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开复:美国对中国AI的两大误解

*以下根据李开复2018年9月30日在高山大学(GASA)硅谷站的分享整理而成


高山大学2018级硅谷站经典课程

授课老师:李开复,GASA大学校董会主席,创新工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同时也是创新工场人工智能研究所总裁。创新工场管理着17亿美元的双币投资基金,是一家领先的技术投资公司,专注于开发下一代中国高科技公司。在2009年创立此公司前,李博士是谷歌中国的总裁。此前,他曾在微软、SGI和Apple担任过高管职位。李博士拥有哥伦比亚大学计算机科学学士学位,卡内基大学博士学位。

李开复:美国对中国AI的两大误解

从1980年大二开始做人工智能(AI),AI的三次泡沫我都经历过。

在苹果、谷歌、微软做了很多年AI管理工作之后,我创立了中国第一家AI投资公司:创新工场。

多年经验让我看到AI可以为人类创造的价值,也将给人类带来的巨大挑战。

去年在哥伦比亚大学做了一个关于AI的演讲,应纽约时报邀约做了相应的专栏,随后出版社找到我,让我写一本关于AI的书,主要讲讲AI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这也是我写《AI·未来》这本书的起因。

李开复:美国对中国AI的两大误解

人工智能的优势与局限性

在苹果工作的时候,我在博士导师的大力支持下,做了一个很不错的语音识别系统。当时AI正处于专家系统的时代,专家系统只能通过既定的规则去判断和识别语音,但我做的语音识别系统却能够识别任何人的声音。

当时我以为这是AI一个颠覆性的里程碑,将成为一个巨大的突破,但其实并不是。

因为那个时候我的数据库还没有达到一定的量级。

深度学习是AI领域一个突破性的发现,是一款了不起的优化软件,它跳出了人教AI学习的模式,是直接给机器经过标记的数据,当数据量足够大,机器就能自动进行区分和识别,不需要进行任何干预。

这就是机器绝妙和神奇的地方,它可以进行自我构造,识别、判断和预测并得出超越人想象力的结论。

例如

现在的AI已经比前些年平台化了,如果有10个清华或者北大的学生,他们会编程但是不懂AI,只需要找个老师带他们一个月,他们也能做出来人工智能的东西;八个学生研究一个月就做出了能写任何嘻哈音乐的软件;小朋友也可以做出简单小型的无人驾驶。

很多领域已经开始不需要顶级的专家了。

但其实AI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厉害,它也有自身的局限性。

一是需要海量的精准标记的数据

二是机器只能根据人给出的标准进行判断和学习,它没有自己推理、思考和创造的能力

三是它学习的东西只能用在单一领域应用,无法跨领域整合

AI应用的四波浪潮

有了深度学习,又有海量的数据,AI的应用就会慢慢发展起来了。

我总结出来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应用。

李开复:美国对中国AI的两大误解

首先是互联网领域

互联网公司积累的数据最多,标记也多。比较典型的有淘宝、今日头条、百度搜索、美图、快手、拼多多等等,他们会根据大量数据对客户进行标记分类,做出个性化的推送。

一句话来说就是,如果互联网公司超过100万日活还不做AI,那就是作死,因为他们绝对会做不下去。

第二个阶段应用发生在商业界

除了互联网公司,还有一些机构比如银行、保险公司、医院、地方政府等等,他们也在长期发展中积累了大量的数据。

AI时代的到来,让这些长期沉积不动的数据发挥了它们的作用。可以根据数据对客户进行个性化定价,个性化方案推广;银行还可以根据客户的数据进行身价预估,提供相匹配的资产配置业务,也可以根据客户信用数据核定贷款额度等等。

第三波的应用就是实体世界的智能化

AI开始加上了眼睛和耳朵,有人脸识别、语音识别、语音合成等功能。西雅图的Amazon Go无人商店就是一个非常成功的应用。除此之外,很多无人餐馆也在慢慢的兴起。

第四波应用就是自动化的AI了

主要还是机器人和无人驾驶这两个方面的应用。

机器人首先会少量进入一个要求最高收入最高和产量最高的精密行业里,等到成本降下来,才会更多的投入量产,进入更多的领域。比如说现在的洗碗机器人,单个售价是30万美金,但是再过十年八年,可能只需要几千美金就可以了。

无人驾驶领域有非常巨大的机会,它将与电动车、共享经济一起发生。大概在不久的将来,年轻人都不买车了,道路也不会像现在这么拥挤,随之而来的是效率提高、环境变好、人们的健康也得到了改善。可能未来人开车已经是不被允许上路了,就像过去的骑马一样。

不过值得注意的一点是,AI的应用前三个阶段都是软件方面,第四阶段是硬件方面的,这个也是最精密,最难做的。

AI的每一波应用都会带来10%的GDP增长,同时也会有10%的人类工作被取代。所以这是一个巨大的机会,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中美AI差距

