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课程改革加码,华为联合东南大学共育IT新人才

为建设“以产业集聚人才,以人才引领产业”生态,教育部联合华为启动“智能基座”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基地项目(下简称“智能基座”),通过产、学、研协同,为计算产业推广及高质量发展奠定人才基础。

自2020年8月以来,基于“智能基座”项目的全国高校计算机系统能力提升高级研修班已成功举办了13期,累计培训高校老师2000余人。那么,智能基座教师培养的效果如何?此次产教融合的教学实践,对高校人才培养又带来了哪些影响?

就此,中国教育在线对“智能基座”教师代表东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董恺副教授(下称“董老师”)进行了采访。

“智能基座”产教融合,为新计算产业注入新生力量

随着数字化浪潮的兴起以及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无论是从国家及产业发展层面,还是从高等教育自身变革角度,都对新工科人才培养提出了全新要求。不同于其他传统行业,计算机产业的发展日新月异,这也要求计算机教育必须紧跟产业技术迭代的脚步。

数字时代的人才培养,既需要基础理论灌溉,又需要对接产业界科技发展趋势与市场需求,多方协同、优势互补、构建良性的人才生态与培养体系,激发基础教育与产业的持续活力。2019年,教育部联合华为,共同成立“智能基座”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基地项目,目前,该项目已在72所高校落地,并把鲲鹏、昇腾、华为云等知识融入高校计算机、人工智能、软件工程等专业课程。

2021年1月,东南大学与华为签约共建“智能基座”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基地项目,旨在深化信息技术领域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协同创新,着力构建以信息技术领域关键核心技术为基础的产业与人才生态,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人才基础。董老师作为授课教师,较早加入项目并将相关知识融入日常教学中,在谈到产教融合话题时,董老师对“智能基座”项目表示认可,并提出如果能在学校教育阶段,就为学生补足一些必要的知识,对学生的培养有所裨益。同时,他指出“对于计算机用户而言,不管选什么操作系统什么平台,本质上需要的是一个生态。如果在教学层面上就能够建立好生态,未来不仅能够对产业界有所帮助,还能赋能教育本身。”

为经典教学注入潮流技术,openEuler为高校操作系统教学提供另一种可能性

在华为全联接2021智能基座峰会中,董老师作为教师代表发表主题演讲,并提出:操作系统教学存在潮流与经典、更软与更硬、简单与复杂三对矛盾。针对这三个矛盾,他们不断尝试,通过引入openEuler操作系统及ARM架构的相关知识,将现有流行的技术和经典的理论教学融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同时利用openEuler操作系统和硬件开发板相结合的实验环境,让学生基于软硬一体化的全技术栈了解真实使用的操作系统的设计理念、思路以及相关实现,获得了学生良好的反馈。

“我们结合ARM架构相关知识,引入了硬件开发板,学生基于开发板再去跑openEuler操作系统。对于学生而言,他们相当于拿了一块可以随身携带的小的开发环境,可以做很多自己想做的事情。他们感觉很新鲜,投入的时间更多,主动学习的知识也更多了。”董老师如是说。

教学支撑加专项对接,“智能基座”全方面支持高校课程实践

作为计算机产业与高校教学融合的一次重要实践,华为对于“智能基座”项目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如果遇到了openEuler相关的技术问题,华为会为我安排专门对接的人。”董老师表示。事实上,除了布道师与高校教师的密切对接,帮助他们高效解决问题外,还提供包括专项对接、开源社区等多种方式资源和技术支持,及高校课程实践支持。

为更好的推进“智能基座”,华为和业界知名教师合作,联合主流科技出版社出版了多部教材教辅。后续还需要不断探索联合课程开发、课堂教学支撑、与现有课程大纲内容融入等内容。

在提到对“智能基座”项目中对操作系统教学的期望时,董老师希望华为能基于openEuler开发更加模块化的,适合教学的Demo OS,为国内的操作系统教学提供国产化的实验平台。同时,他表示,“我和我的团队会继续围绕华为的openEuler操作系统去设计更多的好问题,做出更好的课程设计”。

据华为副总裁、计算产品线总裁邓泰华在华为全联接2021上讲话,在扩展教师队伍方面,“智能基座”通过开设课程虚拟教研室,计划5年内赋能超过两万名优秀教师,累计培养超过五百万名理工科学生。

以产业聚集人才,以人才引领产业。在教育部指导下,未来华为将进一步深化智能基座,扩展“智能基座”产业范畴,为数字新时代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1

标签:华为   人才   基座   教育部   人才培养   东南大学   操作系统   生态   老师   高校   课程   教师   智能   产业   项目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