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代隐身战机模型利用风洞进行尾旋实验,全球首创

第二代隐身战机模型利用风洞进行尾旋实验,全球首创

可以看到实验模型为小展弦比翼身融合无尾翼飞行器,实验模拟飞行器大仰角进入尾旋状态,然后由尾部副翼和翼尖全动小翼配合改出尾旋状态。

过去飞机进入尾旋状态必然失事,飞行员甚至都没办法弹射。后来电传控制才使得改出尾旋成为可能,但如何改出需要飞行员驾机冒险实验,摸索出经验。这无疑是非常危险的办法。

再后来随着矢量推力技术应用,战机的超机动能力才让改出尾旋才变得相对容易。但战机从模型开始设计就考虑在风洞中实现对尾旋的有效控制从来没有过,中国是第一个做到的。

下一代隐身战机提出了全向隐身的要求,那就只有全面型的飞翼布局才可行。去掉常规的控制翼面在全面缩小RCS的同时也让飞行姿态控制成为一道难题。

显然中国的航空专家们在这一领域已经取得可喜的进步。

小展弦比飞翼在实现接近两马赫低阻力超音速飞行的同时,还能兼顾比现有飞机更高的敏捷性,甚至都不需要靠推力矢量来实现。翼尖全动小翼可谓是天才设计。

J-20之后的下一代隐身战机大概率会是以这个模型为基础来设计,整体外形由繁入简,才是真正进入了战机设计的“自由王国”。

第二代隐身战机模型利用风洞进行尾旋实验,全球首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1

标签:马赫   战机   展弦比   副翼   自由王国   模型   仰角   电传   风洞   推力   飞行器   飞行员   矢量   飞机   状态   办法   全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