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器更易,全球贸易新格局的崛起(2)

神器更易,全球贸易新格局的崛起(2)


天数有变

————————————


在80年代的兴起的经济全球化模式下,全球产业链实现了跨洋协作,使得各国可以专注于自己擅长的领域,极大提升了人类生产活动的效率。


神器更易,全球贸易新格局的崛起(2)


不过这个全球化有个问题:他的协作规模虽然大,但是产业链分布过于分散。


我虽然可以在全球市场上找到需要的上下游产品,但是得满世界去找,这个过程中难免出现很多不必要的消耗。


如果这些大规模分工的产业链能够聚集在一起,那局面就焕然一新了。他会出现以下几点优势:




总的来说,产业链聚集可以产生高额的效益,所以产业链聚集区会产生集聚效应,能够不断地从外部吸收资金和人才,并不断向外部输出创新产品和分裂出新的企业。


大规模协作+产业链聚集,这才是全球化的终极模式。


神器更易,全球贸易新格局的崛起(2)


然而在大部分时间里,全球协作总体来说处于分散状态。这也是无奈之举,毕竟国与国之间是割裂的,不可能为了集聚效应就把一个国家的资源搬到另一个国家去。就算愿意搬,也没有哪个国家能把所有产业链吃下。


直到中国的加入。

神器更易,全球贸易新格局的崛起(2)


当年积极寻求与日韩组建大规模协作体的中国可能还没有意识到,自己就是这个星球上最大规模的协作体。


中国基础设施完备,工业基础扎实,而且作为一个大一统市场,其自身资源可以无门槛的自由流动和配置,然后还拥有超越欧美日所有发达国家之和的人口。


接入全球分工体系后,中国大规模的协作体系和完善的基础设施开始发挥威力。我们之前说过,在全球化体系里,每个国家都有自己擅长的产业,而中国,几乎什么都擅长。


于是产业链开始在中国聚集,人们开始听见世界工厂的轰鸣。


2010年,中国的发电量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

神器更易,全球贸易新格局的崛起(2)

2017年,中国在联合国全部19大类制造业行业中有18个大类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制造业总产值是美国的2.58倍。


2018年,中国的出口额已经远远甩开其他国家,达到2.48万亿美元


神器更易,全球贸易新格局的崛起(2)


2019年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产业链中占比接近30%,制造业产值相当于美日德之和。


神器更易,全球贸易新格局的崛起(2)


如今中国是这个星球上唯一拥有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在全球500种主要工业品中,中国有220种产品产量居全球第一。


2020年,中国的GDP将超过15万亿美元,高达日本的3倍,远远超出世纪初的“乐观估计”


美国当年在捣鼓TPP的时候也不得不专门想办法来对抗中国在制造业上的统治力。最后的办法是把越南拉进群,试图依靠越南来替代中国,减少大家对中国的依赖。


神器更易,全球贸易新格局的崛起(2)


然而这并没有什么卵用。


现实是越南的工业产值仅为中国的1/60,制造业产值是中国的1/90,在贸易上孤立中国扶持越南的结果就是中国货改个“越南制造”的标签从越南借道出口。

神器更易,全球贸易新格局的崛起(2)

而且越南的大部分工业品是依赖中国上游工序,例如越南服装每年出口300亿美元,但又要从中国进口200亿美元的布料和染料等。


从产业链的角度来看,越南只不过是广州的一个加工厂。


这正是当前全球经济格局的一个缩影,对于世界各国而言,不管你是在哪个协定里,你都要面对这样的现实:


中国是全球制造业和货物贸易的核心节点。


你在某个协定里和不在某个协定里的区别就是你是单独和中国做生意还是拉上几个小伙伴一起和中国做生意


这个格局的形成不来自于任何精英的设计,而仅仅是因为一个原因:中国的效率相对最高。


对于一个企业家来说,在中国不管你想做什么,你的周围都有现成且充足的上下游供应链和产业工人。


中国正在为这个世界提供一站式服务,任何一个国家想达到中国的水平,他都需要实现以下几个目标:



老实说,如果这个世界上真的有更多的“中国水平的协作体”,那对所有人都是好事。其实市场份额没有那么重要,把蛋糕做大才重要。“中国”越多,效率越高,大家越富裕。


神器更易,全球贸易新格局的崛起(2)


