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欲、性欲、占有欲”是浴火中烧的三味真火

“人是高级动物”这是人自己给自己下的定义,如果从生物种类来看,截止目前发现,人类的确所处生物链的顶级顶端。从“进化论”的理论观点来概括区分,那就是“人类有思想,并且会制造和使用工具”。然而,人类的进步与文明,科学与发现是随着人类的发展进程而发生演变的,随着时间的推进人类的认知是需要不断的提升,这是一种必然规律。

例如“爱与恶”这两种思想意识的产物,就始终伴随着人类的脚步同行,这种属性的内容特质则是“时空”的最好标注。也就是说,从爱与恶的任何形式案例中去提取的内容,皆可分辨出其年代与地域的具体来,同时也说明,爱与恶的根系与人类同在,只是强弱表现上的差异而已。

如果从“人是高级动物”这种说法来推理解析人,无论多么高级的动物还是动物,动物的特征就是具有兽性,那所谓的“高级”无非就是将人类的兽性关进笼子,抑制住了,但很难剔除得干净。从心理上讲,人的兽性一部分是为了维系生存,需要有节制的改造与保留,例如:食欲、性欲、占有欲等。需要抑制和束缚的便将其封存在潜意识中,封存效果不好的总是萦绕在意识空间内,不经意间便会泄露出来。从佛学的角度讲,叫“贪嗔痴”,更是一种客观的存在,需要“修行”,也叫“串习”。

如果、假如、或许人类这种高级的动物之上还有更高级的动物,想必那就是我们人类一直争论不休,又无法相互佐证存在与否的“灵魂”一说。在此我们仍旧不去推理定义它的是否存在,只是从心理的层面上去推论爱与恶的缘由。既然是人类我们就要秉承高级动物的属性,竭力扼制低级内容的泄露,那就是要充分弘扬善良,以善抑恶。尽管我们都知道“爱于悲悯生,恶从私欲来”,但以人类自身的短板去抑制短项,还是有不小的难度,所以,在这方面便有了“净化灵魂”一说。

何为“灵魂”?它与思想意识有何区分?众所周知,思想意识是人的驱动程序,行为的指挥中心。而灵魂则是思想意识的高级层面,这是不是就超越了人的生理及心理属性的概念?“悲悯”一词源于佛学佛教,“私欲”源于心理学一说。从下往上看很难,因为看不清楚,所以觉得上面什么都不存在;而从上往下看,则一目了然。原因是高度决定视角,视角决定认知,认知决定判断的结论、结果。

所以“悲悯”高于“私欲”,原因有二:

一是,悲悯需要有较高的素养,而私欲几乎是人皆有之。

二是,源于佛学佛教的内容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发现,这就说明目前还高于人类现有的认知能力;而源于心理的内容已经没有任何争议了。

因此,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从低端处扼制私欲的形成,从高端处努力植入悲悯,这便是人类向高处提升的必然途径。

“食欲、性欲、占有欲”是浴火中烧的三味真火


“食欲、性欲、占有欲”是浴火中烧的三味真火


“食欲、性欲、占有欲”是浴火中烧的三味真火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4

标签:佛教   私欲   兽性   佛学   性欲   食欲   认知   抑制   属性   灵魂   意识   人类   动物   高级   思想   心理   内容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