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日本漫画中无处不在的中国风——小到着装搭配、大到建筑风格

引子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自古以来,中国在文字、制度、思想、宗教、服饰等很多方面都影响着日本,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最早始于公元前2世纪,在隋末唐初的时候,日本派遣了大量遣随使和遣唐使来中国,学习中国的文化、制度、诗歌等,日本文化其实就是不断学习外国文化发展而来,虽然近代吸收了很多西方文化,但中国对日本的影响根深蒂固,甚至渗透到生活的吃穿住行等各个方面。对于日本漫画来说,中国文化和中国元素是取之不尽的巨大宝库。

虽然日本漫画家有着大开脑洞般的想象力,但是,很多看起来与中国要素毫不相干的日本漫画也参考了中国要素,比如漫画家道原香津美改编自小说家田中芳树的《银河英雄传说》,虽然故事讲的是完全架空的历史和人物,但是角色的性格、国家的对立态势却是参考了中国汉末三国的历史。

根据中国古典名著与历史改编的日本漫画

在日本漫画中出现最多的中国元素就是中国的古典名著,首先,这些名著拥有非常多的读者,不需要漫画家进行太多的故事构思和角色塑造,其次,即使漫画家的漫画功力不够,也完全可以通过名著的知名度来“混淆视听”,吸引对名著改编漫画感兴趣的读者。

寻找日本漫画中无处不在的中国风——小到着装搭配、大到建筑风格

根据《西游记》改编的峰仓和也版《最游记》、完全不同的师徒四人

根据中国古典名著改编的日本漫画非常多,其中根据《西游记》改编的作品,光是手冢治虫创作的就有5部,其中包括向万氏兄弟《铁扇公主》动画致敬的《我的西游记》,山口贵由创作的《悟空道》、峰仓和也《最游记》、甚至鸟山明的《七龙珠》也可以算作是西游改编的作品。

寻找日本漫画中无处不在的中国风——小到着装搭配、大到建筑风格

根据《三国演义》改编的横山光辉《三国志》

根据《三国演义》改编的作品最多,一共有十多部,其中有名的包括横山光辉《三国志》、山原义人《龙狼传》、本宫广志的《吞食天地》、池上辽一和武论尊的《霸-LORD》、KYO的《钢铁三国志》等,其中漫画名字叫《三国志》的横山光辉与河承男版漫画,其实是改编自《三国演义》并不是正史三国志,之所以叫《三国志》不叫《三国演义》是因为受到吉川英治小说《三国志》的影响。

根据《水浒传》改编的有横山光辉《水浒传》和天野洋一的《异闻水浒传》等。

除了古典名著之外,中国古代的历史背景也是经常被日本漫画引用的中国要素,由于日本的朝代更换并不频繁,不像中国有着众多朝代的更迭,日本的历史最吸引人的几乎就只有安土桃山的战国时代,而中国几乎每个朝代都有吸引读者、适合改编的内容,50年代做过手冢治虫助手的横山光辉几乎把中国历史全部做成了漫画,从《殷周传说》、《史记》到汉代的《项羽与刘邦》、《三国志》,宋代的《水浒传》,甚至近代的《长征》也被他画成了漫画。

寻找日本漫画中无处不在的中国风——小到着装搭配、大到建筑风格

以春秋墨家为背景的森秀树漫画《墨攻》

其中也有中国历史题材的日本漫画被改编成中国电影,比如刘德华的《墨攻》,就是根据森秀树的《墨攻》改编的,当然,也有根据中国电影改编的日本漫画,比如皇名月根据陈凯歌电影《刺秦》改编的《荆轲刺秦王》,不过有意思的是,皇名月版的《荆轲刺秦王》将历史中“风萧萧兮易水寒”般的壮烈英雄故事,变成了一部讲述荆轲丰富情感和红尘眷恋的苦情大戏。

寻找日本漫画中无处不在的中国风——小到着装搭配、大到建筑风格

根据《三侠五义》改编的龙口琳琳版《北宋风云传》

其他根据中国历史朝代改编的漫画还有以公案小说《三侠五义》改编的龙口琳琳的《北宋风云传》,展昭、包公全部变成了少女漫画中美型十足的小鲜肉,不仅如此还融入了龙口所理解的中国武侠要素。

