痞老板的故事

从《海绵宝宝》到《社会学的想象力》

这一章,来来回回看了两三遍,看到最后,只是不明觉厉的感慨一声:作者真牛逼,脑子里却只剩下一个词——社会学的想象力。不禁对自己发起了灵魂的拷问:我是谁?我在哪里?我在干嘛?但是,社会学的想象力到底是什么呢?却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他是一种对社会的洞察力?还是个人对社会的思考?好像都有一点,然后,我想到了一个似曾相似的场景。

相信不少人都看过海绵宝宝吧,里面的痞老板为了自己餐厅的生意兴隆,一直希望能得到蟹老板“美味蟹堡”的祖传秘方,但是痞老板从来就没有进去过蟹堡王餐厅,连制作过程都没有看过,我记得有这样一集,讲的是痞老板控制住了睡梦中的海绵宝宝,然后操控海绵宝宝去餐厅里制作美味蟹堡,以此来得到“美味蟹堡”的秘方。

大概背景就是这样,我觉得我们大部分个体就像是餐厅中的咸鱼客户一样,在剧中大部分形象都是这样的:一脸咸鱼的样子,然后没有什么感情的吃着自己手中的“美味蟹堡”。面对社会中的巨大变迁,如餐厅的员工变化之类的,我们往往是忽视的,或者说不在意,只是看着自己餐盘中的“美味蟹堡”,偶尔蟹堡不好吃时会皱下眉头,甚至暗骂一下,或者当海绵宝宝粗心给多一份薯条,章鱼哥少收自己几块钱时,暗暗庆幸自己的好运。只有偶尔发生冲突的时候,比如等待时间太长,或者自己的“美味蟹堡”突然不美味了,才会去关心餐厅中的情况,这就是我们大部分人在面对自己与社会的态度,大部分人是不关心社会的,或者说甚至连发现问题的能力都没有,而当社会发生群体性事件时,比如餐厅的“美味蟹堡”有一天突然都十分难吃,这时候,大部分人不会去想原因,为什么今天的蟹堡这么难吃?是原料的问题,还是制作过程的问题呢?大部分客户只会围着章鱼哥投诉,要求重做或者退钱,这时候蟹老板(个人觉得蟹老板应该是类似政府机关或者媒体之类的角色)出来了,巴拉巴拉说了一大堆,虽然并没有解决什么实际问题,但是说服了客户,再给客户退一点钱、或者许诺客户下次来买一份“美味蟹堡”送一根薯条之类的优惠,就把客户给哄走,然后转身回到后厨,把损失都记在海绵宝宝的头上,并责令马上解决问题。

好像有点扯远了,接着让我们回到痞老板吧,痞老板也是社会的一份子,但是他具有某种超前的意识,或者说发展的野心,即为了让自己所处的社会——“海之霸餐厅”发展得更好,于是一直在苦苦探寻着社会的真理(暂且称为真理吧)——“美味蟹堡”的祖传秘方。可是他一直进不去蟹老板的餐厅,也就说他是处于一种没有能力或者没有方法去解决问题的状态,但是,有一天,他突然想到了一个好主意,控制睡梦中的海绵宝宝进入餐厅,通过海绵宝宝去获得“美味蟹堡”的祖传秘方,这一痞老板为了自己餐厅发展得更好并一直苦苦寻求方法的过程,就像我们社会中的某些先知先觉的人为了解决社会矛盾,谋求更多发展而思考的过程,而当他控制了海绵宝宝,成功进入到蟹堡王餐厅时,也就类似于这部分先知先觉的人拥有了某种能力——社会学的想象力。当然,获得了这种能力,并不意味着就能够得到真理,解决问题,大部分时候得到的真理可能是错的,或者说是部分正确的真理,就像本书的作者自称自己的观点为偏见一样,我们无法确定自己所知的到底是不是真的正确的,或者它可能只是在一段时间内是正确的,而这一段时间,放大到整个人类历史,可能只是很短的一瞬,但对于个人来说,却可能是一生的时间。

或者,想到另一个更加贴切一点的例子:如果电视中的人物能够像我们一样在电视机前看到剧情的发展,那么他也就获得了这种奇妙的能力——社会学的想象力,相信他如果再剧中遇到困难,应该可以更加容易解决问题,当然,如果有时候他跟我们一样, 只看到了部分剧情,那么可能就会产生误解,这点误解,对于局外的人可能影响不大,但对于局内的人来说,却可能掀起惊涛骇浪。

拥有社会学的想象力,可能并不是一件好事,当一个人没有足够的能力去解决问题时,或许他会对自己所看到的感到绝望。假设有一天,痞老板跟我们一样,在电视机前,看完了《海绵宝宝》全剧,它的内心,或许是绝望的,因为他苦苦追寻的真理——“美味蟹堡”的秘方,全剧都没有出现过具体的内容。

痞老板——卒。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8

标签:老板   祖传秘方   先知先觉   全剧   薯条   海绵   社会学   想象力   真理   美味   餐厅   能力   客户   宝宝   社会   故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