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行》郎德风光

郎德上寨,属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是一个有百户人家的苗族村寨,距凯里市区29公里,距县政府雷山15公里。郎德上寨古建筑群被列为我国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贵州行》郎德风光

郎德苗寨位于凯里市东南27公里的苗岭腹地,分上下两自然寨。对外开放的是上郎德,作为全国第一个民俗风情村寨游览地这里是有名有实:吊脚楼、芦笙堂、风雨桥一个都不少。

《贵州行》郎德风光

这是一个有百户人家的苗族村寨。郎德上寨系苗语“能兑昂纠”的意译,“能兑”即欧兑河下游之意,村以河名,“昂纠”即上寨,郎德上寨因属郎德地片上方,故名。寨内苗民的服饰以长裙为特征,所以又称为“长裙苗”。

《贵州行》郎德风光

郎德镇具有着得天独厚的民族旅游资源,镇内有享誉海内外的“中国民间歌舞艺术之乡”、“全国百座露天博物馆”和“芦笙之乡”。郎德上寨古建筑群被列为我国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贵州行》郎德风光

节日期间或旅行团来到时会有热情的迎客仪式和盛大的芦笙舞、铜鼓舞、板凳舞等苗族歌舞表演。后来在各地兴起的“民族村”都是在它的启发下建立的。

《贵州行》郎德风光

在这里除了可以欣赏到苗族独有的木吊脚楼建筑外,还可以欣赏到寨民表演的拦路酒歌、盛装苗舞、芦笙舞、八抬芦笙舞等等节目。

《贵州行》郎德风光

村寨背山面水,古木参天,游人光临时都会受到热情接待。接待方式十分特别,他们身着节日盛装,唱起动人的敬酒歌,向客人敬献醇香的拦路酒,以“阻拦”客人进寨的特殊方式迎接客人,拦路少则三道,最后多达十二道,进了寨门,首先要到铜鼓坪上跳舞,先是节奏慢的“踩铜鼓”,后则是节奏明快“青年芦笙舞”,来此观光的游客往往会情不自禁地跟着跳起来。

《贵州行》郎德风光

寨老们吹起了芦笙,顾名思义,村子里最年长的老人被称为寨老,他们许多都已经80多岁高龄,穿着清一色的青色长袍站在蓝天白云下演奏,飘动的白胡须让郎德上寨更有了一种世外桃源的感觉。