然而遗憾的是放眼望去,这种水平的协作体全球只此一家,在座的各位都是垃圾。


美国也不是没尝试过把产业链从中国吸引到美国,结果往往是这样:


富士康威斯康辛工厂搞了三年依然空荡荡无法开工:

神器更易,全球贸易新格局的崛起(2)


更有艺高人胆大的企业尝试去印度设厂


神器更易,全球贸易新格局的崛起(2)


。。。。。。


另一方面,即使是在因贸易战导致外资撤离传言不断的2019年,中国的外企数量依旧在增加,并最终突破了100万家。富士康更是于当年6月份专门对“撤离大陆”的流言进行了辟谣。


神器更易,全球贸易新格局的崛起(2)


到了2020年底,境外机构已经连续21个月增持中国国债,目前境外机构持有人民币记账式国债规模已经超过1.79万亿元人民币,达到历史新高。


神器更易,全球贸易新格局的崛起(2)


这个世界在美国精英的棋局之外还有另一个逻辑:


资源总有按效率更高的模式进行配置的冲动


这就是上帝的棋局。


神器更易

————————————


2012年,东盟决定整合一下他们和各个主要贸易伙伴之间的关系。


东盟与中日韩印澳新等6国都有贸易协定。协议多就导致了规则多,操作繁琐,于是东盟决定把这些贸易协定一起整合起来,优化一下区域内的贸易操作,少一些套路,多一些利润。


神器更易,全球贸易新格局的崛起(2)


于是就有了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


2012年11月20日,东盟10国与其6个自贸伙伴国澳大利亚、中国、印度、日本、韩国和新西兰宣布正式启动RCEP谈判。


神器更易,全球贸易新格局的崛起(2)


相对于WTO而言,RCEP的交易自由度更高,贸易壁垒进一步降低,成员国之间的投资准入门槛也更低,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更加严格,原产地规则更加合理,更多的商品有机会享受零关税,等等。。。


尽管RCEP在自由市场的建设上已经相比WTO更进一步,但是相对于TPP的高逼格,RCEP仍然像是个廉价的土鳖聚会。他没有太高大上的诉求,成立的目的仅仅是为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所以务实是RCEP的一大特点,他的规则相对宽松,没有国企章节、环境章节和劳工章节。而且RCEP针对不同国家有不同的标准,对各国市场的开放也有一定的缓冲余地,也没有太多贸易以外的规定,这些优点当然比较受发展中国家欢迎。


神器更易,全球贸易新格局的崛起(2)

理论上RCEP因为标准相对较低,其成员间协作的深度和产出的质量可能比不上TPP,但是土鳖抱团也顾不上这么多,先把自贸区支棱起来再说。


中国本来就是东盟最重要的贸易伙伴,再加上刚在TPP那边吃了闭门羹,对于RCEP自然是积极加入。


目前全球已经签署的其他重要区域性经贸协定有:《全面与先进的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美墨加协定》(USMCA)、欧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欧日EPA)、欧加全面经济贸易协定(CETA)等


这其中RCEP的体量是最大的,即使在印度最终没有加入的情况下,RCEP的总人口也仍然达到23亿,GDP更是占到全球的1/3,其体量超过了美国-墨西哥-加拿大协定和欧洲经济区。


神器更易,全球贸易新格局的崛起(2)


不过其总体量虽然全球最大,但是人均财富水平低,他相对于其他自贸区的真正的优势并不是体量大,而是有中国的加入。


中国的人口和GDP占RCEP一半以上,所以RCEP虽然是东盟发起的协定,但实际上是以中国为核心节点进行协作的这么一个体系。


神器更易,全球贸易新格局的崛起(2)

在这个体系里,大洋洲向中国出口基础资源,日韩向中国出口高端设备和零部件,部分国家成为中国产业链的延伸,中国则向所有人出口最终产品。


因为中国在全球贸易体系中同样也是一个核心节点,所以以中国为主导的RCEP,本质上就是一个小型的WTO,只不过范围更小,成本更低。


这使得RCEP实际上比其他的区域贸易协定有更强的扩展性,任何国家都很容易在这个贸易协定里找到自己的位置,反正做贸易横竖都绕不开中国。


事实上确实有很多之前的TPP成员国加入了RCEP


神器更易,全球贸易新格局的崛起(2)


