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听力康复概述

 听力障碍儿童的听力康复训练是指在尽早检测听力和配助听器的条件下,充分利用聋儿的残余听力,在听力学家、专业教师和家长的指导下,通过各种声音刺激和反复的听说练习、强化记忆,逐步形成和发展感知声音、认识声音、分析声音、理解声音的能力,特别是对语言的感知能力,建立听觉概念。

  听力训练并不能改变听觉器官的病变,但能够发展和利用听觉的残余功能,结合视觉、触觉`感官功能,逐步学会与人交往。在实际验配工作和为家长咨询中,我们常常发现聋儿家长非常缺乏助听器的使用、听力康复等基本知识,还存在一些极其错误的观念,比如说:认为孩子一旦戴上助听器,就可以听到清晰、明了的语言;认为对孩子说话要大声吼叫孩子就能听到;认为把孩子送入训练机构,孩子很快就会说话了。事实上,孩子能从助听器得到多少帮助,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听力损失的程度、开始配戴助听器的年龄、坚持使用助听器的程度以及戴上助听器如何有效去学习聆听声音等。

  在此我们要帮助家长明确一些概念。

  一、听觉:

  听力训练实际是听觉功能的训练,经常提到的听力和听觉能力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听力是指人耳对声音的感知力;而听觉能力则是指对接收到的声音进行综合分析、理解、记忆的能力。

  听力是先天具有的,是靠正常的听觉器官来感知的;而听觉能力是靠后天学习获得的,靠正常的大脑皮层来完成的。听力越好,听到的声音信息就越多,听觉能力的发展就越快。为听障儿童选配适宜的助听器,使听力得到最佳程度的补偿,是使听觉训练达到最佳效果的保证。通过听力训练,听力不会发生改变,但听觉能力会逐步提高。

  二、听觉发展的阶段:

  听觉对声音的认识是有规律的。可以分为几个阶段:听觉察知、听觉注意、听觉定位、听觉辨别、听觉记忆、听觉选择和听觉反馈等。它们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最后形成听觉概念,并能对声音信息做了正确的行为反应,最终学会用语言进行交往。聋儿的听力训练,都必然要经过以上几个阶段,实际就是一个对声音的反复认识、辨别、记忆、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无论孩子的训练了解声音的意义,注意到声音的存在,做到这些,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家长在短时间内往往看不到孩子的明显反应变化,从而怀疑助听器的作用,这是可以理解的,但实际上,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家长迟早会看到孩子的进步。

  三、听力损失的年龄:

  一般来说,耳聋发生越早、程度越重、听力语言训练的难度就越大。婴幼儿时期,40dB左右的听力损失足以推迟语言的发展;听力损失70dB时就会严重影响语言的发展。但无论听力损失是40dB还是70dB,若不给予重视,不及时戴上助听器加以训练,都会导致认知障碍、交流障碍、社会适应障碍等。耳聋发生在7岁以后(语后聋),多数可以保留语言。

  婴幼儿时期是身体、大脑迅速发育的时期。听觉神经传导通路的发育在两岁左右最为显著。语言的发育也是如此,出生后6个月开始喃语,1岁时开始说单字,2岁时会一些词汇,幼儿期达高峰。7岁以前是建立语言信号系统最佳时期,如果聋儿错过了这个时期,康复训练的成功率就会大大降低。

  四、早期配戴助听器:

  尽早配戴适宜的助听器,充分利用残余听力,使听觉功能的发展同聋儿的的心理、身体发展同步是非常重要的。

  1、必须配戴助听器:

  对绝大多数神经性耳聋的人,目前还没有其它方法(包括药物、手术、针灸、气功等)

  能使听力恢复,大量事实证明,配戴助听器进行听力语言训练是唯一可行的方法。一旦确诊耳聋,即使听力损失程度一时难以测准,都应尽早配戴,在训练过程中再反复测试。即使被认为“全聋”的儿童,也只表示他对听力检测仪器的声音不感应,我们仍主张配戴特大功率的助听器,给予必要的声音刺激。借助助听器来补偿丧失的听力,同时进行学习、训练、交往,这是听觉语言康复的必要手段。

  2、提倡双耳配戴助听器:

  双耳配戴助听器可使左右耳分别获得适宜的声音刺激和满意的补偿,对听觉语言训练是十分必要的。由于双耳效应,响度增大,可以增强在噪音环境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同时可以增加声音刺激的立体感,有利于空间定位,特别是左右方向的确立。因此,聋儿应大力提倡双耳配戴助听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8

标签:听力   助听器   残余   听觉   障碍   损失   程度   时期   家长   声音   概念   记忆   能力   语言   儿童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