在AI领域,美国一直是领跑世界的霸主。直到过去十年,中国突然就出现奇迹了。

李开复:美国对中国AI的两大误解

相比于美国,中国的奇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产品创新

首先是中国超大市场的出现,带来了大量的投资,紧跟在外国投资者之后,中国投资人相继投资了不少厉害的VC,这些VC又扶持了相当一部分具有狼性的创业者,他们创造了一批颠覆性的公司,不断地推出新的产品。

像腾讯从QQ走向微信,今日头条开始做抖音,每一次新产品的出现,一大批的中国人又进入了市场。

事实上,中国并非只有一个市场,而是有三个市场并存的

第一个市场里有最先用互联网的白领们。第二个市场是二三线城市玩抖音快手的年轻人们,第三个市场则是拼多多的用户,以女性和年长者为主。

这三个市场的分布代表着中国不仅开始强大,也开始走出去了。

抖音、快手进入东南亚市场,拼多多进入非洲市场,都是很好的例证。

中国打破美国统治世界的时代正在到来,它不会是一个特别大的浪潮,而是稳妥的,循序渐进的

中美模式逐渐分叉行成两个平行宇宙,中国已经从一个模仿者转变为创新者。

李开复:美国对中国AI的两大误解

狼性的创业者

中国和美国的创业是有很大差别的。美国的创业都是做出来改变世界的巨大技术,是很“轻”的,比如像乔布斯这样的。

而中国的创业则是“重”的,需要耗费很多时间精力,是很辛苦的。比如说美团外卖,一做起来就是60万个骑手的量。

管理60万个骑手是一件相当麻烦的事情,美国人不愿意做,但是美团做了,并且做到了只要5块钱每单的配送费就能送餐到家。

美国餐饮的创业有几家做的很大,但是彼此竞争很少,并没有对国民饮食有什么大的影响。但美团这样的创业改变了中国人的饮食习惯

硅谷的企业竞争像古时的战争,交战双方轮流开火。在中国,竞争好似角斗士们在竞技场上毫不设防的殊死搏斗。

激烈的竞争逼着企业家们雷厉风行地改进产品,并开发出可立于不败之地的商业模式。微信和微博可以说已演进成比Facebook和Twitter还优秀的产品了。

其实中国式的创业是一种伟大的商业模式,因为这种模式无法被抄袭。中国已经开始走向创新之路了。

残酷市场竞争下,中国也诞生了一批非常厉害的创业者。他们的创业模式更贴合AI的成长过程。AI需要用大批量的数据进行训练,在后期的使用过程中不断的添加新的数据进行迭代更替优化,它胜在执行力强、速度快、野心大。

领先的AI资本

2017年中国AI投资已经超过美国了,只看创新工场这一家就会发现,已经投资有5家纯AI独角兽公司,总估值约210亿美金。

AI已经从早期的研究型转向了应用层面了。AI应用是一个数据为王的时代,如果说AI时代数据是我们的新石油,那中国就是新沙特阿拉伯。

中国数据最牛的地方体现在它的广度和深度。中国手机用户是美国的3倍多,外卖订单数据是美国的十倍多,移动支付金额是美国的50多倍,共享单车是美国的300多倍。

如此庞大的移动支付数据,对于中国的经济来说意味着什么呢?

首先我们不需要用信用卡,这就避免了信用卡收取的2%的税。其次我们的创业变得更加容易了,现在的创业不需要搞太多的噱头吸引眼球,吸引融资,很多公司的业务可以直接变现养活自己。另外就是移动支付让中国从一个经济储存国家变成了消费的国家。

美国对中国AI的误解

美国很多人对中国科技发展尤其是AI发展有一些误解。

一是他们认为中国的科技是抄袭来的

二是中国政府一直在巨额补贴AI公司,保护他们不被国外竞争者影响

在抄袭问题上,其实是中西方看待学习模仿行为时存在比较大的文化差异。很多中国AI创业者在学习模仿方面的能力很强,他们会借鉴现有的商业模式,根据所处的环境和市场进行调适和迭代,并不涉及盗用知识产权的问题。

在支持AI这个问题上,其实中国政府是在采取一个务实的方式,而不是资金补贴。当有一个新的技术发展起来,他们会让其在市场上试行,当做大了做强了,就会放任技术的发展。但如果做的不好了,就会适时地进行管制。

这种政府态度与美国的完全不一样,面对新技术,美国政府通常会提前想好所有的政策和危机,多方考虑。在没有想清楚的情况下,一般是不会放开市场的。

中国政府第二个独特的地方在于其政策影响力很大。

当中央政府发出声音之后,国企、银行、地方政府等机构都会采取相应的措施。比如雄安开发无人驾驶城市;浙江的高速公路上嵌入传感器让无人驾驶更安全;苏州政府把10平方公里地建成两层,一层无人驾驶,一层普通驾驶。