RCEP签署后,形成了一个集合了全球三分之一人口和经济体量的自贸区,西方国家再难从经济上孤立中国。稳固的区域自由市场也使得各成员国在以后对抗和域外国家的贸易纠纷时有了更多的底牌。


另外,成员国中有不少是美国的盟友,他们日后将进一步加深和中国的经贸关系,这将促使他们在未来的中美争端中选择更合理的位置。


如果说RCEP还有什么遗憾的话,那就是印度的最终退出。


印度退出前的RCEP和TPP对比(红色为RCEP,蓝色为TPP,黄色为两边都加入的国家):

神器更易,全球贸易新格局的崛起(2)


印度的退出正是前文提到的拧巴的国际贸易关系的缩影。


对于印度来说,加入贸易协定可以降低交易成本,对自己有利。但加入协定同时意味着开放市场,这样自己的产业又会受到外国产品的巨大冲击,对打造自己的民族工业不利。


作为中国人,我们已经无需为类似的选择纠结,因为我们早在二十年前就鼓足勇气跨出了这一步。如今中国已是世界工厂,自由贸易对于中国来说不是威胁,而是最好的伙伴。

神器更易,全球贸易新格局的崛起(2)

但印度就不行了,他们的顾虑很多,其大量小作坊式的产业根本不可能承受现代工业国家的冲击。


所以印度要想改变命运,要么奇迹出现,自己的民族企业突然井喷式发展;要么认清现实,老老实实按中国的方式融入中国的产业链体系。


神器更易,全球贸易新格局的崛起(2)


最终印度国内代表落后生产力的利益集团选择了作弊,关上印度的大门逃避竞争。这就决定了印度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继续作为中国的一个反面教材而存在下去。


对于RCEP来说,中国毫无疑问是台柱,但同时也是风险,因为如今中国已经成为传统列强围堵的对象。台柱天天被围攻,自贸区自然会紧张,难免让人想起几年前那个搁浅的中日韩自贸区。


那么这一次,“亚元往事”会重现吗?


宿命

————————————


围堵中国是西方国家的必然选择,与中国的主观意志无关。


美国经济史学家查尔斯·P.金德尔伯格说过这么一句话:一个国家的经济最重要的就是要有“生产性”。


发展要想持续,你就得制造出,或者参与制造出真正有用的东西;不能整天寅吃卯粮睡大觉或者赌钱玩。


神器更易,全球贸易新格局的崛起(2)

2008年,冰岛三大银行资不抵债,引发了欧元区大规模的债务危机。此时我们才发现西方国家早已陷入严重的产业空心化,没有了“生产性”的经济只能在存量里打转,其结局当然会是一地鸡毛。


神器更易,全球贸易新格局的崛起(2)

产业空心化的具体原因大家可以参考这边文章:末路狂飙,特朗普的困兽之斗


西方国家的这种自甘堕落,就使得中国制造业的繁荣显得很扎眼,给人感觉好像是中国吃掉了他们的蛋糕。


所以传统列强都有暴力围堵中国的冲动,冷战思维阴魂不散。


自由市场在暴力面前不堪一击。黑市大佬只要亮出刀来,市场的信心就会被击溃,“亚元往事”没准真的会昨日重现。


神器更易,全球贸易新格局的崛起(2)


只不过此一时,彼一时。


现在这个全球黑市里有刀的不仅只有西方国家。


中国海军在2016年超越俄日英成为世界第二,这标志着中国军队补上了最后一块短板,正式成为世界上第二大军事力量,对海洋贸易线路的保护能力大幅增强。


神器更易,全球贸易新格局的崛起(2)


事实上2016年中美南海对峙的结局就已经清楚的说明了一个现实:中国在亚洲的体系已无法被军事威胁撼动。

(参考:战云密布?南海是如何从世外桃源变成大国竞技场的?)