寻找日本漫画中无处不在的中国风——小到着装搭配、大到建筑风格

以清末为背景的料理漫画《中华小当家》(台湾译名:中华小厨师)

以清末为背景的小川悦思料理漫画《中华小当家》更是充满了浓浓的中国风,不仅如此,对中国的传统菜系和烹饪技术更是进行了绘声绘色的描写,同名动画在中国各地播出后好评如潮。

上田宏的《武神戏曲》讲述了一位日本少年民国时代迷恋上京剧的故事,著名京剧艺术家梅兰芳在漫画中出场,上田宏利用中国的国粹京剧,通过漫画描绘出含蓄内敛、典雅稳健的中国人形象。

寻找日本漫画中无处不在的中国风——小到着装搭配、大到建筑风格

以中国民国背景和京剧作为漫画题材的《燕京伶人抄》

同样以民国背景和京剧作为漫画题材的还有皇名月的《燕京伶人抄》,围绕京剧名旦杨洛仙讲述了民国中西方文化碰撞下的青年男女挣脱礼教束缚、追求自我的心声,戏如人生、人生如戏。这部以民国为背景的日本漫画中还使用了大量中国元素的建筑作为背景,如老北京的街道、戏园子、名门宅邸等。

除了中国的历史背景、古典名著被用于日本漫画,还有两部改编自中国民间故事的漫画《花曲情》和《梁山伯与祝英台》,都出自漫画家皇名月之手,《花曲情》改编自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使用了其中的很多精灵古怪的女性角色,《葛巾》中的牡丹花精、《黄英》中的菊花精、《荷花三娘子》中的荷花精都在《花曲情》这部漫画中出现。皇名月的漫画不仅在故事、主题上取材中国文化,在作画风格上也使用了接近中国水墨画风格的白描线条,与中国连环画的风格十分接近。

日本漫画中的中国服饰

日本漫画家对中国文化研究的非常透彻,在中国风的人物塑造上下足了功夫,比如高桥留美子《乱马1/2》中的早乙女乱马天道茜,岸本齐史《火影忍者》中的漩涡鸣人宇智波佐助,空知英秋《银魂》中的神乐等等,虽然有些角色并不是中国人,但因为其装束被打上了中国标签,其中最显而易见的就是穿着打扮。

《乱马1/2》中的旗袍

高桥留美子的漫画中有大量的中国元素,在角色造型设计上则大量使用了旗袍这一有浓烈中国特色的服饰,

寻找日本漫画中无处不在的中国风——小到着装搭配、大到建筑风格

《乱马1/2》中的三种旗袍

上图中的1是来自中国“女杰族村”的女孩珊璞,她平时穿的旗袍长度不过膝盖,左右开叉、腰部收紧,不失少女的调皮;2是女主角天道茜,这种旗袍是大襟秃袖,剪裁考究,彰显了女孩子的曲线美,非常秀身材;3是主人公早乙女乱马的女孩形象,这种旗袍是短款大襟旗袍,上面的牡丹图案更加突出了民族特色,因为牡丹是国花,唐朝诗人刘禹锡有诗云,“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旗袍有宽大平直下摆不开叉等特点,上身的衣服通常秀满了花纹,但新式旗袍被汉族妇女进行了改动,通过西式的剪裁,将其改为直领、右斜襟开口、紧腰身、两边开叉等特点,《乱马1/2》中的旗袍就是传统旗袍的改良品,不光是高桥留美子的作品使用了旗袍,《银魂》中的神乐、《黑执事》中的蓝猫都在角色设计中使用了中国传统服饰旗袍。

寻找日本漫画中无处不在的中国风——小到着装搭配、大到建筑风格

使用旗袍的角色:《乱马》璞珊、《银魂》神乐、《黑执事》蓝猫

《七龙珠》中的长袍马褂

鸟山明漫画《七龙珠》最初就是根据《西游记》改编的,但是由于读者的反馈不佳才走上了一条完全不同的原创之路,除了小悟空的筋斗云、金箍棒这些取自《西游记》的道具,以及火焰山这一地名外,《七龙珠》中的很多角色还使用了中国风浓郁的角色造型设计。