《贵州行》郎德风光

男人身穿黑色苗服,头围黑色头巾,会吹芦笙的老年人的排列成队,不会吹芦笙男人也要站到村口,迎候客人。

《贵州行》郎德风光

苗家小美女拿着牛角酒准备迎接客人,身上的银饰发出叮铃铃的响声,听其声便能闻其人,好美的苗妹出门。

《贵州行》郎德风光

往村寨去的路被苗家的女人们占据,道拦门酒摆好,那场面极具苗家风情,只等好酒力的客人往闯关了。

《贵州行》郎德风光

朗德苗寨的阿妹里有很多长得白白胖胖的,身穿苗服,银饰闪闪,古朴沉寂的苗族山寨因为她们的靓丽变得风情生动了。

《贵州行》郎德风光

沿着弯曲的鹅卵石铺就的山路往上行走,来到寨子中间的芦笙场,专为歌舞表演和大型活动而设。

《贵州行》郎德风光

喝过拦门酒,表演开始了,村寨里的老人真多,苗族男人留长胡须是美就像苗族女人的长发视为美一样。

《贵州行》郎德风光

芦笙在苗寨回荡,美丽的苗族女人们在苗寨里跳起了民族舞蹈,朗德苗寨顿时精彩了。

《贵州行》郎德风光

苗族的芦笙舞和锦鸡舞在古朴的苗寨里跳起来,阿姐阿妹身上银饰熠熠闪亮,绣花的长裙在旋转,因为是苗族村民原生态的舞蹈,纯朴不花哨,好一番苗家风情。

《贵州行》郎德风光

苗族的芦笙舞和锦鸡舞在古朴的苗寨里跳起来。

《贵州行》郎德风光

阿姐阿妹身上银饰熠熠闪亮,绣花的长裙在旋转,因为是苗族村民原生态的舞蹈,纯朴不花哨,好一番苗家风情。

《贵州行》郎德风光

铜鼓场上的表演,一会苗族姑娘们变幻着舞圈,一会儿又向中心蹦跳聚拢、一会儿又向外围旋舞散开,有如百花园中的朵朵鲜花在争妍绽放,又好似缤纷的彩蝶在纵情歌舞。

《贵州行》郎德风光

虽然这些舞者都并非出自专业的舞人,但舞蹈风格的古朴、潇洒和舞者发自内心的喜悦,在一旁的观看者,都被这充满生机的歌舞所感染,忍不住加入其中。

《贵州行》郎德风光

在这里,我们欣赏到了敬酒歌,苗族飞歌、芦笙舞、铜鼓舞和板凳舞等丰富多彩的苗族民间歌舞。

《贵州行》郎德风光

雷山苗族服饰,是当今世界上最美丽的服饰之一,承载着苗族历经磨难的历史变迁、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以及古往今来生活环境的浓缩,史学家称之为“穿在身上的史书。”

《贵州行》郎德风光

来到这里会让你惊艳到淳朴中带着华丽的民俗特色,各种丰富多彩的苗族民间歌舞在此上演。

《贵州行》郎德风光

苗族姑娘清澈的眼神,动人的舞姿,无不拨动着在场观众的心弦,透过如此干净透彻的眼睛,也看到了这里的民风的淳朴与纯净,每个人的脸上也洋溢出快乐的神情。

《贵州行》郎德风光

八九十岁的老人还能吹芦笙,还能表演,身体还很硬实。

《贵州行》郎德风光

我问他们平时吃肉多吗?他们说什么都吃,平时生活有什么吃什么的人容易长寿,吃什么有什么的容易生病。

《贵州行》郎德风光

在苗岭山区,几乎是家家有芦笙,人人会吹笙。苗族芦笙有大有小,有长有短,长的两丈多长,短的不足尺。

《贵州行》郎德风光

吹芦笙的“继承人"。

《贵州行》郎德风光

吹芦笙的“继承人"。

《贵州行》郎德风光

大的只能吹,不能跳。只吹不跳叫“吹芦笙”。自吹自跳叫“跳芦笙”。

《贵州行》郎德风光

跳芦笙踩芦笙都属芦笙舞、芦笙配合使用则叫“莽筒芦笙舞”。

《贵州行》郎德风光

加上木鼓或铜鼓,叫“木鼓莽筒芦笙舞”、“铜鼓莽筒芦笙舞”。而我们初到郎德所见之寨民表演的就是“铜鼓莽筒芦笙舞”。

《贵州行》郎德风光

最后,全村男女老少络绎上场,围成若干个同心圆,随着铜鼓点子款款绕场起舞,客人们也被邀入场内,使狂欢活动达到高潮。

《贵州行》郎德风光

歌舞之后,可信步走入普通苗家,那“吱呀”的纺车,“嚓嚓”的布机,讲述着大山中宁静的生活,热情的村民定会邀你在吃新节或过苗年时再来,那是他们最隆重的节日。

《贵州行》郎德风光

平时看到的这些苗族刺绣都十分美丽,典雅庄重,朴素又大方。

《贵州行》郎德风光

苗族老奶奶戴着老花镜,刺绣手艺还那么娴熟,苗族刺绣是源远流长的手工艺术,是苗族装饰中不可缺少的,无论是服装还是头饰,工艺都复杂,做工却非常精细。

《贵州行》郎德风光

蜿蜒的山路掩映在绿林青蔓中,悦耳动听的苗族飞歌不时在旷野山间回荡。从他们真挚、纯朴的眼神中能感受到当地居民的真、善、美。

《贵州行》郎德风光

做绣工的苗家老人。

《贵州行》郎德风光

自古以来苗族就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人人会唱歌,人人会跳舞。歌舞伴随着历史,千百年的传承,生动地演奏出苗族人的生活状态。看惯了现代的劲歌热舞,不仿走进郎德上寨,听听最富有山野味,古朴、粗犷的苗族歌舞。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7

标签:雷山   苗族   苗岭   芦笙   苗寨   铜鼓   村寨   阿妹   贵州   纯朴   长裙   古朴   刺绣   歌舞   舞蹈   客人   风光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