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技术可以支持“精准”的文化扶贫

治理贫瘠土地时,需要精准滴灌而非大水漫灌。救助贫困地区时,需要精准帮扶而非粗放地投放物资。

当下,中国各地区为响应“扶贫必扶智,治贫先治愚”的口号,试图通过公共图书馆这一途径实现文化精准扶贫。

文化扶贫旨在提高贫困人口的文化素养和知识技能,从而改善和推动贫困地区的经济与文化发展,具体工作则是通过在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文化产品供给、公共文化服务、文化产业扶持、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开展因需而异、因地制宜的扶贫活动。

区块链技术可以支持“精准”的文化扶贫

如今,公共图书馆因能提供海量信息资源、拥有专业工作人员和先进信息技术,而成为文化精准扶贫的主心骨,其精准扶贫工作大致分为四个步骤:识别(扶贫对象)、帮扶、管理与考核。

但因中国贫困人口分布不集中、资源分配存在障碍、投入经费低等因素,“精准”难以实现。不过,若区块链技术能支持公共图书馆的扶贫事业,精准的文化扶贫指日可待。

当下公共图书馆文化精准扶贫难题

文化贫困指某一群体、家庭或个人在知识水平、教育程度、科学技术修养、思想道德素质、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趋势等方面落后于当代经济社会发展,从而影响自身生存与发展的落后状态。扶贫的第一步骤是识贫,精准识别文化贫困对象需综合经济收入、学历水平、价值观念、年龄层次、所在地区等多个指标进行筛选。

虽然到目前为止,各地区相关部门对贫困人口信息的收集已日趋完整,但文化贫困对象基数大、分布不均,各信息方的消息闭塞,成了一个个数据孤岛,反映不了文化贫困对象全貌。因此,就算投放的文化扶贫物资再多,其中却无贫困对象所需,则约等于物资浪费。


区块链技术可以支持“精准”的文化扶贫

此外,参与文化精准扶贫的非专职机构中除了公共图书馆外,还有博物馆、文化馆、高校图书馆及其他类型图书馆,各主体互不沟通协作,难免造成数据难共享、资源投放重复等现象,从而无法最经济有效地凝聚各方力量。

在资源分配方面,许多地区的公共图书馆还大多采用无差别帮扶模式,没有考虑到文化贫困对象的原有知识水平和具体需求,导致投放的文化物资变成“僵尸物资”。

同时,文化精准扶贫是一项长期工作,长期追踪管理又是扶贫工作进一步推进的必要步骤。文化扶贫项目管理分为三个阶段:调整、考评和监督。由于这些阶段中需要投入的人力物力繁多,而公共图书馆的文化精准扶贫资金有限,导致管理工作被拖累。

区块链技术如何助力?

图书馆管理与区块链技术都属于信息管理范畴,区块链的加入能将“因户制策,对症下药”落到实处。


区块链技术可以支持“精准”的文化扶贫

区块链技术也称分布式账本技术,录入的数据信息由链上各方共同维护,又在密码学的支撑下保障数据安全,实现数据一致存储、不可篡改、防止抵赖、可溯源。

前文提到,文化精准扶贫的第一步是综合多个指数识别扶贫对象。区块链拥有去中心化的特性而不依赖于任何一方,由此,参与文化精准扶贫工作的公共图书馆、文化扶贫部门、公益组织、扶贫工作人员等主体既是信息的提供者、分享者,又是监督者,从而消除各方信息壁垒。同时,将收集来的潜在文化扶贫对象信息上链,让各主体对信息进行整合与验证,挖掘扶贫对象,了解其具体情况,实现按需扶贫。

区块链技术的可追溯性还能提高文化精准扶贫项目的管理效率。在区块链中,各文化扶贫项目的数据打包成“数据块”,再盖上时间戳,各主体因而能通过时间戳跟踪项目运行进度,遇到问题及时调整,公共图书馆也能基于此来调整文化物资的分配。运用区块链平台进行跟踪工作不仅能大幅减少人力、物力的投入,还能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区块链技术可以支持“精准”的文化扶贫

当下,利用高科技技术推动扶贫工作进程已是各方共识。基于区块链技术建立的信息交流平台有助于文化精准扶贫工作从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和精准考核四个维度推进,不仅给文化贫困对象带来切实、及时的文化福利,还能为中国脱贫工作作出重大贡献。

来源:网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7

标签:区块   精准   文化   技术   中国   贫困   贫困人口   主体   步骤   物资   对象   公共图书馆   数据   工作   信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