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农拿出一笔“债”,八路军借了1100万元。经核实,政府全额偿还

40年前,陕西一位老农在政府门外徘徊,手里紧握着一张“纸条”,不停地说着。当政府工作人员注意到并询问老人有什么困难时,老人颤抖着把手中的纸交给了工作人员。


当工作人员拿着“纸条”打开时,他们震惊了。这原来是一笔1100万法国法郎的债务,债务人仍然是政府。工作人员觉得事情不小,立即向领导汇报。专家被特别邀请来确定这笔债务的真实性。专家鉴定后,发现这笔债务有合法利益,而且有当时政府的印章。专家们立刻兴奋地问老农:“,

老农拿出一笔“债”,八路军借了1100万元。经核实,政府全额偿还

山西老农拿出一笔“债”,八路军借了1100万元。经核实,政府全额偿还

这个老农是谁?

为什么政府欠他1100万法国法郎?

然后,在老农的叙述下,一个军民合家的故事展现在大家眼前。老农名叫,这张借条是的爷爷郭师傅留下的,郭师傅曾经是当地有名的煤老板。他为人诚实大方,是一个知名的好人,所以当时他的生意总是做得很好,渐渐地他在家里积累了很多钱。


抗战爆发后,郭师傅经常给当地的穷人送粥,同时密切关注八路军的情况。食物在战争中的作用非常重要。但是,当时国民党下令不许人民给八路军准备食物。如果发现他们立即被捕,他们想切断八路军的供应。但是老百姓心里知道谁对他们好,所以即使国民党之前有命令,很多人也会偷偷给八路军送饭。

老农拿出一笔“债”,八路军借了1100万元。经核实,政府全额偿还

山西老农拿出一笔“债”,八路军借了1100万元。经核实,政府全额偿还

士兵们自己搬运食物


战争时期,粮食是非常珍贵的东西,有些人不愿意吃,就送给了八路军战士。但是,八路军也明确表示,不允许拿走人民的每一粒粮食,所以八路军经常拒绝接受人民的食物,即使他们饿了。


但是,人是铁饭还是钢,八路军战士大多是年轻人。正是胃口大的时候,不吃东西肯定是吃不下去的。因此,领导们想出了一个“借粮”的办法。任何人只要拿了人民的粮食,就必须写“借条”,这是有根据的,并承诺在抗日战争胜利后全部归还。结果很多普通人手里都有八路军的借条,拿着这些借条的普通人也没想过以后真的让他们拿。


八路军进占山西时,因为粮食不够,部队里的士兵饿了几天,又要向老百姓借粮。这时,首富郭师傅听说后,立即筹集了1100万法国法郎,在当地买了十车粮食,送给八路军战士。


山西老农拿出一笔“债”,八路军借了1100万元。经核实,政府全额偿还

自愿送餐的人


雪中送炭不容易。郭师傅的十车粮食,算是解决了战士们的燃眉之急。领队很激动地握着郭老师的手,不停地感谢郭老师,但郭老师说:“你为人民为中国而战。我们这些人帮不了你,只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就在组长准备给他写借条的时候,郭师傅说他不会拿任何借条,但是组长又补充了一句“不拿借条,我们就拿不到饭”,这让郭师傅信心满满的收下了借条,但是郭师傅不想拿回欠款,只说自己留着借条作为纪念。

老农拿出一笔“债”,八路军借了1100万元。经核实,政府全额偿还

为了筹集粮食,郭师傅卖掉了家里的很多房产,只留下了房产和一些小商店,但他仍然可以说是富有的。如果他一直生活顺利,这张欠条可能在郭家被当做传家宝来崇拜,但意外还是来了。


山西老农拿出一笔“债”,八路军借了1100万元。经核实,政府全额偿还

借据

老农拿出一笔“债”,八路军借了1100万元。经核实,政府全额偿还

经过这次事件,郭的生意因为长期积累的口碑越来越好。即使之前卖了很多房子,还是有一些商家为了生存。郭师傅的货质量好,价格实惠,大部分人都会向他买东西。其他店铺的老板看到郭师傅的生意越做越大,自然特别眼红。于是几个大佬联合起来商量,决定联手打压郭师傅。


他们以次充好,然后降低商品价格。人们不知道质量的区别,所以自然会买便宜的。郭师傅的商品价格已经和成本价差不多了,如果价格再降,他就要赔钱了。有人劝郭师傅降低商品成本,不要讲究质量,说不定还能翻身。但是郭师傅不愿意,一直坚持自己的原则。


越来越多的人买便宜货,郭师傅家的店铺开始无人问津,卖货留在店铺也没用,长期亏损,再多的钱也消耗不完。没多久,郭师傅破产了,所有的店铺都卖了,只剩下一个祖屋住了。

老农拿出一笔“债”,八路军借了1100万元。经核实,政府全额偿还

因为多年的劳累,郭师傅破产后不久就去世了。去世前,他把借条交给了郭建英的父亲,并一再告诉郭建英的父亲,除非不得已,否则不要使用借条。


山西老农拿出一笔“债”,八路军借了1100万元。经核实,政府全额偿还

郭建英的借条


郭师傅去世后,郭建英的父亲卖掉了家里的房产来偿还外债,带着妻子去农村当农民。虽然生活没有以前丰富了,但是夫妻两人在田里干农活,聊聊日常生活,还是很幸福的。不久之后,郭建英出生了。