比如小悟空时代的乌龙,出场的时候是身穿解放帽和一身解放服,标准中国70年代年轻人的打扮。琪琪的爸爸牛魔王,身穿中国古代的铠甲,手拿一把大板斧。另外,最多出现的服装就是长袍马褂,鹤仙人、饺子、假扮程龙的武天老师、以及杀手桃白白都是长袍马褂的装束。

寻找日本漫画中无处不在的中国风——小到着装搭配、大到建筑风格

一身长袍马褂的鹤仙人、饺子、天津饭和武天老师

清末民初,虽然闭关锁国的清政府被洋枪洋炮打开了大门,剪去了辫子逐渐接受了西方文化,但是传统服饰却以一种顽强的生命力延续下来。民国元年,北洋政府颁布《服制条例》,将长袍马褂列为男子常服之一,长袍马褂多为圆领窄袖,后来不少长袍是立领的,从此以后中国人长袍马褂和长辫子的形象就深入人心,为人们所熟知了。

这也是鸟山明为《七龙珠》里面中国风角色造型使用长袍马褂的根本原因。

《苍天航路》中的汉服

日本漫画家王欣太的《苍天航路》故事背景发生在三国时期,为了追求真实,漫画角色的造型全部参考了历史资料中的发型和服饰、配饰,在中国汉服的基础上进行了加工和美化。

“汉服是中国汉民族的传统服饰,指的是从黄帝即位到清朝之前,在汉族的主要居住区,具有独特汉民族风貌性格,明显区别于其他民族服饰的一种传统服饰。主要特点是交领、右衽、束腰、绳带系结、兼用带钩,汉服整体上宽衣广袖,有雍容大度、典雅庄重的特点。”

寻找日本漫画中无处不在的中国风——小到着装搭配、大到建筑风格

《苍天航路》中汉灵帝的冕冠与真实的冕冠对比

《苍天航路》中的一个画面是东汉末年宦官之一的张让和汉灵帝在一起,张让为汉灵帝掏耳朵,而汉灵帝身着冕冠,冕冠是黄帝、公候、卿大夫在参加祭典等重要典礼时穿戴的礼冠,形状前圆后方,黄帝的冕冠前后各十二旒,三公诸侯前后七旒,卿大夫五旒,以示等级区别。戴冕冠的时候必须穿冕服,冕服一般有上下章纹刺绣,一套完整的冕服还需要佩戴蔽膝、佩绶等。《苍天航路》漫画中的汉灵帝就是身着冕冠、身穿冕服、佩戴蔽膝、佩绶,而身边的宦官张让头上戴的是勿追冠,衣服袖子的边缘为黑色,这都是与中国古代的穿着礼仪十分契合的。

日本漫画里面中国元素在场景上的应用

《苍天航路》中的兽纹面

寻找日本漫画中无处不在的中国风——小到着装搭配、大到建筑风格

《苍天航路》中的兽面纹与商代铜鼎的兽面纹对比

日本漫画家为了凸显中国历史的年代感,在背景、道具和建筑中也使用了比较有代表性的中国元素,比如漫画《苍天航路》中在战船侧面使用的“兽纹面”,彰显了战船的霸气,兽纹面又叫饕鬄纹,是突出动物面部的抽象图案,在商朝和西周时期特别盛行,最常被用于青铜器的装饰图案,反映了人们对自然神的崇拜,并保持了“帝王权利”的神秘和威严。

《苍天航路》中的汉代画像砖

寻找日本漫画中无处不在的中国风——小到着装搭配、大到建筑风格

《苍天航路》目录页的汉代画像砖与出土的汉代画像砖对比

画像砖也是《苍天航路》中经常使用的图案,第三、七卷的目录都使用了类似汉代画像砖的图案,画像砖源于战国时期,盛行于两汉,主要用于墓室的壁画,宫廷建筑中也有少量,汉代画像砖有阴刻线条、凸刻线条和浅浮雕几种形式,不仅有艺术成分,还记录了当时的社会情况,有历史研究的价值。

