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文化刨根问底

越南文化刨根问底

提到越南,你会想到什麽?是早有耳闻的越南新娘?是历史上的法国殖民地?还是酸酸辣辣的越南菜?其实,你可能不是真正的了解越南。本文由历史、饮食、语言、文化等面向入手,带你直击你不知道的越南。

越南文化刨根问底

越南作为一个狭长形国家,南北差距数千公里,领土面积相当于日本国土面积的 90% ,这样的地理条件使得越南发展出截然不同的南北文化。南北越的差异,可以马上从一个人的说话方式、口音分辨出来。究竟南北越具体有哪些差异,又是由什麽原因造成的呢?


越南、占婆与高棉的三国纠葛


越南的主要民族为京族,也是常被大家提到的越族,是发源于红河三角洲的强悍战斗民族。他们和日本、韩国一样,自古深受汉文化影响。古越南以河内为中心开始发展,不断往南扩张领土,一直到 19 世纪,越南的领土才拓展成今天那有如戴著斗笠、身穿奥黛的淑女形状。

越南文化刨根问底

今日的越南曾经是三个古代民族的综合体,北部是传统京族的发源地、以岘港为中心的中部曾是古代婆罗门教国家占婆的文明核心、南部的湄公河三角洲,包含胡志明市,原本是高棉帝国的一部份。


占婆跟越南对立了数百年,两者冲突不断,中国曾多次介入调停。随著占婆势力的不断衰退,从 16 世纪开始,越南逐渐蚕食占婆领土,最后在 1832 年,阮朝明命帝改土归流后,占婆宣告灭亡。在明命帝的扩张下,越南也占领了湄公河三角洲的「下柬埔寨」──越南今日领土的最后一块拼图。


越南文化刨根问底


越南领土问题一直到近代都有争议,越柬战争就是因为领土争端而起。柬埔寨红色高棉夺取政权后,曾经向越南提出归还下柬埔寨领土的要求,越南否决,因而爆发了越柬战争。最后,越南人民军进入金边,推翻红色高棉。时至今日,在许多柬埔寨人心中,仍将下柬埔寨视为柬埔寨被侵略而失去的领土,他们仍用高棉旧名「普利安哥」称呼胡志明市,意思是「王国的森林」。


饮食文化大不同,酸辣甜咸有学问


不同民族生活的轨迹,使得北、中、南越三地的饮食文化截然不同。北越著名的狗肉是受到两广文化的影响、南越偏酸偏甜的风味则是高棉帝国饮食文化的部分残留,许多南越料理使用的食材都与柬埔寨料理相当接近。中越料理又是另一番风情,因为最后的王朝「阮朝」曾经定都于越南顺化省,其中那里的人饮食多了皇室范儿,喜欢搭配各种小菜。


气候也是影响饮食的一大因素。大多数人以为越南是个四季如夏、饮食酸辣的地方,殊不知在北越,冬天的寒冷程度绝对不输中国许多省份,、凉山省属于越南的北部地区,寒冷时节这里经常出现下雪的情况。因此,北越的饮食较为清淡,处理青菜常常是直接用水汆烫,再沾酱油或鱼露吃,代表料理如烤肉米线(Bún chả)。


越南文化刨根问底


中越有许多山区,平日湿度高、冬季气温低,发展出重咸重辣的饮食。由于过去是京城所在地,中部料理比南北部都精緻,用料及调味都十分繁琐,顺化料理也因而成为越南民众都热爱的国家饮食代表。其中,最有名的莫过于顺化牛肉粉(Bún Bò huế)和猪肉虾饼(Bánh Khoai)。


越南南北气候差异大,常年的湿度大,肥沃的土壤,利于南方产出各式各样的水果、蔬菜,南方料理中便经常能见到新鲜的香草、蔬菜及香料。受到法国殖民以及我国广东移民的影响,口味上除了酸辣外,还较其他地区都甜,也会以椰奶入菜,可说是融入了各种滋味,越式煎饼(Bánh xèo)便是其一。


腔调分南北,中部看用语


南北越的区别,可从一个人的口音中见端倪,只要经过短时间的学习,任何外国人都能轻易分出南北越语言差异。南北越口音的差异极大,在法国统治时期,殖民政府甚至把北中南腔调归类成三种不同的语言,分别以东京语(Tonkinese)、安南语(Annamese)跟交趾语(Cochinchinese)称呼。