不过列强围堵中国也并非没有机会,2020年中国就迎面撞上了最严峻的考验:同时遭到来自然界暴力和人类暴力的“疫情贸易战双杀”。


从政治博弈的角度来看,这是一个“趁你病要你命”,一举将中国踢出“全球朋友圈”绝佳机会。


中国没有别的选择,只能举国奋战,并最终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控制住疫情的主要国家。


结果中国不仅没有被“趁你病要你命”,反而从二季度开始出口额就一路高歌猛进,占据的全球份额甚至冲到历史高点,生生把“厄运”干成了“国运”。

神器更易,全球贸易新格局的崛起(2)


神器更易,全球贸易新格局的崛起(2)


至于贸易战,从2018年美国发起至今已经过去2年多,根据最近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今年前11个月,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9.04万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增长1.8%。其中11月份的出口额达到2680.7亿美元,以美元计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1.1%。


神器更易,全球贸易新格局的崛起(2)


实际上中国早在今年4月份就重新成为了美国最大的贸易伙伴。


现在人民币汇率已经连续上涨半年多,接近回到贸易战之前的水平。美国除了依靠国家力量去降维打击几家公司外,贸易战实际上已经打无可打。


美国尚且无力对中国施加决定性的压力,其他国家就更没有资格与中国发生摩擦了。


不过盎格鲁撒克逊人从来不缺头铁的弟兄,近期澳大利亚频繁在经济舆论主权等问题上攻击中国后,终于成功引发贸易摩擦。


澳大利亚就像是个发疯的店铺老板,天天挑衅来自己店里购物的最大客户。


神器更易,全球贸易新格局的崛起(2)


他们的底气可能来自于身后强大的欧美朋友圈,不过就在中国对澳洲红酒加征关税的第二天,欧盟商会就上门向中国推销欧洲红酒,力争抢夺澳大利亚红酒的市场份额。


神器更易,全球贸易新格局的崛起(2)


支持是没有的,落井下石是争先恐后的。


这就是当前国际贸易格局的真实图景:围堵中国没有意义,你不做生意总有人做。


神器更易,全球贸易新格局的崛起(2)


其实中国和世界做生意没有什么特定立场,不管你是什么阵营,认同什么理念,只要你不冲我捅刀子,生意都能做下去。


军事威胁、疫情、贸易摩擦这些事件对于中国来说固然是磨难,但是这些事件的结局也客观上向世界证明了中国市场是世界上抗风险能力最强的体系。


在各国对中国体系的安全性达成共识后,加入中国体系的国家会越来越多。


这么看来“亚元往事”虽然遗憾,但也是好事,因为他早早教会了中国一个道理:


靠谈判和妥协战胜不了强权,要战胜强权,唯有建立一个新的强权。


中国现在甚至开始积极考虑加入本来用于围堵自己的TPP(美国退出后已改名为CPTPP)。


这虽然看起来有些匪夷所思,但真正操作起来也并非没有可能。


改名为CPTPP后的TPP实际上已经是群龙无首,不过这样一来各成员国也就没有了美国的压力,可以更加务实的讨论贸易协定。所以CPTPP的门槛相对于之前的TPP要降低了很多,这就为中国的加入提供了客观上的可能性。

神器更易,全球贸易新格局的崛起(2)


美国当年加入TPP的目的是孤立中国,但其他人的目的是赚钱。各国确实想抱大腿,但并不在乎抱谁的大腿,所以目前CPTPP的成员国对中国的加入意愿持开放的态度。


不让中国进群,中国可以自己拉群,这样的局面今后只会越来越常见。


站在历史的角度看,我们不难发现这么一个规律:人类精英所有的精妙设计,最终都将屈服于上帝棋局的洪荒之力。


神器更易,全球贸易新格局的崛起(2)


资源对高效率的向往不可阻挡,产业链聚集区会如同黑洞一般吸引到全球的资源,包括资金、人口、科学和技术等等。。。


RCEP之后,谈判了35轮的中欧全面投资协定CAI也接近签署。


欧盟至今仍未彻底走出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再加上疫情,经济复苏更是遥遥无期,连总GDP也即将被中国追上(2019年的时候英国还没有脱欧)。


神器更易,全球贸易新格局的崛起(2)


尽管双方在政治上有很多分歧甚至对立,但是政治不能当饭吃,欧盟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需要中国。观念和现实的矛盾让欧盟长期在纠结中摇摆