这时,郭嘉生的生活已经稳定下来,郭建英像父亲一样一辈子都待在外地。二十多岁的时候,他娶了一个女孩,有了自己的孩子。一家人平静地生活着。在郭建英的父亲去世之前,他告诉了郭建英,就像郭大师告诉自己的那样。除非万不得已,不要用这张借条。郭建英同意了。

老农拿出一笔“债”,八路军借了1100万元。经核实,政府全额偿还

革命胜利后,中国爆发了还债热潮,除了债务人是政府,大量借粮的人拿着欠条来到政府。政府还承诺,每当他们带着借条来的时候,政府都会全部还回去。有些人知道政府正处于最贫困的时候,所以他们不急着讨债。有些人不想讨回债务,却想留下借条作为传家宝,郭建英属于后者。


他一直把这张借条保管得很好,打算在儿子即将离开的时候交给他。尽管欠条在多年后变黄了,但在郭建英的妥善保管下,它并没有损坏。


山西老农拿出一笔“债”,八路军借了1100万元。经核实,政府全额偿还

然而,解放40年后,妻子突然病重。郭建英为了妻子的病四处奔波,到处求医问药,家里的积蓄也花光了,但妻子的病仍然需要钱。当郭建英无助的时候,他突然想起了祖父留下的亏欠。然而,由于写欠条的老领导已经去世多年,郭建英担心这个欠条是否还有法律效力。然而,他妻子的病不能耽搁,所以他不得不带着它来到政府。

老农拿出一笔“债”,八路军借了1100万元。经核实,政府全额偿还

来到政府大楼后,郭建英在门外徘徊了很久。他不知道如何开口。幸运的是,政府工作人员及时发现并主动询问郭建英是否需要帮助。直到这时,郭建英才小心翼翼地拿出借条。


工作人员看到借条后,看到欠款金额是1100万法国法郎。他们大为惊讶,知道这不是小事,于是立即向领导汇报。当领导们得知这笔巨额债务时,也非常惊讶。他们都说借钱比还钱容易。然而,政府工作人员并没有因此而忽视郭建英。他们立即安排他妥善安排,然后找专家鉴定借条真假。


专家仔细观察借条后,认为这张借条已经发黄,说明确实是旧的。而且这张借条上有老领导的签名,问一下就知道是真是假了。毕竟巨款无人敢忽视,到处找圈内人。


由于老上校已经牺牲多年,经过一番调查,据幸存的士兵说,情况与郭建英所说的基本一致,这基本证实了欠条的真实性,于是政府工作人员开始讨论还款计划。


山西老农拿出一笔“债”,八路军借了1100万元。经核实,政府全额偿还

幸存的老兵


这时,郭建英的内心其实很纠结,他担心自己无法从政府那里得到还款。毕竟他爷爷原本是借钱给老首长的,但是现在老首长却牺牲了。郭建英担心政府不会承担老首长的欠款,但妻子的病急需用钱。如果他拿不到借条上的钱,他就想不出什么办法快速拿到。


就在郭建英担心的时候,政府的讨论计划出来了。经过讨论,他们决定为老领导全额还清郭家的欠款。于是政府邀请银行里的人按照汇率补足这么多年的通货膨胀率,最后兑换成人民币,加上40多年的利息,最后决定还老人8万元。


上世纪80年代,8万元已经是一笔巨款。老人认为他拿不到钱。现在,老人非常激动地拿到了8万元的钱。他不停地念叨着感谢政府,带着妻子的救命钱高高兴兴地离开了。事后,政府工作人员还为郭建英的妻子安排了一家医院。

老农拿出一笔“债”,八路军借了1100万元。经核实,政府全额偿还

没过多久,这一事件迅速引起了各大媒体的关注,并有记者前来采访郭建英。采访结束后得知郭建英爷爷的故事后,他们都感受到了群众对祖国的信任。后来,这一事件成为“军民合家欢”的典型例子。


建国以来,全国各地出现了许多“借粮借条”。我们现在看这些欠条,就能想起那些艰苦的岁月,无数的年轻人在战场上英勇奋战,却不愿麻烦百姓,没有拿走百姓的一份粮食,宁愿挨饿受冻。他们即使饿了,也坚持借粮,而不是白拿人民的东西,损害了人民的利益。


报纸曾经刊登过一张照片,感动得无数人落泪。那是1949年上海刚解放,士兵们进入上海时,已经是深夜,天空下着毛毛细雨。经过几天的战争,他们的神经高度紧张,身体非常疲惫。然而,为了不打扰其余的人,每个人都选择了静静地躺在路边。


山西老农拿出一笔“债”,八路军借了1100万元。经核实,政府全额偿还

在路边休息的士兵


一些市民热情邀请解放军进屋休息。第二天,市民们打开门窗,看到许多士兵整齐地睡在路边。祖国真的关心人民,他也能看到人民的好人民。如果你用心对待我,我会用心回报你。这也是为什么郭师傅愿意冒着被国民党发现的风险,还偷偷变卖家财,给我解放军战士送饭,因为这些可爱的人值得这份尊重。战争期间,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2

标签:老农   全额   法国法郎   借条   政府   欠条   欠款   山西   债务   师傅   粮食   工作人员   妻子   多年   领导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