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种环境里长大的直接后果,就是我一直不懂得如何表达自己的爱

心中的太阳:


勾勾手会心一笑,

两次的震颤,

拯救了一个害病的女子。

封印了的那些都是我的领地。

多想把眼神也封印,

把笑容也封印,

把怀抱也封印。

当然,最重要的必须也封印。


那么任性地说,

说了就说了,

重任还在肩上挑着。

卸了的,还是我们吗?


您说得对,我们家少的就是爱,或者说爱的传递。


所谓爱的传递,在我看来只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直接的,一种是间接的。直接传递的爱并不比间接的更深刻,有时候我甚至觉得,过深的爱是无法直接表达直接传递的。这也许是我的主观看法,但在我看来就是这样的。


在我的家庭里,没人懂得用第一种方式来表达爱,他们之间或我们之间,总会用千回百转的方式绕来绕去地表达爱,有时甚至极端到用伤害对方来表达爱。在这种环境里长大的直接后果,就是我一直不懂得如何表达自己的爱。有时,我还会怀疑自己到底知不知道什么是爱。只有在被爱伤害的痛苦纠缠在心中,我模糊地感到自己的在乎,而那在乎,又让其他的一切都显得毫无意义没任何所谓了,潜意识才会告诉我,那是因为我爱。

妈妈也是这样,她从来不会对我们说任何温柔的话,更没有说过她有多爱我们,多心疼我们,至少当面的时候她绝对不会这么说。但是她会为我们做很多事,而且是不顾一切地去做。


在我很小的时候,我感觉妈妈总是日以继夜地工作,然后风风火火地赶回家给我们做中饭和晚饭。有时,刚做完饭就到了上班时间,于是她连饭都赶不上吃,急急忙忙地回去上班。所以她总会随身带着一些小零食,实在饿了,就一边上班一边胡乱吃点填饱肚子。有时,她上完夜班回到家才终于有空吃东西,可那时已到半夜十二点多了。即使这么忙,她也会坚持给我们做饭,一顿都没有落下过,也一句都没有埋怨过。我觉得,她表达爱的方式,就是衣食住行。


现在,每到冬天我一翻厚被子,就会想起小时候,那时,每年入冬,气温一降,妈妈就会赶紧抱出一堆厚厚薄薄的被子,仔仔细细地一层一层铺床。从硬到软,从最底层的旧被到棉絮到最外层的纯棉床单,妈让我们睡到了最暖和最柔软的床铺——妈还会把最软最暖的被子给我们卷好,睡的时候,我们可以直接钻进那个软棉被筒里,然后再把脖子的空隙锁一锁,露出小半张脸,就能舒舒服服地睡上一夜。那感觉恐怕就像待在蚕蛹里一样,既温暖又安全。说真的,那时的床铺带给我的舒服和幸福感,比我长大后睡过的所有床铺都要强烈上百倍。

但即使这样,我们家里的气氛还是冷冷的。结婚后每次回家吃饭,爸妈都和平常没什么两样,他们总是不冷不热的,该看电视的看电视,该看报纸的看报纸,并没有因为我平时很少回来而有特别的兴奋表情,话题也没有因此而增加。爸妈不吵架时,我们总是安静地各自吃饭,但是我知道,爸爸的眼睛虽然盯着电视,脑袋里却在酝酿着要跟我说的话,可不知道为什么,到头来这些话他都说不出口,偶尔吭哧上两声,又把话头给咽了回去。妈妈顾不上想这些,她的眼睛只会盯着我的碗和筷子,生怕我会错过一块很好的肉。假如我错过了,她就会马上提醒我,或是直接把肉夹到我碗里。我清清楚楚地看到了这一切,但我也只是盯着眼前的饭菜,偶尔有一句没一句地和妈妈聊天,话题和语气都是淡淡的,关于内心的情感,我只字不提。


很多人来我家吃饭的时候,都会觉得我家的气氛很怪,让人不太舒服,甚至觉得我家的空气都是冷冷的。如果姐姐也回来吃饭,那种“怪异阴森”的气氛就会更加瘆人,因为她由始至终都阴沉着脸,你永远不知道她心里是不是正在怨恨你。但我知道,她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情绪,她只是习惯了阴沉着脸,这种阴沉,已经成了她脸上一道擦不干净的痕迹。我们家的氛围也是这样,没有争吵的时候,大家就习惯了静静的,淡淡的,好像没有热度,实际上却暗藏着热度,有时,甚至热得让我觉得烫心了,然而屋子里的空气还是冰冷的。这种奇怪的情感表达方式,是外人看不明白的,无论多么熟络多么亲近的人都进不来,感受不到内里那激荡汹涌但也无比压抑的情感,就像一道程序被加密了,里面的内容只有知道密码的人才能看到。


比如妈妈,我每次回家吃饭,她都会尽力表现出很随意的样子,但我只要喝上一口她煲的老火浓汤,就会立刻感觉到她浓浓的爱和高兴,还有那种怎么掩饰也掩饰不了的不随意——汤里的所有材料,都是她花了很长时间搭配及挑选出来的,菜也是这样,煲汤炒菜之前,她在心底里已经完成了无数的思考和难题,而这些难题主要是:汤是清火好还是祛湿好?什么菜孩子们尝过觉得好吃,平时又很难吃到?……把这些问题都想了一遍之后,她又会开始回忆近期吃过什么好吃的菜,然后想办法学会怎么做,等我们回家的时候做给我们吃。也许是我们平时真的太少回家了,妈妈好不容易逮到一个机会,就忍不住绞尽脑汁了。就算我们千交代万交代,说她吃啥我们就吃啥随便就好,她也总是口头上答应行动上照旧。相应的,只要看到我们把每一道菜都吃光光,喝汤也喝得像风卷残云一样,她就会开心得不得了。


前几年,在我身体还允许,还能去家里看看爸爸妈妈的时候,我总想好好陪他们聊聊天,但每次都会在套路式的家庭相聚中,不由自主地恢复自己一直以来在家庭中扮演的角色——我不会像别人家的幺女那样撒娇,不会用甜言蜜语关心爸妈的身体,也不会兴致勃勃地跟爸妈分享我的生活、工作和其他的一切……取而代之的,也许是我对爸妈一些行为的责备,或像教小孩一样仔细教爸爸用电脑、上网,偶尔还会到爸的房间里翻腾一下,像参观博物馆一样翻出一两件“古董”,然后借着这个机会跟爸开个话头……


我不知道这种拐弯抹角的爱是怎么形成的,是性格,遗传,说不清道不明的历史和纠缠,还是我们都不想让爱成为对方的负担?我想以上都有,尤其是最后一点。我们总会在天生的淡然中夹杂了一点刻意的冷漠:我们伤心时,绝不想被对方看到;我们高兴时,表现出来的却是淡然;我们生气暴怒时,内心其实在哭泣……我们把酸甜苦辣都往心里藏,不想让对方看到自己的在意和爱,因为这爱……太沉重了。我们不想把这沉重的担子放在任何人的背上。愿意为对方死,为对方折寿,这些都是在独自一人时才会释放出的情绪,当着面,我们宁愿咒骂也不愿真心坦白,因为,我们认为咒骂的伤害远不及真心坦白。


选自《爱不落下》雪漠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7

标签:都会   话头   床铺   阴沉   封印   淡然   被子   平时   气氛   后果   爸爸   我家   妈妈   感觉   方式   环境   情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