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松并非病逝六和寺,真实死因很惨烈,死后葬于杭州与一歌妓为邻

“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一身侠义追云天、重情重义,刚正不屈,这便是打虎英雄武松的在我们心中的美好形象。

可真实的历史记载武松并不像小说中那么完美,他也没能寿终正寝,而是在牢中被折磨致死,但是他依旧是为民请命怒杀恶官、除暴安良的侠义之士,死后被百姓所敬仰。

一、水浒最具代表的侠义之士,一生厌恶趋炎附势

《水浒》原著中对武松的外貌描:身长八尺,仪表堂堂,使得一手好刀法,刀是削铁如泥的雪花镔铁戒刀。这样一个八面威风,武艺高超的男子本应拥有大好前程。

武松并非病逝六和寺,真实死因很惨烈,死后葬于杭州与一歌妓为邻

武松在家排行老二,人称武二郎,哥哥大郎,嫂嫂金莲在阳谷县靠烧饼生意安然度日,也算是安居乐业,可是嫂嫂嫌弃大郎无能矮丑,而武松又对她的魅惑更是不为所动,于是受不了西门庆的勾引和王婆的教唆,干出了了苟且之事,背叛了大郎,常常在王婆的帮助下与西门庆私会。

后来为了嫁给西门庆,二人合谋毒死了武大郎。武松得知后心痛不已,怒而斩杀了二人和王婆随即投案自首,县令知其仁义又是为兄长报仇,便没有将其问斩,而是发配孟州。

发配途中,武松结识了同样侠肝义胆的江湖儿女孙二娘夫妇并以兄弟相称,为报张都监恩情醉酒怒打蒋门神,因此被陷害再次发配,途中险些被奸人所害返回州郡官府"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在孙二娘夫妇的帮助下逃离孟州在二龙山落草为寇,最终归顺梁山。

武松并非病逝六和寺,真实死因很惨烈,死后葬于杭州与一歌妓为邻

从此天罡星行者武松的威名传遍武林,在梁山好汉中排行天罡星第十四位,任十大步军头领。后来宋江接受朝廷招安,在平定方腊叛乱中,武松身先士卒,杀敌无数令整个敌军胆战心惊;更在失去左臂的不利条件下,单手勇擒方腊,立下大功。

而待班师回朝,武松无心功名利禄,更看透了官场的险恶和宋江的本质,决心在六和寺出家修行,从此青灯古佛长伴直到80岁圆寂。

如此生动的描写,传奇的一生俨然展现在我们面前一个伟岸的形象,让广大读者仿佛看到了一个立体的、真实的武松。在他身上完美的诠释梁山好汉的所有优点,除了一身武艺除暴安良外,他更是仁义礼智信的杰出代表。

武松并非病逝六和寺,真实死因很惨烈,死后葬于杭州与一歌妓为邻

仁,他帮助弱小,怜老惜贫,关心哥哥。义,他义薄云天,恩仇必报,为兄长报仇不惜搭上自己性命。礼,他对人彬彬有礼,更是对嫂嫂的勾引不为所动,坚守着道德的底线。智,他智斗老虎,反对招安,急流勇退可谓明智。

信,他对于兄长,对于友人更是说到做到从不食言。如此伟岸的形象,更让武松成为梁山好汉中为数不多的完美存在。

加上他每每重情重义,给许多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是历史真的是这么美好吗?

武松并非病逝六和寺,真实死因很惨烈,死后葬于杭州与一歌妓为邻

二、青灯古佛并非真实结局,为民除害最终惨死狱中

据《水浒传》描述,武松出家后,直到80高龄才圆寂归天,这个结局与那些不知所为而惨烈献身梁山好汉们要强得太多。可是事实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真实历史往往打破我们的幻象直击人们的内心。

《水浒传》的写作素材来自《大宋宣和遗事》以及《宋江三十六人赞》两本文献,脱离了《水浒传》中的英雄文学描写,武松的生平少了些许传奇色彩。

史实记载武松"汝优婆塞,五戎在身,酒色财气,更要杀人"这到更接近现实人物的描写。历史上真实的武松生活在北宋时期,公元1055年间,官职做到提辖。

武松从小家境贫寒,早年流浪,居无定所,所幸凭着对武术的天赋,学得一技傍身,之后靠卖艺为生。

武松并非病逝六和寺,真实死因很惨烈,死后葬于杭州与一歌妓为邻

后来也是凭借着“颜值”被杭州知府赏识,许以官位,从此走上仕途,武松本人有恩必报、侠胆忠义,高权对自己来说就是恩同再造的伯乐,很快就凭借自己过硬的业务能力和聪明才智提升为提辖,成为高大人的心腹。

因此《水浒传》中,武松"武都头,"提辖"的称谓都是符合真实历史的。可是亲政爱民的高知府得罪了权贵被贬黜罢免。

武松也被牵连之后免职,而顶替高权上位的新知府正是大奸臣蔡京之子蔡鋆。上任后蔡鋆烧伤抢掠无恶不作,百姓深受其害而不得活,常常以恶虎形容蔡鋆,这也许就是小说中那只老虎的原型。武松实在实在不忍百姓受此磨难,既然官府欺压百姓,胡作非为,那就除掉这个祸害。

武松并非病逝六和寺,真实死因很惨烈,死后葬于杭州与一歌妓为邻

于是武松决定刺杀蔡鋆,终于在摸清了蔡鋆的起居规律和生活轨迹后,隐藏在蔡鋆常常出现的地方,趁其疏于防范时飞身一击,一刀毙命,还沉浸在“快乐”中的蔡鋆当场丧命。

三、安葬广州与名妓相邻,英雄、烈女造就不朽传奇

而舍生取义的武松,没有悬念的被捕入狱,在狱中受尽酷刑折磨,最终惨死狱中。武松死后,当地的百姓感激他为民除害,在西泠桥畔为他修筑了一座墓碑,碑文"宋义士武松之墓",墓穴旁边葬着的是南朝名伶苏小小。

长眠于武松墓旁的苏小小看似只是一位名妓实则也是一位不肯向权贵低头并勇敢做自己的古代女性形象。两个人各自创造的不朽传奇都成为了后人无限敬仰的往事。

武松并非病逝六和寺,真实死因很惨烈,死后葬于杭州与一歌妓为邻

此后,颂扬武松舍生取义的行径事迹被文人墨客写成了戏曲、传记流传千年。也足以看出,当地百姓对武松的崇敬之情。

结语

在现实中虽然武松没有完美的形象,也少了些传奇色彩,但是他的忠肝义胆,为民除害的精神足可以称之为大侠,他用自己的真实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替天行道。

也正因为这样施耐庵才想给武松一个英雄迟暮,寿终正寝的美好结局。除去艺术手段的修饰,真实的武松也正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侠义之士,让百姓感念他的恩德,从此流芳百世。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2

标签:孟州   水浒传   梁山   青灯古佛   除暴安良   真实   知府   嫂嫂   狱中   死因   侠义   兄长   杭州   好汉   惨烈   形象   百姓   传奇   歌妓   武松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