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浅浅“诗歌·郎朗”与“疾风知劲草”对照解析及一点儿疑惑迷茫

贾浅浅“诗歌·郎朗”与“疾风知劲草”对照解析及一点儿疑惑迷茫

诗歌,泥沙俱下,鱼目混珠;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现在有了分析工具,可以如“照妖镜”似地评估其优劣。

先评一下“疾风知劲草”。它出自《东观汉记·王霸传》,光武帝刘秀以之称赞大将王霸。后来唐太宗李世民加上“板荡识诚臣”,赠给了大臣萧瑀。

贾浅浅“诗歌·郎朗”与“疾风知劲草”对照解析及一点儿疑惑迷茫

“草”在疾风中坚韧不拔,抗争求存,显现“生命意志”。

人顶风向前,拓新空间,是在环境差、非适宜的“生命空间”,赢得“独立”、“开放”需求的满足,也显现“生命意志”。

“诗人”领悟到“草”的“生命意志”,产生共鸣,精神提振——这是“审美”感悟的发端,但还没达到“审美需求”满足的层次。

有的人能从草木竹石、虫蚁兽禽等动植物、非生命的“石头”上领略到“生命意志”,发生共鸣,这是其心理的“归属”与“依赖”、“封闭”与“开放”需求,相对于它们实现满足而感性体验的缘故。

“石头”怎么会具有“生命意志”呢?是人赋予的。有的“石头”像自由自在的云,有的像跃跃欲试的熊罴,有的像风摆杨柳……人联想到自己的生命体验或有生命的动植物等,赋予了它“生命意志”。

贾浅浅“诗歌·郎朗”与“疾风知劲草”对照解析及一点儿疑惑迷茫

仅此不够。疾风中的“劲草”显现的迎难而上、积极进取、不屈不挠的“生命意志”,搁在某人身上,处在共同价值取向的人际“圈子”中,即体现其“个人公共价值”,能够满足“圈子”及“圈子”中他人的心理“归属”与“自尊”需求。

光武帝把新型的“劲草价值”引入他和王霸的君臣“圈子”,以之称赞王霸,赢得王霸及其他大臣的“归属”,其“自尊需求”也获得满足。

王霸被“天子”称赞,感到荣耀,对光武帝更加忠心,其“归属”与“自尊”需求相对于光武帝同时得到了满足;说不定回味自己百战沙场、感念自己的忠贞不二,还激动得痛哭涕零一番。

相对于其他大臣,得到光武帝称赞的王霸此刻最荣耀,他得到的主要是偏“自尊需求”的满足。又由于所有大臣在心理上都“归属”于“天子”,王霸也会感到他与其他大臣更融为一体了,其相应的“归属需求”也同时得到满足。

其他大臣或有妒忌而不满的,这是因为他们的“价值标准”偏向自己,而不是“圈子”整体——在臣服于光武帝的“价值取向”一致,但所持“价值标准”不同的前提下,会有此类嫉妒心理发生。

贾浅浅“诗歌·郎朗”与“疾风知劲草”对照解析及一点儿疑惑迷茫

唐太宗在他和萧瑀的君臣“圈子”中,引入“劲草价值”。虽然这是从光武帝那儿拷贝过来的,但由于他第一次在“圈子”里倡导,也属于引入了“新型价值”。他与萧瑀及群臣的“归属”与“自尊”需求的满足,与上面同理。

光武帝与唐太宗以“劲草价值”称赞王霸、萧瑀,加深他们的感恩戴德,拉近了君臣之间“志同道合、荣辱与共”的感情。

这样一种附加在“新型价值”之上的感情由君主表达出来,得到臣子的认同,君主偏“共情”的需求得到满足,而臣子偏“同情”的需求得到满足——双方的“同情”与“共情”需求都得到了满足。

“同情”与“共情”需求在群臣“圈子”中如此辩证满足,长期结果必定是君臣针对共同的情感对象,会同悲共喜、同乐共愤、同仇敌忾等,形成“公共情感”。

贾浅浅“诗歌·郎朗”与“疾风知劲草”对照解析及一点儿疑惑迷茫

回到诗歌评估的角度,“疾风知劲草”这句诗中,蕴含了真实而不虚假、夸张而非虚妄的“共同价值”、“共同情感”,这是其具有“返真”、“审美”属性,能够满足人的“返真”与“审美”需求的两大条件。

