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逆结构——论自然和人类社会的进化(上卷)(13)

二、自然的起点——宇宙大爆炸(4)


把“宇宙大爆炸”作为本书的开端,并不是着意探究物理世界的真相和复杂的科学规律,因为这是极其高深的、可望而不可及的学问。本文中有关客观世界的物理原理的许多论述是从众多的专业书籍中摘录并加以整理而来,为了保持论述的完整性和连续性,并没有逐条对这些引述一一加以注释。对于人类各个学科的专业成果,我深表敬意,能够有机会学习并加以运用也深感荣幸。只是我的研究方向并非在细节上作进一步地挖掘,而是倾向于从更宏观的视角对现有的知识进行更抽象地综合。对宇宙及人类历史的全面回顾,其目的在于通过对客观世界的观察,探究宇宙中的各种自然现象以及生命的起源和进化背后隐藏着的简单和基本的逻辑,这些逻辑会成为我们认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工具,并成为人类行为方式的指导。所谓“哲学”即是研究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等学科的普遍性问题,包括研究宇宙的性质、宇宙的万事万物演化的总规律以及人在宇宙中的位置等一些最基本的问题,并形成有严密逻辑系统的宇宙观和人类社会的价值观。在古典时期,人类对自然界的认知粗浅,缺乏研究的手段,此时的哲学常常会走在科学的前面,它们会用“纯粹的理性”引导人类去思考客观世界的原理。那时的哲学家们通常运用朴素的方式,直接从经验和感觉获取素材。他们的视角和思维方式与他们的天性和经历有很大的关系,有的偏向运用经验感受,有的偏向运用逻辑推理,他们热爱探究未知世界,他们乐于对一些困惑人类的最广泛、最普遍、最根本的问题给出解答。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科学定律被发现,科学则对宇宙万物运动变化规律的探索越来越细致、深入,科学从此超越了哲学的制肘,开始了独立的发展之路,形成了自己完整的知识体系,并细化为很多分支学科。如今的哲学似乎已经越来越跟不上科学的步伐,它的思维模式仍然停留在感性认知阶段,缺乏对科学知识的重新思考和总结,并且经常受到科学理论和科学发现的打击而无法施展才华。当哲学的发展在现实世界中受阻时,它自然会回避科学的锋芒,转而向科学尚未有实质性突破的人文和心理领域去发展,期望能够占据一席之地。虽然哲学面临瓶颈式的尴尬,哲学所特有的宏观视角和思维方式仍然具有独特的价值。面对如今高度技术化和数字化的社会,哲学难以重现希腊时代的繁荣景象。但是,当人类面对科学依旧无能为力的未知领域时,哲学则有助于人类进行前瞻性的思考,为科学研究的创新提供思路。哲学思考还有助于人类确立自身的价值观,预见社会的发展方向,推动社会的变革。对这些能够直接改善人类生存现状的知识的探讨是非常有价值的,它们与宇宙演化等科学问题相比,更为实际,更有社会意义。在进行哲学问题的探讨时,除了参考和利用那些能够经受检验和证实的系统化知识,我并不想去研究科学以外的、无形体的、不可证明的事物,也不会采用唯心主义的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思考形而上学的问题。所谓形而上学的命题大都没有经验意义,这类命题所涉及的对象不在感觉经验的范围之内,既不能通过经验予以证实,也不能通过经验予以否定。脱离了客观存在(宇宙和人)以及人的经验的思想观点乃是无本之源。

(完)

不可逆结构——论自然和人类社会的进化(上卷)(13)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7

标签:自然   形而上学   上卷   视角   学科   逻辑   宇宙   客观   规律   哲学   人类   结构   经验   科学   社会   知识   世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