我不知道他们还会摇摆多久,反正经济形势越严峻,他们的身体就越诚实。


神器更易,全球贸易新格局的崛起(2)


如果说此前欧盟成员国还对签署中欧投资协定抱着“再看看”的观望态度,那么RCEP签署之后,仅存的犹豫也显得毫无必要。


中欧CAI意味着中欧企业都将有更多的机会进入对方市场参与竞争,双方关系会更加紧密,互相投资的选择也将更加自由。


于是亚欧大陆两端的两个巨大市场就可以通过中国这个核心节点实现事实上的更深入的协作,客观上扩展了欧盟和RCEP成员国的经济圈。


日前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已经进入最后阶段,德国总理默克尔和法国总统马克龙始终坚持推进投资协定,双方已原则上同意签署,仅剩最后的临门一脚。


当然,我们也要清楚的是,不管是在亚洲还是在欧洲,相互签订贸易协定不等于相互友好,中国和西方国家在多方面的博弈仍将持续很长时间。


神器更易,全球贸易新格局的崛起(2)


然而就算关系再差,贸易壁垒该降还是得降,贸易协定该签还是得签,在客观规律面前大家都别无选择。


这正是当前这个时代和冷战时代的最大区别。


和冷战时的苏联游离于全球经济圈之外不同,中国不仅不是经济孤岛,还是全球市场的台柱之一。西方国家当年孤立苏联可以不用担心经济上的损失,而如今孤立中国就等于孤立自己。


神器更易,全球贸易新格局的崛起(2)


在这种局面下,冷战思维毫无意义,任何在经济上攻击中国的行为都会遭到市场的反噬。


各国需要面对的现实是现在的中国已经成为全球自由贸易的新旗手,再也没有人能够关上中国的大门,拒绝中国无异于自绝于世界。


神器更易,全球贸易新格局的崛起(2)


结语

————————————


21世纪以来,我们在谈论中国发展的时候往往会把“国运”这个词挂在嘴边。看起来国运似乎不错,总是出现各种机会和“神助攻”。


那么国运从何而来呢?


其实中国国运的基础就是中国的效率。首先因为中国打造了全球最高的效率,自己的周围才会出现这么多的机会。


如果中国自己干啥啥不行,那么这个世界就算送出再多的“神助攻”也毫无意义。


这就好像一个人如果他的能力越强,信用越高,愿意和他合作的人越多,且和他合作的收益越大,那么这个人的机会自然就越多,运气自然就越好。


所以国运其实很简单,说起来就六个字:


自助者,天助之。


那么未来世界又会如何发展呢?


现实世界是精英们博弈下的棋局,普通人和精英之间存在巨大的信息差,我们注定无法听到白宫里到底在商量什么。


但是我们可以去窥探上帝棋局的走法。


人类发展的大方向只有一个:越来越高效。


所有有利于提升效率的资源配置方式,无论当下受到多少打压,看起来多么不可思议甚至离经叛道,他都会或早或晚的成为社会的主流。


国际贸易最终会呈现出这样的格局:


一个或几个能够集聚大量产业链的协作体不停的扩张,并最终在一个强大力量的背书下融为一体,形成全球统一市场。


而谁能成为这个全球协作体的核心,就取决于谁的效率最高。


目前看中国体系正在迅速崛起,而传统列强的优势范围正在迅速缩小。


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中国的产业链体系将会进一步向外扩张,更多国家的资源和人口都会参与到“中国工厂”的运营中。


这就是上帝棋局的走法: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这也是当下解决很多问题的唯一办法。


同时,如何去为扩张后的中国体系建立和维护一套合理的游戏规则,将是中国很快就要面临的挑战。


当然了,未来总是充满不确定性,人们的选择也不一定总是对的。


中国在未来是不是一定会成功?


不一定。


人类在未来会不会放弃提升效率的努力?


也有可能。


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


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组织、一个国家、甚至全人类,如果一旦走上了反效率的道路,那么结局就只有一个:


被淘汰。


THE END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1

标签:中欧   东盟   体量   越南   贸易   国运   全球   印度   美国   神器   协定   产业链   中国   新格局   效率   体系   国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