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已经“消失”的省份(二)东北九省

自清政府在东北设立奉天、吉林、黑龙江三省之后,便有了最初的“东三省”之称。那个时期的黑龙江省则北至外兴安岭,吉林省东临日本海和鄂霍次克海,包括如今的库页岛。

下图是清朝的东三省

中国已经“消失”的省份(二)东北九省

图1 清朝时期的东北地区

东北最终分为九省,源自民国时期兴起的“缩小省区论”。该理论的流行,主要是依据于当时军阀割据的历史背景。缩小省区运动,在解决民国军阀混战局面具有积极意义。

同时,缩小省区,推行地方自治,可以打破各省区长期固守的地方观念,加强彼此合作等等。而蒋介石政府从防止武人割据、克服尾大不掉之势考虑,也积极支持“缩小省区论”。

缩省主张首先在东北推行,主要是因为日寇占领东北以及伪满洲国时期,任意划省,至抗战胜利时,原东三省被为19省,行政区划混乱,重划省份迫在眉睫;因为长期占领,地方机关阻力小。

下图为伪满时期东北行政区划图

中国已经“消失”的省份(二)东北九省

图2 伪满时期的东北地区

东北划为九省,是民国时期缩小省区运动的唯一一次实践。据说,划定方案还是胡焕庸提出的呢!

下图为国民政府理想化的东九省方案,但因为内战,方案并未完全实施。

中国已经“消失”的省份(二)东北九省

图3 国民政府时期理想化的东北行政区划方案

中国已经“消失”的省份(二)东北九省

图4 民国时期发行的东北九省流通券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废除了“东九省”,重新划定了辽宁、吉林和黑龙江三省。安东省,北部划归吉林省、南部划归辽宁省。辽北省分属了辽宁省、吉林省、内蒙古自治区。像嫩江省和兴安省分由吉林、黑龙江和内蒙古瓜分,形成了短暂的“东五省”。

下图为建国初期东五省

中国已经“消失”的省份(二)东北九省

图5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东北五省

到了1954年,中央经过慎重考虑再次更改了东北地区的行政区划。其中把辽东、辽西两省合并,然后组建新的辽宁省,原来隶属于辽东省的通化、辽源两市被划给了吉林省。原来的松江省与黑龙江省合并,组成新的黑龙江省。至此,东北三省的格局再次出现。

如今的东三省

中国已经“消失”的省份(二)东北九省

图6 如今的东北三省

从三省到十八省又到九省,再到五省,最后三个省。在短短的20多年时间里,东北地区经历了 沧桑巨变。在建国以后,东北地区成为我国重要的重工业基地,东北地区当时成了重中之重,沈飞、鞍钢、大庆、汽车工业摇篮,成为这一时期东北的骄傲。

衷心希望东北发展越来越好。

(资料来自互联网)

喜欢就点赞、关注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5

标签:辽东   东北地区   吉林省   伪满   辽宁省   黑龙江省   国民政府   黑龙江   吉林   军阀   行政区划   省区   中国   省份   民国时期   时期   方案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