这些基础建设在美国是很难建成的。美国现在的政策中无人驾驶车是不允许进入高速公路的。

所以相对来说,中国政府在这点上还是非常英明的。

AI带来的挑战

AI会带来很多的问题,比如隐私、安全、垄断、取代工作等等。

今天黑客攻击了我们的手机或电脑,最大的损失就是手机和电脑报废了。但如果在未来黑客攻击了无人车,可能全国所有的车都变成了攻击人的武器,那将是一个很可怕的事情。

如果无人车被贴上了某些东西,在人眼里并没有什么影响,但其他无人车却不能识别这辆车,这样就会导致车祸的发生。

如果人脸被划花或者贴上装饰,AI眼里可能他就变成别的人了,也或者识别不出来。

另外,大量的数据会不会带来偏见,尤其是在司法、医疗等方面,这也是一个比较敏感的话题。

还有一个,AI有可能会造成垄断的加剧。

垄断形成的先决条件一般都是有技术的绝对优势。AI公司依靠大量的数据能够训练出非常好的产品,这个产品又会去吸引更多的用户。有同样产品却没有相应数据的AI公司则会持续处于弱势状态,所以AI会造成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的状态,贫富差距拉大。

这会变成一个非常严重的社会问题,因为人们对贫富差距问题是极度敏感的,很多历史事件证明社会暴动、心理抑郁都是因为这个原因发生的。

当然AI带来的最大挑战还是取代人类的工作

AI能在单一个领域做非常专注和深入的工作,因此长期从事单一的一件事的人将最先被AI取代。

目前社会上越来越多的出现机器收银员、无人商店、无人速食店等等,都将带来一波一波的失业潮。

但其实,比失业更严重的,是失去生活的意义。工业革命将人类洗脑认为只有工作才会让人生充满意义,这是价值观的一个错误导向。

很多人一辈子都在接受日复一日的机械性重复工作,就是觉得工作能让自己和家人生活质量更高,能带来幸福。一旦失去工作,人生就变得没有意义,自杀率、吸毒率各种社会问题都会出现。

我也是万万千千被洗脑的人之一。

以前工作的时候,每天夜里两点我会准时醒来,因为中国时间的凌晨两点正好是加州上午11点,所以我起来查看并回复客户邮件。半个小时候回去接着睡觉,到早上五点又自动的准时醒过来,这时是加州时间下午2点,回复第二批邮件后接着睡觉,然后7点半就准时起床。

我甚至还差点弃即将临盆的妻子于产房不顾,差点错过了女儿的降生。

但就在五年前,我工作狂的生活戛然而止。

我患上了第四期的淋巴癌。

躺在病床上的时候,才突然醒悟,发现自己的价值观都是错的,一生几乎是白活了。

当时我读了一本看护护士邦妮·韦尔(Broonie Ware)写的书,她结合自己看护的2000多人的经历,发现人们在死亡前没有一个人是希望自己工作更加努力,相反,他们的想法与平时的想法大相径庭

他们临终前最大的希望是希望自己能花更多的时间和爱的人在一起。另外就是希望自己过得快乐一点,不要那么拼命的工作,有勇气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不再为别人的期许而活着。

其实作为人,我们与机器区别最大的地方就是我们的爱和温暖。我们可以用爱让周围的人、让自己更快乐更幸福,而不是通过机械的劳动。

无论科幻电影是如何描述的,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大家,人工智能程序没有爱的能力。AlphaGo或许能在围棋比赛中击败世界冠军,但它无法从胜利中感受到喜悦,也不会在胜利后产生拥抱心所爱之人的渴望。

未来跟多工作会被AI取代,但也有更多新的工作机会产生。

我们需要更多社会工作者来帮助人们平稳过渡;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我们也需要更多富有同情心的护理人员;除了使用人工智能进行医疗诊断和治疗,还需要用人性之爱的温暖包裹冷冰冰的机器;我们同样需要数以十倍计的教师,来手把手帮助孩子们在这个美丽新世界中生存和发展。

我总结了一下未来人工智能与人类相处的四种可能模式。

李开复:美国对中国AI的两大误解

第一,人工智能将代替我们承担重复性工作。第二,人工智能工具将帮助科学家和艺术家提升创造力。第三,对于非创造性、关爱型工作,人工智能将进行分析思考,人类以温暖和同情心相辅相成。最后,人类将以其独一无二的头脑和心灵,做着只有人类擅长、以人类创造力和同情心取胜的工作。这就是人工智能和人类共生的蓝图。

当我们放弃重复的工作,回归人类本质的时候,也许我们该向日本和瑞士学习他们的工匠精神、向加拿大和荷兰学习志愿的精神、向不丹学习如何让自己幸福快乐。

当AI把我们从常规工作中解放出来,就会迫使我们思考人因何为人

李开复:美国对中国AI的两大误解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30

标签:美国   中国   中国政府   硅谷   人工智能   工场   误解   人类   机器   领域   无人驾驶   更多   数据   工作   市场   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