,他便下诏把自己的出生地升为承天府,设钟祥县,取“祥瑞钟聚”之意。此后又整整历时47年,从明正德十四年(公元1519年)到明嘉靖四十五年(公元1566年),给自己的父亲父亲恭睿献皇帝朱祐杬、母亲章圣皇太后在钟祥建了一座合葬墓,这就是今天的明显陵。


在这座不起眼的小城里,为什么会有一座世界遗产帝王陵?

如果说在明世宗朱厚熜之前,明朝皇帝的根脉之地在凤阳,那么在明世宗之后,明朝皇帝的根脉之地又多了一个钟祥。


在这座不起眼的小城里,为什么会有一座世界遗产帝王陵?

明世宗可以说是明朝的分水岭,有人说“明始亡于嘉靖”,嘉靖是明朝从全盛走向衰落的过渡,历史不好评价。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明世宗以下,明穆宗(隆庆)、明神宗(万历)、明光宗(泰昌)、明熹宗(天启)、明思宗(崇祯)皇帝的根,往远了说来自中都凤阳,往近了说都来自兴都钟祥。


在这座不起眼的小城里,为什么会有一座世界遗产帝王陵?

看到这里,大家大概也就明白了,为什么在湖北中部这座不起眼的小县城里,会有这么一座明帝陵,而且还是世界文化遗产,因为近半个明朝的根,也是源于这里。


在这座不起眼的小城里,为什么会有一座世界遗产帝王陵?

明显陵在明朝十九座帝陵中也有一些特别之处,它不仅是中南六省中唯一的一座明帝陵,也是明帝陵中单体面积最大的皇陵,由于显陵是明世宗的父母合葬陵,所以“一陵两冢”的陵寝结构又是绝无仅有。


在这座不起眼的小城里,为什么会有一座世界遗产帝王陵?

中国很多景区都在人为地扩大,明显陵本身纵深大概1.6公里左右,但游客中心停车场到显陵的真正起点新红门,又有1.6公里左右,赶时间或者天气不好时,建议坐个三轮车10元前往。


在这座不起眼的小城里,为什么会有一座世界遗产帝王陵?

时间充裕的则可以穿过新造景点“莫愁村”慢慢走过来,话说这个“莫愁村”虽然是个人造仿古景点,但里面还是不错的,餐饮食宿,特色小店都有,而且价格也比较公道。


在这座不起眼的小城里,为什么会有一座世界遗产帝王陵?

莫愁村里还有一座余秀华文学艺术馆,余秀华是钟祥市石牌镇横店村的农民,出生时因倒产、缺氧而造成脑瘫,但爱好诗歌,因一首《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成名,成为了湖北当代有名的女诗人。


在这座不起眼的小城里,为什么会有一座世界遗产帝王陵?

总之你可以选择去程或者回程步行穿过“莫愁村”,走走看看,拍拍照还是不错的,赶上饭点也可以在里面就餐。


在这座不起眼的小城里,为什么会有一座世界遗产帝王陵?

明显陵陵区的入口从新红门开始,新红门始建于明嘉靖十八年,为显陵的第一道门,是外罗城的门户,也是显陵由王墓扩建为帝陵的重要标志之一,门前左右各立下马碑一通,碑上刻字为严嵩手笔。这里也是验票处,明显陵门票60元,作为一处世界文化遗产,规模最大的明代帝陵来说,价格算是适中吧。


在这座不起眼的小城里,为什么会有一座世界遗产帝王陵?

新红门内石板铺成的神道,直抵旧红门,最为独特的是,新旧两重红门不在一条中轴线上,这在中国古代传统建筑中较为少见,这条神道被称为“龙鳞神道”,中间青石铺就,象征着龙脊,两边以卵石镶边,象征着龙鳞。弯曲的路形与周围的建筑有机结合,好似一副阴阳太极图,也象征着这是一条活灵活现、正在腾飞的龙。


在这座不起眼的小城里,为什么会有一座世界遗产帝王陵?

旧红门和新红门长得很像,是显陵为王墓时的门户,始建于明嘉靖四年,是中轴线上的正门,过了旧红门就是内城。


在这座不起眼的小城里,为什么会有一座世界遗产帝王陵?

过旧红门后越过御桥,神道正中是高大的睿功圣德碑亭,平面呈方形,汉白玉石台基,下设须弥座,上为重檐歇山顶,四边各开有券门。


在这座不起眼的小城里,为什么会有一座世界遗产帝王陵?

碑亭正中立“御制睿功圣德碑”,碑文为嘉靖皇帝亲笔撰写,石碑下部现在为新建,可见其在特殊历史时期曾被损毁。


在这座不起眼的小城里,为什么会有一座世界遗产帝王陵?

过了碑亭后63米处又有一座御桥,过了御桥便是神道、祾恩门、祾恩殿、茔城等建筑,也就是陵区的主要建筑。


在这座不起眼的小城里,为什么会有一座世界遗产帝王陵?

神道的起点是两根高大的望柱,它是皇权的象征,也是仪仗起头的标志。相传一为“望君出”,一为“望君归”。望君出:它呼唤着帝王走出九重深宫,体察世间民情;望君归:它呼唤着帝王在宫外不要过久留恋民间生活,及时归来处理朝政。当然这都是老百姓的美好愿望。


在这座不起眼的小城里,为什么会有一座世界遗产帝王陵?

神道两旁排列着石像生,有狮子、獬豸、卧骆驼、卧象、麒麟、立马、卧马各一对,文臣、武将各二对。


在这座不起眼的小城里,为什么会有一座世界遗产帝王陵?

