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逆结构——论自然和人类社会的进化(上卷)(14)

三、膨胀中的宇宙(1)


当宇宙大爆炸发生以后,能量、物质、时间、空间、引力场以及各种相互作用力便随之出现了,它们在不断地相互作用和变化中构成了宇宙的总体概念。这些宇宙要素之间相互关联、互为因果、不可分拆。虽然我们无法得知谁是“大爆炸”的第一推动者,但我们可以通过现有的理论得知,在大爆炸发生后,同时产生了能量(正能量)和引力场(负能量),这是一对相互依存而且对立的矛盾体。引力场的产生意味着空间的扩展,同时也意味着“宇宙时钟”的开启,而物质则以粒子和反粒子的形式从能量中产生出来。粒子与反粒子也是一对相互依存和对立的矛盾体,结合在一起便会湮灭。一切宇宙要素在大爆炸以后成为现实,一切可以定义为“有意义”的事物在大爆炸以后诞生了。不过,此时宇宙处于混沌状态,不可思议的炽热使得能量和物质可以相互转化,但形成的任何粒子都不能稳定生存下来。也就是说,宇宙最基础的物质结构正处于艰难地孕育之中,未来一切物质结构的演化取决于这一决定性的跨越。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E=mc²为我们提供了物质和能量转化的方式,但它没有告诉我们在何时、何地会发生相互之间的转化,以及能量会转化成何种形态的物质。当物质成为能量的另一种存在方式后,宇宙的混沌状态才开始有所改观,宇宙空间逐渐向着更有序的状态转变。与物质形态同时出现的是各种自然力——万有引力、电磁力、弱核力、强核力,作用力是物质具有的天然属性之一,但人类还不太清楚作用力形成的原因。其中万有引力最弱,强核力最强。在数值上,强核力是电磁力的137倍,是弱核力的10⁵倍,是万有引力的10²⁹倍。各种作用力的强度不一样,产生作用的距离也不一样,万有引力虽然强度弱,但它的作用范围无限远,它与时空结构紧密相关的;而核力的作用距离仅仅在10⁻¹²厘米范围内,它主宰的是原子内部的微观结构,超出这个范围就失去了它的影响力。

以当前科学理论的框架来理解,能量、物质以及引力场的产生是相辅相成的,空间和时间的概念也是密切相关的。没有能量的转化,也就没有物质形态的出现;没有物质结构的演化,宇宙就呈现一片混沌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中是不会有复杂的事物出现的,历史和起源的问题就变得毫无意义。宇宙各个要素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关联、相互制约,任何一个要素的变化都会引起其它要素相应的变化,也同时受到其它要素的制约。我们知道,事物间的辩证关系是普遍存在的,因此我们在探讨任何问题时都需要遵循这种的思维逻辑,即研究任何事物都要关注与之相关的外部事物的关联和制约。如果关于某一事物的概念是孤立的、封闭的,找不到与之相互关联或制约的外部因素,那它一定是一个“伪概念”。例如,由于受到人类认知能力的限制,当前的“宇宙”还只是一个孤立的概念,它并没有任何外部关联以及对立面。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已经触及了思维的极限,任何关于宇宙外部的信息都是未知的,科学仪器的探测如今还无法穿透宇宙的边界。对此可以确信地指出,对宇宙的认识一定是有缺陷的。另外,宗教教义中的“上帝”、“神祇”等概念都是超越自然的,它们不受自然规律的限制,相反却高于自然规律,它们主宰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能够对所有事物施加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拥有无上的权力。这些概念显然都建立在人的幻想和迷信之上,没有科学性可言。

不可逆结构——论自然和人类社会的进化(上卷)(14)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5

标签:核力   引力场   结构   作用力   万有引力   上卷   粒子   混沌   要素   形态   能量   宇宙   事物   物质   状态   概念   自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