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在细节上招来不必要的障碍和麻烦

慎出明去留,现隐观道义。善于选环境,适度合礼义。


“慎出明去留”,不要轻易在某些地方露面,要知道哪些场合该去,哪些场合不该去。儒家和道家都提倡这一点。


为什么古人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因为,如果你路过瓜田的时候系鞋带,或是在桃李树下整理衣冠,别人就会误会你偷东西。即便你是正人君子,一旦被社会认定是贼,你也会失去影响力,从此不会有人信你。假如一个君子因为这么一个小细节,就招致社会的质疑和误解,失去发言权,那么无论对他自己,还是对社会,都会是一种巨大的损失和遗憾。所以,就算你心里光明磊落、坦坦荡荡,也要注意细节,不要在细节上招来不必要的障碍和麻烦。


我在这方面特别注意,所以,我永远不会和腐败分子有交集。如果做不到这一点,跟腐败沾上关系,你就会留下一个污点。


比如,孔子如果不杀少正卯,他的人生就几乎是完美的,然而他杀了少正卯,这就给他的人生留下了污点。哪怕他在杀人的时候还不是圣人,只是一个想要变成圣人的普通人,这个污点也仍然会伴随他一生,让他不时地受到质疑。但是,他毕竟改正了自己,成为了一个堪称“万世师表”的人,所以,即便有人质疑他,否定他的德行,也仍然有很多人敬仰他,甚至效仿他。范仲淹当年之所以会在苏州建书院,就是因为他想起了孔夫子的行为,受到了启发。所以,孔夫子对社会的贡献,远远高于他的污点。密勒日巴也是这样,诛杀别人的时候,他还不是圣人,没有证得佛家所认为的成就,但他明白这种行为是罪恶的,也为自己过去的罪行感到痛苦、羞愧,甚至有一种强烈的负罪心理。因为这种心理,他才会更加努力地改变自己,清洗过去的罪恶,变成一个再也不会犯罪、再也不会伤害别人的人。不过,他们都是幸运的,因为他们有足够的生命去改变自己。很多人虽然也忏悔,心里也感到痛苦,也想将功补过,却没有足够的生命长度,在走到最后那一步之前就死了。所以,我们一定要在修身时注意一些准则性的东西,否则就可能在不经意间毁掉自己的事业。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6

标签:瓜田不纳履   佛家   儒家   万世师表   瓜田   孔夫子   孔子   细节   这一点   污点   去留   圣人   不必要   罪恶   场合   障碍   麻烦   社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