算上望柱的话,明显陵神道有石刻12对,明孝陵是17对,明十三陵各是18对,明祖陵是21对,明皇陵是32对,也许因为明显陵最初是王陵,后来才升为帝陵,所以石刻的数量最少。


在这座不起眼的小城里,为什么会有一座世界遗产帝王陵?

神道后面是棂星门,六柱三门,石柱上各置独角神兽一只,明间及次间额枋上,均饰云头及火焰宝珠,故亦称“火焰牌坊”。


在这座不起眼的小城里,为什么会有一座世界遗产帝王陵?

棂星门就是天门,它寓意帝王的灵魂过了此门便上了天堂,这座门保存比较完整,两侧有精美的琉璃影壁。


在这座不起眼的小城里,为什么会有一座世界遗产帝王陵?

明显陵有两口池塘,新红门外的为外明塘,棱恩殿前的为内明塘,这口呈正圆形,直径33米,4米见深,以铜铸底,它的寓意是龙珠,神道是一条旱龙,九曲河是一条水龙,两条龙于此交汇,构成双龙戏珠的格局。


在这座不起眼的小城里,为什么会有一座世界遗产帝王陵?

除了风水讲究之外,其实这水塘还是有实用功能的,一来可以降低地下玄宫的水位,二来可以起到消防的作用。


在这座不起眼的小城里,为什么会有一座世界遗产帝王陵?

陵恩门是内城的正门,下承汉白玉栏杆围绕的石雕刻须弥座台基,装饰十分华丽。东西两侧分别置有八字形的琉璃照壁,正面为琼花,背面为双龙,可惜该建筑毁于明末兵火,如今只剩下断壁残垣,别有一番残缺美。


在这座不起眼的小城里,为什么会有一座世界遗产帝王陵?

棱恩殿仿皇宫金銮宝殿修建,是供奉帝后神牌和举行上陵祭祀活动的场所,也是陵内最大的主体建筑,明末毁于战乱兵火,如今只余下基座。


在这座不起眼的小城里,为什么会有一座世界遗产帝王陵?

在明朝,无论是皇帝亲临,还是王公贵戚都在殿内上香、进帛、献爵、行礼,场面排场隆重,如今却只剩一片沧桑,但是我特别喜欢这种感觉,这才是历史的真实。


在这座不起眼的小城里,为什么会有一座世界遗产帝王陵?

在大殿东次间内有加上尊谥记文碑一块,殿内树碑,这也是明朝十九座帝陵中的孤例。


在这座不起眼的小城里,为什么会有一座世界遗产帝王陵?

显陵中最后一座建筑是明楼,这是陵园的标志性建筑,重檐歇山式楼阁,是悬挂陵名牌匾和树立圣号碑的地方。


在这座不起眼的小城里,为什么会有一座世界遗产帝王陵?

明楼前有石五供,这是明帝陵的标配,也是象征性的祭台,皇帝祭祀时放供品的地方,包括石香炉、石烛台、石花瓶和石供案等。


在这座不起眼的小城里,为什么会有一座世界遗产帝王陵?

其实这座建筑在明末同样是毁于兵火的,1990年复建,所以看起来比较新,与周围的断壁残垣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在这座不起眼的小城里,为什么会有一座世界遗产帝王陵?

楼内有石碑,碑身“恭睿献皇帝之陵”七个大字为嘉靖皇帝亲笔所书,苍劲有力、气势浑厚。


在这座不起眼的小城里,为什么会有一座世界遗产帝王陵?

明楼后面便是双茔城,这是显陵最大的特点,两个坟冢代表了墓主人的两重身份,藩王和皇帝。


在这座不起眼的小城里,为什么会有一座世界遗产帝王陵?

前宝城是朱祐杬死后按藩王规制建兴献王坟时建造的,朱厚熜登基后,追封其父为“兴献帝”,嘉靖十七年(1538年),其母病故,嘉靖十八年(1539年),朱厚熜亲临钟祥,并亲自策马登上宝城,在显陵后部选定新址,将其父母合葬于新寝,两宝城之间用很长的平台连接起来称为“瑶台”。所以在明代陵寝中,唯独显陵出现了“有两个宝城,中间有一瑶台”的特殊格局。


在这座不起眼的小城里,为什么会有一座世界遗产帝王陵?

站在明楼之上,还可以俯瞰整座显陵全貌,依次可见棱恩殿遗址,内明塘、龙鳞神道和碑亭等。500年的风雨沧桑,战火硝烟,这座藏匿于小城的帝陵,在残垣断壁之间,仍然保持着​最初的格局。​


在这座不起眼的小城里,为什么会有一座世界遗产帝王陵?

1988年,明显陵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11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作为"明清皇家陵寝"的一部分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座不太著名的明帝陵,如今已是世界级的历史遗迹。


明代的帝陵相对保存较好,也有一定的相似性,看多几座会感觉到都差不多,但明显陵还是有诸多显著的区别的,瑶台与双茔城,内外明塘、龙鳞神道等等都是明帝陵中的孤例, 此外显陵中的石碑多达九通,也是明代其它各帝陵不可比的,内外罗城的设计也开启后世明帝陵的先河。


封建王朝有着等级森严的规制,帝陵这种建筑,更是有章可循,朱祐杬由于死的时候还是藩王,后来儿子一不小心做了皇帝,从此荣升为先帝,王陵从此也升格为帝陵,所以很多地方会与众不同,这样也好,让过于死板的明清皇陵更有看点。#走吧自驾去旅行##荆门头条#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5

标签:钟祥市   安陆   盱眙   凤阳   碑亭   明朝   陵寝   神道   嘉靖   皇陵   明末   湖北   明代   不起眼   帝王   世界遗产   城里   皇帝   建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