《苍天航路》中的轺车

寻找日本漫画中无处不在的中国风——小到着装搭配、大到建筑风格

《苍天航路》中的双马轺车与出土文物单马轺车对比

《苍天航路》的第三卷中描绘了一幅曹操乘坐马车硬闯城门的场面,漫画中曹操的马车参考了汉代的轺车,车身偏大并有精美的纹饰,头顶华盖、气派无比。司马贞在《索隐》中曾经写过,“轻车,一马车也,”也就是说一般的轺车都是一匹马拉的,有华盖无幕帘,可以四面遥望,但是一般都是一匹马拉的轺车,漫画中曹操乘坐的这种两匹马的轺车非常少见,不过南阳出土的汉画砖中确实有两马轺车。

《苍天航路》中的错眼铜牛灯

寻找日本漫画中无处不在的中国风——小到着装搭配、大到建筑风格

《苍天航路》县令府前的错眼铜牛灯与扬州东汉出土的错眼铜牛灯对比

在《苍天航路》县令府的一个场景中,画了一盏错眼铜牛灯,1980年在江苏扬州的2号东汉墓中就出土了一盏错眼铜牛灯,灯座是一头铜牛,由灯座、灯盏和灯管三部分组成,线条路畅设计精美,是东汉时期的杰出艺术品。由此可见,绘制中国要素的日本漫画,不仅要考据历史书籍、穿着传统、建筑样式和民风民俗,最重要的是要具有将漫画作为艺术品的严谨态度。

《彩云国物语》中的苏州园林与紫禁城

漫画《彩云国物语》的故事主要发生在以中国古代为背景的彩云国皇宫中,大部分场景都参考了中国的紫禁城苏州园林

寻找日本漫画中无处不在的中国风——小到着装搭配、大到建筑风格

《彩云国物语》中的4个中国传统建筑

图1与图2是皇帝刘子辉在后宫花园与人偶遇,这部分建筑大都来自苏州园林,墙面的各种镂空图案,可透窗借景、扩展空间的同时也增加了景深层次,窗后花树相映,是典型的苏州园林建筑,图3是大臣议事的宫殿,参考了紫禁城的太和殿,图4是供奉神仙的仙人洞,则参考了天坛的祈年殿,气势雄伟颇具仙境神韵。

寻找日本漫画中无处不在的中国风——小到着装搭配、大到建筑风格

《彩云国物语》中的云纹装饰和白描花卉

作为少女漫画,《彩云国物语》漫画的旁白、人物对白都使用了很多修饰,比如营造神秘气氛的云纹装饰、白描花卉的多变构图与重组等,配合苏州园林与紫禁城的建筑风格,让读者俨然心生身临其境之感。

后记

日本漫画里中国元素的运用,让读者似乎感到每一位日本漫画家似乎都变成了中国通,其实因为商业漫画的需要,不少日本漫画在运用中国元素的同时,其目的只是为了抓读者的眼球,针对漫画的需求对中国元素进行了引用,使之变成适应日本漫画市场的点缀,但有些中国风更内涵的要素却被埋没了。

经过漫画前辈们几代人的努力,漫画已经摆脱了“低级趣味”的歧视,成为文化传承视觉艺术中的重要一环,不可否认,中国元素在飞速发展的日本漫画中,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

参考资料

《世界漫画史》中国画报出版社、作者:张宏、王庸生

《动漫大师手冢治虫》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作者:杨晓林

《现代漫画叙事的艺术》西安美术学院、作者:罗琛

《漫画在日本ACG产业中的主导性研究》南京艺术学院、作者:曾密

《现代漫画概论》海军出版社、作者:王庸生

《中国古代服装史》中央编译出版社、作者:周锡保

《民国男性服饰文化研究》上海戏剧学院、作者:张羽

《细说汉服由来及款式特征》轻纺工业与技术、作者:付丽娜、谷联磊

《中国服装史》中国旅游出版社、作者:陈娟娟、黄能馥

《论汉画像石砖中的车》中国汉画学会、作者:牛天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横山   紫禁城   西游记   日本漫画   航路   马褂   漫画家   长袍   汉代   日本   国风   旗袍   苍天   中国   无处不在   建筑风格   角色   漫画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