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为民:天地自然楼上楼

章为民:天地自然楼上楼

建在二层石壁间的楼上楼。

生活常有巧头戏。

2日早上,突然记起,徐霞客曾有齐云山的游历记录。网上搜,果然。


这是1616年,31岁的徐霞客,在齐云山的文字记录,收在《徐霞客游记》第一卷。文中,他记录下五老峰、棋盘石、观音岩、九龙井等处的所见。这些,都是齐云山后山一带的胜迹,现在称为:楼上楼景区。


早餐后,志刚问:去不去楼上楼。

你看,巧不巧。

他是去访人。


听客栈曹老板介绍,那儿有一位在大山中,寂寞生活了二十六年的护林人。

曹老板说,楼上楼有点远,单程要走三个小时。


我有点犹豫。来齐云山,就想静下心,多勾点画。不想把时间,化在更多的行走上。


但是,早上读到的徐霞客文字,发挥了作用。

要不,踏着四百年前的文字,作一次文化寻访?


上午九点多,和志刚一道出发。


他带了一瓶疆茅酒,我背了个大行囊。我的包里,除了画具、凳子,还带了一大包吃食。


章为民:天地自然楼上楼

舍身崖上的长生楼。

从舍身崖长生楼边上的一条山道,向上往北,缘峭壁,傍深谷,走到五老峰。折东,有会仙阁。会仙阁是景区的后门售票处。


五老峰的陡峭山壁间,有一座古楼,同古画中读到的建筑一个模样;会仙阁同样古意盎然。这样的建筑,散落在青嶂群峰间,使这片风景,染了一层古意。


章为民:天地自然楼上楼

五老峰间的古楼。

章为民:天地自然楼上楼

白云关。

过白云关,峰峦换到右手边,深谷跌入左边。一路高树华木,翠薇染衣。时不时,有山杜鹃的粉色,从翠薇中闪出,盈盈含笑。右手山壁,常有赤石丹穴,如房似厅,弥漫过往时间的痕迹。几乎每座洞穴的壁上,都凿着古人的题刻。


被我记住的,一是“十里翠廊”,所以记牢,是一路过来,心生古人一样的感受;一是“幽谷晴雨”,这片石穴洞壁,泉溅飞珠,果然晴天也雨。一是“草瓦石屋”,同样写实。石洞上,芳草萋萋,似盖遮瓦。石壁似墙,冬暧夏凉。和志刚说,什么时候,带了帐篷,听松风清泉,伴飞禽野兽,应有别样收获。


章为民:天地自然楼上楼

五老峰之一。

果然,翠廊行走,马上来了收获:

五步外,忽有噗噗动响。定睛,灌木密枝,困住一片白。这白,竟是活生生一只巨型白鹇。显然,白鹇看到我俩,想快速逃逸,却被密枝困住,既不能快跑,又无法腾飞。好在,我俩喜欢一切生物,白鹇虽唾手可抓,也无一丝占有心。


我俩都止了步,静候着,等白鹇从乱枝杂草中钻出,才从路上经过。


章为民:天地自然楼上楼

被灌木困住的白鹇,是珍贵的二级保护动物。

十一点多,来到一片宽敞丹崖下,崖壁有一幢小巧的红墙小观。石壁上,凿着“仙人挂画”的题字。原来,小观上的石壁,有泉雨洇痕,似天然图画。

我俩以为这就是楼上楼。


志刚去拜访那位护林人,我则铺开画具,画这天的第一张速写。


章为民:天地自然楼上楼

这天画的第一张速写。

章为民:天地自然楼上楼

回程时,我又在丹崖小观门前,画了一张。

快画完时,来了位当地山民,却是志刚要访的那位护林人的儿子。

原来,我们已从楼上楼经过,而那位护林人的住处,并非在楼上楼,却还在更前头。


也不知志刚是怎么找着的,他在护林人屋里时,特特让护林人儿子来带我。


又往前走过一里多路,不知何时,一条清溪横在右手边,溪上有廊桥,桥的另一头,有幢小小的白墙砖房,正是护林人的住处。


章为民:天地自然楼上楼

十里翠廊。

护林人姓汪,他的爷爷原在齐云山月华街当道士,四九年后,成份划为富农,影响了几代人。


因为成份不好,这户汪姓人家,一度避难江西。


这位七十一岁的护林人好客,有来客,总热心留饭留酒。我进屋时,志刚和护林人正喝得起劲。护林人唱道歌,却听不清歌词,问唱文,他说,就四个字:天地自然。


章为民:天地自然楼上楼

山间田畴。

酒喝到兴头,我讨纸墨,要来写字。


护林人家里,还真有宣纸和墨汁。在廊桥上铺开,我写了“天地自然”四个字。也不用写惯的楷体隶体,乘酒兴,用自由体随意写,来合“天地自然”的自由精神。


七十一岁的护林人也起了兴致,说要为我俩拉支二胡。


果真,拎了琴盒,护林人从屋里走到廊桥,在二根琴弦上,拉出一种声音,无曲无调,和着山风溪声,泼洒出“天地自然”的意思。廊桥下,溪中有石窝,竟是徐霞客记录的“大为渊,小为臼”的龙井。


章为民:天地自然楼上楼

当天傍晚,回到月华街的一张速写。

我们把带去的酒和一大包吃食,留给了护林人。另外,志刚还封了一份红包。

回程,志刚先走,我一路画回去。


这回,寻到了楼上楼。


楼上楼在“仙人挂画”和“草瓦石屋”洞穴之间,往上的另一条山道上。有楼阁,于上下二层的石穴中顺势建起。因为崖壁有两层,所以称“楼上楼。”早在明代嘉靖年间,就有最早的建筑。


这天,边走边画,共得画九张;看手机计步,行脚一万八千步。


志刚呢,回程时,又两次碰到,那种叫白鹇的美丽瑞禽。

(2020.4.3。上午。记于三天门客栈)


附:2020年4月2日的早上打油:

今早山上淡白云,

石壁石栏生苔青。

也学野鸟随处落,

白岳山上做山民。


(早上打油,一起加油。今早醒得早,写《同芸上齐云(一)》。六点半出门,四围山峰,没有昨早的云海增色,亦穆然可喜。过财神殿,见东面山脚处,生一团白云,慢慢移北,延伸出一条玉带,系在对过的矮山腰。今早比昨天走得多,下了二天门,细赏白岳的摩崖石刻。晨记于三天门客栈门前。)




关于作者


章为民,署名章二,1967年生人,祖籍无锡。曾先后主编撰写《大浮》、《无锡旅情》、《自书自画自打油》、《行走在千年光阴》等书籍。举办过两次个人画展,参加数十次联展和各种画展。曾任《华东旅游报》社执行总编辑十余年。在城市和湖山间,随手著文,畅意勾画;心游天地,步量山川;将散乱的日子,揉成诗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1

标签:石屋   天门   龙井   白鹇   画具   自然   天地   崖壁   古意   山民   石壁   速写   回程   客栈   早上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