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逆结构——论自然和人类社会的进化(上卷)(100)

不可逆结构——论自然和人类社会的进化(上卷)(100)

二十二、农耕与游牧的分化(4)


生产方式的分化与动植物的分化有相似之处。动植物的分化起源于生存环境的改变,藻类生物为了应对严酷的环境开始强化自己“擅长的”生存技能,而放弃自己的弱项。同样,生产方式的分化也是人类群体在发挥了自身的某些优势、回避了某些弱势的过程中形成的,其目的是强化某种能力以便尽可能充分地利用自然环境所提供的资源。针对上述两种生产方式,我们来作一个有趣的比较。农耕方式类似于植物所选择的进化道路,而农耕群体的性格特征则体现了他们这种天性以及后天进一步强化的结果。他们显得温和而有耐心、保守而不具侵略性,他们愿意居住在固定的空间里跟熟悉的人打交道,也愿意服从权力的约束,他们喜欢有规律的和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因而他们常常固守在一个稳定的环境里不去冒险。相反,游牧方式则继承了动物的本能,他们机动性强、有活力,擅长发现和捕捉机会,具有较强的攻击性。他们没有耐心精耕细作,更喜欢四处游荡攫取食物,在生存艰难时免不了使用武力“吞噬”对方的财物。游牧群体身强体壮、能征善战、行动敏捷,正是这一显著特征让他们能够获得更多生存的机会。由于他们具有自由奔放的性格,想要限制他们的行动也就比较困难。当两种生产方式完全分化后,两种文明在不同的自然环境中所形成的一系列差异化特征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两种迥然不同的生存环境造就了差异巨大的社会群体,并且在他们的性格、生活方式、社会组织结构方面都烙下了深深的印记。

游牧方式是指终年随草场转移进行流动放牧的一种畜牧方式,牧民长期无固定住所,过着临草而居的生活。他们的生产设备相当简陋,生活方式比较粗放,基本处于“靠天吃饭”的落后状态。游牧社会的经济结构过于单一,勉强做到自给自足,对其它社会的产品存在一定的需求。他们快速移动的能力使他们有机会从事贸易,或者抢劫。农耕方式是一种以土地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以耕作为主的经济类型,其社会特征是人口居住密集,群体关系紧密,伴随着农耕技术的提高形成了一种稳定的、精耕细作的生产模式。除了农业种植以外,还辅有家畜饲养、家庭手工制作等多种经济类型。他们所生产的产品以满足自身需要为目的,不需要进行商品交换。由于农民的大部分时间被束缚在土地上,社会交往自然就很少。农耕经济的特点是稳定、封闭、自给自足。

游牧社会由于生存环境比较严酷,他们必须培养出某些特别的技能以应对环境的挑战,他们因此形成了对环境变化具有高度适应性的游牧方式。这种方式的特点是居住分散、灵活性高、耐寒性强、战斗力旺盛、以肉为主食,由此形成了游牧民族的性格特征:豪爽、粗放、热情、勇敢、好强、耐寒、彪悍。他们的性格和生活方式构成了游牧民族的特点,也成为了游牧社会的自然禀赋。游牧社会的群体居住分散,政治上难以形成统一的核心,大都各自为政,因此他们社会结构的进化相对缓慢。游牧经济结构单一粗放,缺乏管理,对畜牧的依赖度过高,许多日常用品都需要依赖贸易。他们经常会转变为商人的角色从事贸易,当无力通过贸易方式获得更大的利益时,他们就会考虑诉诸武力。游牧社会的迁徙方式造就了他们独树一帜的作战能力,经济状况的窘困会刺激他们运用这种先天的优势。他们通过选举首领建立更广泛的军事组织,当他们确立了一个共同的进攻目标,就会产生一种强大的凝聚力,达到一呼百应的效果。流动性是游牧民族明显的优点,同样也是他们明显的弱点。频繁地迁徙阻碍了游牧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间接地导致其在科学、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发展滞后,这些因素对游牧社会整体的发展拖了后腿。

农耕社会的情况则大相径庭。农耕社会中的很多人是因气候条件的恶化从山地、高原或者逐渐消失的绿洲迁徙而来的,这些人在水源充足、气候温和的地方过上了稳定的定居生活。这些群体所形成的性格和文化相对保守而稳重,不大喜欢冒险和挑战。农耕群体集中居住的生活模式,使得农耕社会对人的约束较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比较容易形成具有核心的社会结构,从而进一步进化出更复杂的社会组织。因此,相较游牧文明而言,农耕文明的进步是显著的,他们放弃了自由,换来了更多的合作。另外,农耕人群长期围绕着土地耕种所形成的稳定状态,使他们在知识积累、技术创新等方面的社会环境更优越,对群体的管理更加精细,组织结构更加井然有序。农耕社会的经济结构呈现多元化,行业之间具有一定的互补性,虽然生产规模不大但能自给自足,经济对外的依赖性较小,这方面也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封闭性和保守性。而且,农耕社会在面对自然灾害时没有退路可言,无法离开他们赖以生存的土地,只有耐心地与自然抗争,这也造就了他们极强的忍耐力;相反,他们的攻击性、反抗性显得相对较弱。在这样一种永久性定居的环境中,科学、文化、艺术的发展有了更适宜的土壤,形式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游牧社会经常会借鉴他们的精神成果。因此,农耕文明在18世纪末期之前一直是人类文明占统治地位的生活方式。



微博地址:

https://weibo.com/6531153024/profile?rightmod=1&wvr=6&mod=personnumber&is_all=1

头条地址:

https://mp.toutiao.com/profile_v4/graphic/articles

知乎地址:

https://www.zhihu.com/people/bu-huo-de-ren-sheng-guan

百家号地址:

https://baijiahao.baidu.com/builder/rc/content?type=&collection=&pageSize=10¤tPage=1&search=&app_id=1689927612608295

企鹅号地址:

https://media.om.qq.com/author?id=MW4nAKads6magogpECtKBP-Q0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4

标签:精耕细作   上卷   游牧民族   自给自足   农耕   粗放   生活方式   生产方式   经济结构   群体   性格   稳定   自然   结构   地址   方式   环境   社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