越南文化刨根问底

由字母的发音方式观之,越南字母中的"d"、"gi",在北越音中的发音类似英语字母"z"(/z/)的音,在南越却是比较像英语字母"y"(/j/) 的发音;而「inh」这个韵母,北越发音类似「因」,南越却是比较接近「恩」。


举个更具体的例子,越文的家庭这个词"gia đình",河内腔发音类似「扎顶」,西贡腔却是「鸭等」。所以假设一个外国人只学过一种腔调,到了越南的另一端,初来乍到下,可能完全无法理解不同的腔调的越语,顿时鸡同鸭讲,好像来到另一个国度,这也是许多学过越语的国人共同的回忆。


目前越南标准腔以河内为主,所以也建议学习越南语的你可以选择河内腔。南方人因为广播、电视等传媒的关系,都能理解河内腔,但是南方的西贡腔就可能造成少数北方人的理解障碍。许多越南明星出身西贡,经过不断的交流,基本上,南北部人还是能互相沟通。而海外的越南电视台跟越侨,因为多是越战后的移民,仍以过去南越国家的标准腔西贡腔为主。


如同饮食的独特性,中越的腔调是一个不同于南北的存在。南北越虽然腔调差异甚大,但是九成的单词是互通的,中越则是连用语都不同。例如越南话的「这」,南北都是"này",中越却使用完全不同的"nì";再比如「哪里」,南北越都是"đâu",中越又搞特例变成"mô"。


因此中越人语言的歧异性,已经不在于腔调,而是单词本身,可能让南北越的人都听不大懂。这种情况也形成很特别的乡土认同,中越人在外地相遇,即使素未谋面,只要发现对方是同乡,就会力挺到底。假如在中越工作,建议学几句在地方言,保证能很快跟当地人打成一片。


北越严谨婉转,南越乐观直接


北越作为越南发源地,传统上被认为是比较保守的地方,也是受到共产主义影响最深的区域。另一方面,过去受到法国殖民统治的「交趾支那」地区──也就是今天的湄公河三角洲一带,由于位处南部,因此西化较深。再加上南北越分离了二十余年,南越作为美国同盟,曾经大量引入许多美国文化,使得今天的南方气氛更开放、自由。

越南文化刨根问底

北越人因为自古受到儒家传统文化影响,沟通上倾向高语境(High Context)表达,也就是表达方式较含蓄委婉,人与人相处常常更为严谨正式,此一类型的极致就是日本人。相较于南方,北越的许多观念更接近传统东亚儒家观点,比如储蓄概念鲜明、生活较节俭,也更注重学历文凭以及社会地位。


受西方文化影响,使得南越人乐观,沟通上也更直接,常常不加隐藏的表达出内心的看法,也乐于接受外来事物带来的改变。这种差异甚大的性格,让南北越人在共事时,常常产生误解。北越人善用隐喻的表达方式,常常让直率的南越人不能理解,如果用日本类比,大概就有点像大坂跟京都的情况。


如同中国,南方经济发展较北方为佳,但政治中心又位于北方,形成了南北一种特殊的二元对立情况。加上过去曾经历分治的历史,造成南北地区相当程度上的相互歧视,十分令人玩味。读者若有机会问问越南朋友关于「另一边」的故事或评论,相信会有很多收获。


除了地理条件、饮食文化与腔调的不同,南北的差异还能从许多细节中察觉。比如,虽然南北都过春节,却各有代表春节的花卉,西贡是黄梅,河内则为桃花。


就连手机使用方面,也有南北差异的存在:传闻北越使用 Vinaphone 这家电信品牌的比例较高,而南越则是 Mobifone 的市占率较高。又有种刻板印象称:南方人爱喝咖啡,北方人喜欢喝茶嗑瓜子。各种说法,众说纷纭,唯一可以确定的是:西贡餐厅提供的茶绝对会伴随冰块,但在河内的餐厅,倒是遇过几次上温茶的情况。


越南的南北差异就像日本的关东与关西,是很有趣的文化特征,值得亲身体验,下次遇到越南朋友或前往越南旅行,别忘了观察这有趣的现象,认识真正的越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9

标签:越南   胡志明市   南越   湄公河   西贡   河内   柬埔寨   顺化   北越   刨根问底   腔调   领土   发音   料理   差异   饮食   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