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哈里——一生都在研究幸福的男人 精神由物理的形式体现

大家好,我是崔哥

点击此处可观看完整视频

一般人认为,生命中最快乐幸福的时光,莫过于了无牵无挂、完全放松的状态。比如不用上班、呆在家里有吃有喝。其实,大多数人呆在家里不超过3天就受不了了,2020年疫情期间大家都待在家里,都深有体会,躺平的日子也不好受。无聊,对很多人来说,就是一种折磨。

当然,我们也不能总是无聊,无聊的反面,心理学家把它叫做心流,说的是这样一种状态,就是我们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那种忘我的状态,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这样的的体验,比如玩手机,打游戏,追剧等等,这个时候呢,你忘记时间,忘记吃饭,忘记去洗手间,这些状态,就叫做心流,在佛教和一些宗教当中,就已经有了类似心流的概念,甚至开发出了一套方法,来帮助信徒进入这种状态,但这些方法过于玄妙,我们普通人很难用到。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一生都是研究心流,他创造出一套方法,对心流状态下,人们会产生哪些心理体验,给了很清晰的描述,总结出心流体验里的核心要素,和达成心流体验的必要条件,米哈里领导的团队,在几十年的时间了积累了大量的数据。

米哈里——一生都在研究幸福的男人 精神由物理的形式体现

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

他说,只有掌控意识的人,才能决定自己的生活体验,我们说想要提升生命体验,重点呢,在于体验这两个字,体验它是一种纯粹的主观感受,也是你最真实的感受体验,我们每个人每天都有,幸福,快乐就像是考核体验好坏的指标,如果我们的生活体验不好,自然也就不幸福。

人类不幸福的根源是什么,从宇宙创造开始,它就不是要我们人类过得舒服的,从生物进化学的角度看,我们的祖先和其它动物一样,首先要解决的是生存问题,但是拿人类和动物的做对比,你就会发现,同样是在恶劣的条件下,动物会本能地做出行动,它们不会想到和生存无关的信息,比如,一头狮子饿了,就会只盯着猎物,吃饱了就躺下来晒太阳,它还没进化到能感受伤心和绝望。人类和动物相比,神经系统就太过发达,虽然敏感它有利于人类生存,但也带来了人心的不好伺候,因为人类只是为了求生存而控制外部环境,这一点也不能减少世界给我们带来的混沌感,什么意思呢,也就是说,大自然选择出的生理机制,只是用来服务生存繁衍的,它并没有让人幸福的功能,当然大自然在进化的过程中,人类还是有一些享受的机会,那就是感观的享受,比如,吃美食喝美酒,去休闲度假等等。

有一部分人认为,享乐就是幸福,米哈里认为,这是一种对幸福的曲解,其实人类追求享乐的本质,是基因为了物种延续设立的一种奖励机制,比如你吃美食的时候,这种快乐是给你的身体补充能量,维持生存,追求漂亮姑娘,实际上也是基因鼓励生育,繁衍后代,在这种从刺激到反应的行为模式中,享受快乐并没有什么错,但这种快乐都是转瞬即逝,和你的长期幸福感并没有关系,痴迷享乐的人呢,实际上是被欲望牵着鼻子走,换句话说,我们其实都是由基因操控着,那我们的身体不能在必要的时候反抗基因的指示,那又怎么能是自主选择的人生体验呢,我们再从社会学的角度,面对浩瀚的宇宙,人类非常的渺小。这种无力感,可以从世界各地很多的远古神话和信仰中读出来,我们一致认为人类位于宇宙的中心,这样的文化起到了一种精神保护作用,保护我们人类不会为极端的生存条件所担心,当然这是古代,人类走到现在,早已经远离了以前那种残酷的生存状态,但人类还会有欲望,当我们拥有充足的食物和温暖的住所,你就会满足吗,并不会,大多数人还是会陷入期望值不断上升的恶性循环,得到的更多,想要的也越多,在现代文明中,财富和地位是很重要的幸福象征,人们觉得只要有了钱,生活就会改头换面,但是很遗憾,控制外在条件,并不会让人活得更好,已经有越来越多的调查显示,人们的财富达到一定的水平后,幸福感并不会随着财富增长而增长,也就是说,社会认可和生活品质没有必然关系。

米哈里看来,认为获得财富就会获得幸福,那只是社会控制的手段,用幸福作为诱饵,让人们沉浸其中,比如,一方面,社会把我们塑造成积极向上,努力赚钱的好公民,一方面,又鼓励我们用辛苦赚来的钱来消费,如果只追求社会认为你应该追求的东西,那么即使你得到了这些,你的满足感也是来源于别人的认可,你的精神生活,终究还是被社会控制着,所以,米哈里的第一个观点是,只有学会撑控意识的人,才能决定自己的人生体验。

要控制意识,我们就要了解人类意识运作的方式,米哈里的最大创新,就是物理学熵的概念,提出精神熵这个概念,用来替代意识趋于无序的状态

最优体验能够对抗精神熵,保持意识的井然有序,首先,我们先解释一下什么是熵,在物理学中,熵代表无序的量度,大家都听说过能量守恒定律,大自然中的能量不会减少也不会增加,只会相互转换,这就是热力学第一定律,还有个第二定律,是说,热的物体会自动向凉的物体传递热量,能量转化过程中,一定出现损耗,所以物体的浓度总是趋于扩散,有序会趋于无序,这个无序的量就是熵,所以在自发的物理过程中,熵总是不断增加的, 它用到意识这个层面,你可以简单理解为,意识在自发的变得无序和混乱,这就是米哈里提出的精神熵的概念,一旦意识变得无序,也就意为着,人的内心失去了秩序,变得烦躁不安,这就是精神熵带给人们不好的体验