“美”是什么?简单说,“美”是合规律、遵秩序的“生命意识”。一方面,“劲草”在疾风中抗争求存,是合规律、遵秩序的客观存在,所有的“草”都这样,具有普适性;另一方面,“疾风知劲草”中蕴含了语法规律,使用了拟人手法,在诗歌创作技巧方面,体现了合规律与遵秩序。

但是,“美”的艺术作品,离不开前面三个前提:一是“生命意志”,二是“共同价值”,三是“共同情感”。而且,它只能在价值取向、价值标准等一致的人际“圈子”里,个人修养已经达到“返真”与“审美”层次的人,才能感悟到。

越是“个人公共价值”、“个人公共情感”与艺术作品中的“意象”的处境、经历具有雷同“人生经验”的人——比如“草”迎风抗争,与王霸、萧瑀在危难中的经历相仿——对相应的“美”,体味越深刻、全面。

今人体味“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这句诗,不会站在等级式不平等的君或臣的角度,但其中蕴含的生生不息、不屈不挠的生命意志、价值、情感和诗歌韵律等,还会令自强不息的人感动。

贾浅浅“诗歌·郎朗”与“疾风知劲草”对照解析及一点儿疑惑迷茫

对照分析下贾浅浅的“诗歌”,高下立现。在此仅录一首“郎朗”:

晴晴喊

妹妹在我床上拉屎呢

等我们跑去

郎朗已经镇定自若地

手捏一块屎

从床上下来了

那样子像一个归来的王

这首“诗歌”,描述了一个熊孩子,做了件令人恶心的事,还洋洋自得。

熊孩子比“草”更是“生命”,更具“生命意志”。只是,人有君子、小人,自尊的人、自贱的人,正常的人、禽兽不如的人……的差别。他们各自显现的“生命意志”有天壤之别。

贾浅浅的“诗歌”中,熊孩子显现的“生命意志”不如草木。

贾浅浅“诗歌·郎朗”与“疾风知劲草”对照解析及一点儿疑惑迷茫

熊孩子的行为令其他人恶心。不管她与谁归类为同一个“圈子”,其行为只会伤害到他人,不但没体现出“公共价值”,反而造成了“共同恶心”。

谁会与制造了“共同恶心”的熊孩子发生“共同情感”?贾浅浅。在她的心目中,“手捏一块屎”的熊孩子是她心目中“归来的王”。

这首“诗歌”的语法没问题,但水平不高,而且不“美”,满足不了他人的“返真”与“审美”需求。

人的需求从最底层向上,依次包括“依赖”与“独立”、“封闭”与“开放”、“性ai”与“传承”、“自尊”与“归属”、“同情”与“共情”、“返真”与“审美”等各个层级。

其中,“依赖”与“独立”、“封闭”与“开放”需求,主要指人的衣食住行、吃喝拉撒方面的需求,“性ai”与“传承”需求主要指性本能、性jiao、哺育后代方面的需求。

这三对需求处在最下面三层,都分为“生理”、“心理”两个层面——需要强调一下的是,人与其它动物在满足这三层需求方面的本质相同,区别只在于形式不一样。

其上,都是心理需求。人的“自尊”与“归属”需求,以个人通过劳动,结合人的意识心理,创造“个人公共价值”的形式,相对于“圈子”及其中的他人实现满足了,个人才跨越了人与其它动物的“分水岭”,具备了“人”的本质属性。

贾浅浅“诗歌·郎朗”与“疾风知劲草”对照解析及一点儿疑惑迷茫

高层级的人,不光创造物质产品、创作文化出品满足“圈子”及其中他人的高层级心理需求,也同时追求并实现其高层级心理需求的满足。

法国雕塑大师罗丹认为:“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个人实现其“自尊”与“归属”、“同情”与“共情”需求的辩证满足之后,才可能发现美、感悟美;再具备相应艺术创作的技能,才能创作出“美”的艺术作品。

他人或可从其艺术作品中领略到“生命意志”,认知到“共同价值”,发生“共同情感”,感悟到“共同美感”……

贾浅浅的“郎朗”,表达得是其个人认可的生命意志、价值、情感,读者是否认同并共鸣,不知道;制造“恶心”博眼球、求名利?还是她认为网民的品位普遍如此?不知道——如此“诗歌”能炒作得沸沸扬扬,什么“圈子”在幕后做推手,不知道……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疾风知劲草   诗歌   劲草   层级   疾风   大臣   疑惑   意志   迷茫   规律   圈子   需求   价值   生命   孩子   心理   情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