也许你会说,从物理学的角度去探讨人类内心的秩序,缺少科学依据,我们依然可以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解释这件事,我们都知道,大脑能同时处理的信息量是有限的,有现代的科技来测量大脑的工作效率,大概是一秒钟处理126位的信息,按照一个人活到70岁算,每天有16个小时保持清醒,他的一生也只能处理1850亿位的信息,而一般人实际用脑的程度比这还要低,所以每个人经历的事情这么多,你允许哪些信息进入你的意识,守这道门的就是你的注意力,它会让你需要的信息进入你的意识,同时还要搜索你的记忆中相关的数据,然后做出决策,注意力带动的是你的思考,感觉和决定,既然你的大脑容量是有限的,那么注意力就是一股精神能量,如果你能驾驭它,那你的意识就能发挥出最大效率,相反,如果你老是被外界信息干扰,你就没办法为实现目标努力,一些不好的情绪也会冒出来,不管是心理学定义的内在失去,还是物理学精神熵的概念,它们说的其实都是一件事,人类庞大的意识系统需要秩序,无序会让人不安,心猿意马久了,对自我会带成极大损害,使人再没有办法集中注意力,也就谈不上好的体验。


米哈里说,精神熵是常态,这简直是太可怕了

幸好,物理学家薛定谔看到大自然中的反例,提出了负熵的概念,也就是说,精神可以从无序走到有序,比如,在宇宙中,生命现象就是一个奇迹,它将太阳能转化成生物能,从无序中发展了有序的生命体,那么精神熵的反面是什么呢,那就是最优体验,所谓的最优体验和精神熵正好是相反的,它是这样一种状态,你接受到的信息和目标是匹配的,这个时候精神能量就会源源不断地涌现,你再也没有担心的必要,所以才保持意识的有条不紊,也就是心流。你可能玩过俄罗斯方块这个游戏,这个游戏中,你即不救公主也不杀恶龙,唯一的结果就是死亡,但是我们为什么还喜欢玩呢,因为其中不断调整的技术和难度,让你进入了心流状态,为了体验过程的快乐,结果是什么反而不重要了,这就是心流提升体验的心理机制,说白了,专注让人快乐,处在心流当中时,你并不会感到快乐,因为你专注在做事,连你是否快乐都忘了,但是,当你过后,回味刚刚发生的事,你的内心就会产生一种满足感,这种满足感会让你快乐。

那么心流什么时候出现呢,可能你认为,生命中最幸福的时刻,是可以什么都不想,完全放松的时候,其它不然,虽然这个时候也很快乐,但是心流并不是发生在这个时候,心流出现在,一个人为了艰巨的目标辛勤付出,把自己的能力发挥到极致的时候,只有在这个时候,人们才感觉有能力控制自己的行动,主宰命运,这就是心流的最优体验。

心理学实验发现,相对于被迫做一件事,当一个无所事事,漫无目的的时候,才是体验最差的时候,容易陷入忧虑恐惧无聊的负面情绪,而目标明确的人,自尊心也强,美国哲学家,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过,自尊心的强弱,取决于期望和成功的比例,你把目标定得太高,成功的次数太少,人的自尊心就会长期得不到满足,他的体验自然会很差,相反,若是没有目标,那就更谈不上自尊心的满足了。可见,目标对一个人的重要性,无论这些目标是主动还是被动的,都比漫无目的要好,当人们面对一个清晰的目标时,就会采取一些手段来达成这个目标,大部分不能坚持自己的目标,是因为他的目标是模糊不确定的,还有达成心流的条件,就是挑战的难度和能力的匹配,高能力做低挑战容易无聊,低能力做高挑战容易焦虑,如果做一件事不是无聊就是焦虑,这种体验怎么能让你们坚持下去呢,而在焦虑和无聊之间,有一个神奇的空间,人在其中,很容易做到专注状态,这就是心流通道,就是说,当难度略高于能力的5%到10%的时候,最容易有心流,就是要在能力和难度之间找到平衡,此时的你,达到了身心合一,丝毫容不下无关的念头和情绪,甚至连自我都消失不见了,但感觉却比平时强烈,过去两小时,就好像过去两分钟,不管做什么都觉得有价值,这是一种极致的体验。

点击此处可观看完整视频

我们从生活中得到的快乐,归根结底取决于心灵如何过滤和阐释日常体验,我们内心的和谐和我们控制宇宙的能力毫无关系,因为我们人类只是为了求生存而控制外部环境,这一点也不能减少世界给我们带来的混沌感,沉浸在基因带给我们的享乐,只会得到暂时的快乐,而追求社会认可的财富目标,也让人们成为社会控制的傀儡,所以追求内心的和谐,只能从掌握意识入手,成为自己的主人。

好了,我是崔哥,我们下期再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5

标签:精神   幸福   基因   能量   宇宙   内心   形式   意识   无聊   物理   人类   状态   目标   能力   男人   社会   快乐   信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